台灣當前面臨的分裂,不比一五○年前的美國嚴重,但台灣仍需要一位能像林肯般,在統、獨間建立一個整體社會都能接受的路線。
林肯是如何辦到的?○五年出版的暢銷書《政敵團隊》(Team of Rivals),講的正是林肯的策略。一如書名,林肯將當時的主要政治對手納入內閣,甚至連他的顧問都認為這麼做太愚蠢;但也惟有林肯,才能掌控並主導這個充斥反對聲音的內閣;也因為如此,林肯的行政團隊才能整合各界的意見,並避開猛烈攻擊。
要將反對者納入團隊並不難,但要有效管理對手團隊才是真工夫。台灣也曾做過類似努力,但卻以失敗收場。林肯能夠完成艱困任務,與他的三大人格特質有密切關聯。
首先,林肯非常寬宏大量;在他的內閣成員中,不乏過去嚴厲批判、攻擊或羞辱過他的人。其次,他十分無私;每當他的內閣成員說錯話或做錯事,他總是一肩扛下,承受各界責難。單是這項特質,就足以讓林肯贏得對手尊敬,進而願意為他效力。最後,是他果敢的特質;他根據內閣的建議,以自己的判斷作決策,並堅持到底,絕不動搖。
林肯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在獲得大眾的支持下包裝政策,表現出睿智的政治能力。儘管他大聲疾呼解放黑奴,但他卻在內戰開打一年後,才在適當時機正式發表解放黑奴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內戰結束,北方獲勝,林肯再次展現寬宏的氣度。即使多數北方政客強力要求,他仍不贊成在南方實施戒嚴,並同意南方各州重建自己的政府及法律。因為他要南方各州覺得與聯邦其他各州的地位平等,而非被統治者。
布思(John Wilkes Booth)在刺殺林肯後,並未受到其南方鄉親的讚揚,反而譴責他殺了一位仁慈的政治家。林肯死後,北方激進分子主導政局,南方實施戒嚴。一位優秀的對手團隊領導人,不僅受到同黨派人士的擁戴,就算在政敵心中,也是一位英雄。亞伯拉罕.林肯正是這麼一位人物。
台灣當前面臨的分裂,不比一五○年前的美國嚴重,但台灣仍需要一位能像林肯般,在統、獨間建立一個整體社會都能接受的路線。聯邦的存亡是林肯最關心的事,遠甚於他極厭惡的黑奴制度;台灣亦然,我們需要一位視台灣及島上民眾為優先的政府,而不是何黨何派所擁護的某個人。
隨著台灣總統大選即將到來,若能重溫林肯的事蹟,或許能在煙硝瀰漫中,得到一絲溫暖人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