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科技發達之賜,資訊交流日益頻繁,但也由於多元化的發展,對同一件事物,人們便很可能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每個人選擇自己相信的那一部分,並視之為真理。然而諷刺的是,不少事物變化的速度出奇地快,正當我們才剛以為了解,它便已經開始轉變,令多數人往往無所適從。
沒多久前,避險基金才成為資產管理或國際投資領域的顯學,現在雖然不能稱之為過街老鼠,但不少人已經避之惟恐不及。不到一年前吧!全球還在為通貨膨脹蠢蠢欲動而絞盡腦汁,如今卻為了經濟可能衰退而考慮降息。
再早個幾年,網路才初初萌芽,立刻席捲全球;彷彿一家公司只要不宣稱發展網路事業,就無法進入二十一世紀。而只要公司宣布,他們有個與網路有關的新點子,股價便可漲個不停。
我們其實不能苛責這種現象,即使科技發展至今似乎已是宇宙無敵,但是人類的腦袋構造、思惟模式,仍舊離我們的老祖宗沒有太遠。盛極而衰,當網路盡是燒錢,而無法產生實質回饋時,市場的信心與耐心逐漸瓦解;於是,一夕之間,網路事業部門已淪為每家企業揮之不去的夢魘。
從極熱到極冷都只是趨勢發展的過程,我們在每個階段所抱持的態度都不算錯,但回頭看前一個階段的作法,又好像都不太正確。網路經過完整的循環後,部分網路企業已找到合宜的商業模式,開始出現獲利,我們對網路的前景又轉趨正面。
Google自二○○四年八月IPO(首次公開發行)至今,不過二年多一點點的時間,股價已經狂飆四倍,日前更突破五百美元大關,似乎為一個新的網路時代──一個網路勝過PC(個人電腦)的時代──揭開了序幕。
身為網路龍頭,Google市值高達一五七三‧二億美元,緊追PC巨人微軟之後。微軟市值為二九二五‧五億元,股價在二十至三十美元區間震盪已有五年時間。Google市值能否追上微軟,得看大部分的PC軟體功能,是否可以透過網路,以更便利、更有效率的方式取得。
有趣的是,Google股價突破五百美元的時點,正好是微軟發表市場期待已久的Vista作業系統之際。Vista的主要特色之一,便是透過電腦作業系統,取得網路資訊,如新聞、股票及天氣等。反觀Google,目前正試圖讓網友可以免費自網路上,取得使用微軟的辦公室應用軟體,如Words、Excel及Powerpoint等。
Google及微軟之間的大戰,並不在於誰的系統能夠掌控市場。Google並不會因為提供免費的網路版辦公室應用軟體,而撈到什麼好處;但如果我們都使用網路上免費的Words及Excel,那微軟可能就代誌大條了。
更大的戰場在資訊,而非軟體。網路族每天透過Google搜尋資訊的次數超過十億筆,Google提供這項服務雖然分文未取,但其所帶來的利益,卻難以計數。我們首先會想到的,就是廣告收入。Google拍賣關鍵字給企業,當使用者以特定字或名詞進行搜尋時,這些企業的廣告就會出現在搜尋結果的頁面上。
舉例來說,我們要在Google上搜尋「pizza」這家汽車保險公司,鍵入「pizza」這個字眼後,我們除了得到汽車保險的搜尋結果,網頁的右邊則會出現「友站連結」(sponsored links),點進去便連結到以最高價購買「pizza」這個關鍵字的外賣披薩公司,或是其他購買這個關鍵字的公司。
我們甚至還可以購買競爭對手名稱的關鍵字。例如當你輸入「達美樂披薩」(Domino掇 Pizza),你可能會看到「必勝客」(Pizza Hut)出現在友站連結的第一排。這種廣告完全針對對這項產品有興趣的目標客戶,廣告主的銀彈能花在最有效的戰場。
如果你再點進去友站連結,那又為Google帶來另一筆收入。這樣的廣告營運模式好像是躺著等網友點選,便有錢可賺;然而這才只是Google模式爆發力的開端而已。
Google將其搜尋引擎獨到的資料探勘技術(data-mining technology),運用在分析搜尋本身。比方說,在義大利南部、高雄地區或新德里,有哪些消費性產品最常被搜尋?若能將所有產品、服務,與全球地理位置相結合,這種訊息的價值將高達數十億,甚至數千億美元。
這就是為什麼Google已經開始執行它的大計畫,要將全世界所有出版過的書籍全都塞進網路世界裡。這聽起來很瘋狂,但卻很真實。Google的搜尋引擎,必須先將全世界超過六千萬個網站的內容,複製至自己的電腦中,這實在是一項浩大的工程。
不過,Google也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伺服器群,由成千上萬個簡單的PC組成;Google為了不讓伺服器的設計架構資料外洩,所有PC的設計與組裝全部自己動手DIY。他們已經研發出便宜架構電腦的方式,不但可讓PC彼此完全互連,達到快速搜尋的功能,也不必擔心單一伺服器當機的問題。因為一旦其中一台PC當掉了,另一台PC會立刻接手。任何企業想要複製出與Google一樣廉價又龐大的PC軍團,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Google是惟一擁有全球網站最新副本的網路公司,現在更計畫將全世界的書籍都放到網路上供人搜尋。另外,Google運用同樣的方式在新聞、地圖、學術論文及科學研究領域;甚至在購買了Youtube.com後,也套用同樣的方式,架構影片資料庫。
Google的確是全球最權威的知識型公司,它所擁有的力量完全不同於微軟。微軟擁有獨占的PC作業系統,這種獨占價值是固定的;PC市場步入成熟階段,成為景氣循環產業,而不再是成長產業,因此微軟經由販售新軟體所帶動的成長,將日益縮小。
Google整合資料庫的力量與價值,遠超出我們所能想像。未來Google可能進一步整合消費趨勢的資料,並將之出售給企業;屆時,科學家可能得從電腦上研究新事物,而非在實驗室耗盡青春。
「創新」只來自私人部門,Google的崛起與壯大,絕對不在多數人預期之內,這也是為什麼我一向反對政府制定「產業政策」。儘管生技產業當紅,Google卻仍能異軍突起,創造出全新的商業模式,並在掛牌上市二年多的時間,市值便已驟增至生技類股總市值的一半,現在還在持續增加之中。
Google不是全球第一家搜尋引擎公司,Yahoo!也不是;不少搜尋引擎公司跑在這兩家公司的前面,但是Google是第一家將硬體結合軟體策略的公司,並擁有將全球網路內容下載至自家PC的雄心壯志。
一如施振榮在十幾年前所提到的「微笑理論」,在全球經濟價值鏈中,純粹的製造經濟模式,附加價值注定是最低的;資訊是關鍵,硬體只不過是有效及廉價取得資訊的媒介。正如媒人不是主角,新娘、新郎才是。Google現在是全球最大的知識儲存庫,要以相同的商業模式與Google進行齊頭式的競爭,恐怕比登天還難;但是,善加運用Google取之不盡的資料庫,可能是另一種創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