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YouNiverstity裡面,系所的運作比較像是維基或YouTube,讓分散的專長很快地可以展開分享與創新。
今年六月,二十五名在職學生,將會就讀全球首個「使用者啟動的創新」之MBA課程,是由樂高、諾基亞等七大公司集資創辦的學校。丹麥的產業界極度需要學習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創新方法,產業界卻不相信現有的大學可以滿足這些需求,因此主動創辦這個稱為一八○度學院的學校。
這個學習計畫不是單一領域本位的線性發展,而是跨領域的課程,學生從做中學習,從體驗中創新,他們當然是這個課程的使用者;同時他們也需要根據所要發展的產品,讓未來產品的使用者參與創新。
創新歷程包括蒐集、創造和商品化三個階段,在蒐集資料的階段,學生學習並應用民族誌的研究方法,蒐集有關消費者生活形態的知識和資料。
在創造的階段,學生分析蒐集到的生活形態,參與設計和原型發展,這樣可學習如何運用所蒐集的知識和資料,創造自己的設計。在商品化的階段,學生學習將消費者的知識和創新歷程,對自己公司相關的人士和股東溝通。
這種使用者啟動的創新,已是無法忽視的趨勢。使用者創造的內容和社會網絡的網站無所不在,維基、YouTube等等就是最好的例子。這也就是○六年《時代雜誌》,以「you」做為年度風雲人物的原因。這些由下而上的力量,使得散居各地擁有不同專業的人,在網絡上建構社群,投入創新,共同面對個人未必能夠解決的問題。
這類像是任務編組的社群,稱為機動型的組織,可因著不同目標、問題、任務、興趣或動機而臨時組成,結構比較鬆散、成員的關係與階層性少,多元性高。MIT比較媒體研究的主任Henry Jenkins表示,這樣的大學組織可以稱為YouNiversity,和現在的大學相反。
現在的大學以系所為單位,系與系或領域與領域之間的界線僵硬,連同一個大學的不同系所都很難合作。在YouNiverstity裡面,系所的運作比較像是維基或YouTube,讓分散的專長很快地可以展開分享與創新。
在傳統大學裡,因應社會變遷時,通常採取疊加的邏輯模式設計課程。也就是在舊有的課程典範當中,讓創新導向的教授在具有決定權的資深教授允許下,開授一些新的課程;而不是重新歸零,創造一個新的典範或是整合新舊課程典範。八年前MIT的電影與媒體研究課程採取比較宗教和比較文學的模式,進行典範轉移,允許他們的課程適當地反映學生不同事業目標,不同的領域背景和專業經驗,Jenkins認為這樣方能因應迅速的變化與需求。
(本專欄由司徒達賢、樓永堅、吳靜吉、李仁芳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