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股市來富犬還在往萬點的路上跑,它只是好奇心強,喜歡亂逛,讓旁人捉摸不定而已,別誤了這加速度的財富之道。
關於創造財富的研究都指出,正確的資產分配重要性遠遠超過選股與擇時的能力。以資訊最公開的共同基金為例,印象中以前讀過的研究報告說,對績效的影響約略為八:一:一。以台灣股市來講,八○年代押資產股、金融股,九○年代轉到電子股,世紀末轉到網路通訊股,民進黨執政後改持石油、銅這些大宗物資,就算挑到類股裡表現最差的,進場時點都是相對高點,這幾年下來報酬應該也有一、二百倍。別以為這只是美好舊日時光的回憶,縮短時間,年初買高價消費電子股,過年後轉到營建股,第三季轉中概股,這麼三下兩下,應也有一倍吧。
基於這個認識,我們不斷提醒,千萬不要忘記股市是賺錢寶地。
風險怎麼辦?經濟學的基礎是供給與需求,投資學根基是風險與報酬,高報酬一定有高風險,投資股票,風險無法消除,只能規避。
聰明的學者建立新的理論,就是幫投資組合買保險,運用期貨與選擇權這些衍生性商品,來降低當市場走勢與預期相反時的風險。這理論很好,可惜買保險要付保費,而且這費用往往高到不如不做。
比較傳統的方法是分散來降低風險,以投資組合取代個股押錯的機率。更好的方法是以時間來化解這不確定性。驗證股價效率的分析,都要採期限足夠長的資料才會得到那結論,用已逝投機客科斯托蘭尼的說法,股價走勢就像從公園回家的狗,雖然最後會回家,但是路上跑來跑去的痕跡是無法預測的。
如果持股時間夠長,這股價的發展就與狗狗回家的途徑一樣可以預測,自然化解短線縹緲不定的困擾。
美國人工作努力和節儉程度都不如東方人,可是他們以共同基金或退休金的方式持有股票的比率,和平均財富卻是全球最高的,如果取人口數超過千萬的國家來比的話。
在台灣,這條股市來富犬還在往萬點的路跑,只是好奇心強,喜歡亂逛,讓旁人捉摸不定而已,別誤了這加速度的財富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