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掛牌公司籠罩在購併、減資氣氛中,不少專業投資機構期待這樣的趨勢來臨,卻鮮少注意面臨被購併企業的員工,是否還存在著創業時期一起與公司創辦者胼手胝足的心態,在新公司成立之後仍會像以往全力打拚嗎?
這一波購併潮所帶來中年優退失業潮,相當令人憂心,「中年失業」界定已漸從四十五至五十五歲下修到三十五至四十五歲,加上產業外移加快,職涯何時會畫下句點誰都無法規畫。
日本財經評論家片山修(一九四○?)在其所著《企業小巨人》中曾提到,有一位五十歲才創業的企業家──進藤晶弘(一九四一?)奮鬥史很精采,希望他的故事能讓面臨職涯轉換中高齡人士重新燃起對人生的希望。
進藤曾服務於日本大型企業三菱電機、理光,擔任半導體技術人員,度過二十六年領薪生涯,一九九○年四月成立自己的公司Mega Chips,從事影像IC開發,當時他面臨兩項困境:一、一路當領薪族的他,沒有任何資產,同年又值日本經濟泡沫化頂點,銀行因此不想與他來往;二、半導體領域中,從開發到成品問世至少需花十年,假設五十歲才開始,到了退休年齡六十歲之前,就要完成挑戰目標。
儘管如此,進藤仍以「不要依賴金錢,靠智慧吧」的心態積極面對,當時他觀察到美國半導體企業開始將生產據點全部移往海外,留在矽谷(半導體重鎮)的大都是研究開發型企業,便在創業之際勤跑矽谷,學習美國新創業企業精神,也讓他跟美國開始有生意上往來。當他發現這些跟他來往的矽谷公司,有的員工僅二十八人,卻能在三年不到即在那斯達克(Nasdaq)上市,成為比理光還要大的企業,關鍵就在於速度:「創新企業和大企業不同,可以立即聚集、立即下決策,凡事絕不經由不必要之人,速度就是優勢,但也不可陷入獨斷獨行,一定要大家一起討論、下決策。尤其是經營資源缺乏的創新企業,為了防止力量分散,必須與足以和自己互補的合作夥伴結成同盟關係,並且盡早進入市場才行。」
經過縝密思考後,他將公司重心投入研發領域,將生產委由台灣企業,從零出發的Mega Chips,在一九九八年八月完成股票上市,一九九九年營收突破三○八億日幣,十年內由創新企業成為堅實企業,進藤完成了這個偉大目標。
每當請教他成功基本要件時,他都回答:「第一是人才,第二也是人才」。我想帶給讀者的一個思考是:企業必須讓員工充分發揮知識,擁有挑戰意願,才是競爭力泉源,如果員工產生不安想法,沒有共同作戰意識,企業對外競爭力將受到質疑,更不用去期待未來營運成長爆發性,購併那就一點也沒有意義了。
禾伸堂(三○二六),一九八一年成立,股本二十四.五九億元,以電子零件代理商起家,九九年跨入製造被動元件的積層式陶瓷電容(以下稱MLCC),目前約占營收四○%;主動元件代理、系統整合元件設計約占營收六○%。下游應用PC產業與LCD TV各約占四○%及三○%,主要客戶含括國內電子大廠商如華碩、廣達等。
董事長唐錦榮(五十二歲),大同工學院電機系畢,在台灣電子業發展之初便與兩位副總申時勻、羅芳明共同創立,並看準當時日立(HITACHI)退出MLCC產業之際,銜接所遺留之人才與市場。唐董事長強調「平實、創新、共榮」企業文化,在公司內部積極走訪基層生產線,了解員工想法,創造最佳的凝聚與執行力,對外不斷吸收產業知識,找尋優質主動元件代理來加強產品寬度,提供客戶一次購足的便利性。在經營階層辛勤的耕耘下,二十五年營運中,除了創業第一年小額虧損外,每年不論景氣循環高低皆能穩健獲利,競爭實力令人佩服。
被動元件廣泛可分為電阻、電容及電感,以電容器應用最高,主要功能是將電流儲存及消除雜訊。若把電流比喻成河流,電容便是水庫或是湖的功能。
消費性電子產品朝向兩種設計趨勢:一、體積小:MLCC適用於體積小的電子產品,以○四○二、○二○一(以撲克牌為例,一張撲克牌可切割為一萬個○四○二或四萬個○二○一)為設計主流,全球仍有六○%的市場掌握於技術層次高的日系廠商。二、低耗電:全球半導體製程紛紛進入九十奈米,並強調低耗電。在九十奈米製程下,晶片僅允許一.八伏電壓通過,如突然有強大電流便會破壞功能,因此必須藉助更多電容分散突波電流。
在這兩大趨勢下,MLCC最大競爭力便在於能儲存高容量、電壓的供應。下游需求方面,○七年預估NB出貨量約九千萬台,YOY(年增率)二一%,NB每台約三五○至八百顆需求:LCD TV預估○七年出貨量約七千台,YOY六三%,每台約一千顆需求,對MLCC將帶來相當強勁的成長動能。
供給方面,日商有鑑於二○○○年大量投入導致後續供過於求,對設備投入十分節制,前三大廠(村田製作所、太陽誘電、TDK)資本支出增幅僅一五%至二○%,「飢餓政策」供應策略將使MLCC產業在○七至○八年未有供過於求疑慮。
禾伸堂已領先同業鎖定高容與高壓產品市場,高容與高壓產品分別占六五%與三五%,為台灣最大供應商,○七年在新產能陸續開出後,將成為最大的受惠者。
○四至○六年營收分別為一○○.四億、一一二.六億、一一九.七六億,EPS(每股稅前盈利)分別為四.九三元、五.四三元、五.七三元;○六年第三季負債比三四%,流動及速動比分別為二○五%及一四三%,在MLCC銷售比重增加;○五年至○六年毛利率逐年提升(一五.六六%、一七.○一%)。走出有別於其他電子零組件廠殺價的營運模式,禾伸堂以優質財務結構作為後盾、搭配MLCC產業大成長趨勢及在LED散熱產品的布局,將有機會重新成為資本市場上關注的重點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