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財經會報日前決議,自九十四年三月一日起,將資產總值達上兆元中央政府持有的公股股權,分三階段移交財政部管理,並研擬法案,預定於九十五年成立政府控股公司,以公司形態管理所有公股及進行民營化工作;屆時將成為全國資產最大的控股公司。
例如,中鋼目前雖因政府持股低於五○%,依我國民營化定義,屬於「已民營化」公司,但公股仍占最大比率,政府亦因此有最大主導權。在去年國際鋼價飆漲,中下游廠商叫苦連天之際,中鋼最大股東經濟部即曾經出面與中鋼協商,協助穩定國內鋼價。
但若中鋼公股股權未來移轉為由財政部持有,人事權亦轉交給財政部,則財政部及財政部所派任的董總,可能在鋼價的調整上,偏重於中鋼財務狀況的考量;屆時台灣其他產業的衝擊,可能就不容易得到足夠的關切了。
另外,國營事業民營化釋股策略亦非僅僅求取「政府收入最大化」的財務考量而已。依據目前國際上對於民營化之實踐,事實上應有包括公開出售全部公股股權、部分股權,洽特定人買受局部業務項目,由員工或經理人買受等二十一種主要方式。
另外,國營事業民營化釋股策略亦非僅僅求取「政府收入最大化」的財務考量而已。依據目前國際上對於民營化之實踐,事實上應有包括公開出售全部公股股權、部分股權,洽特定人買受局部業務項目,由員工或經理人買受等二十一種主要方式。
相對地,現行民營化策略則較局限於所有權的移轉,而忽略經營權移轉之模式。這種透過經營權移轉之方式來改善公營事業體質的理想,若全數由財政部統一管理,則將因財政部對各國營事業的專業了解不足,而將更加無法達成。
例如,財政部今年一月三日至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提出「彰銀相關公股釋股計畫」。財政部說明希望能以「彰銀釋股」設立典範,以引進國際策略投資人的方式,強化彰銀的財務結構及經營體質。但是,未來若將交通部所主管的中華電信、台鐵,經濟部所主管的台電、中油、台糖等國營事業,均交由財政部去決定所有釋股策略,則「策略人的引進」,或是所謂的「典範」可能就因為財政部對其他國營事業專業的不足,而只能成為「個案」了。
一般而言,出售公股股權並非僅為財務考量。釋股的價格固然重要,釋股的對象、釋股的方式,都影響國營事業民營化的經營績效,更直接影響員工權益及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例如,財政部今年一月三日至立法院財委會報告,提出「彰銀相關公股釋股計畫」。財政部說明希望能以「彰銀釋股」設立典範,以引進國際策略投資人的方式,強化彰銀的財務結構及經營體質。但是,未來若將交通部所主管的中華電信、台鐵,經濟部所主管的台電、中油、台糖等國營事業,均交由財政部去決定所有釋股策略,則「策略人的引進」,或是所謂的「典範」可能就因為財政部對其他國營事業專業的不足,而只能成為「個案」了。
一般而言,出售公股股權並非僅為財務考量。釋股的價格固然重要,釋股的對象、釋股的方式,都影響國營事業民營化的經營績效,更直接影響員工權益及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而這一切,若沒有專業的考量,則國營事業的釋股,便容易僅淪為政府的財政工具,而「政府控股公司」更將可能淪為政府籌措資金的金庫。因此,若行政院真有意要設立「政府控股公司」,則種種可能發生的弊端,勢必預先設想及防範,尤其對於民營化之目標及策略,更應納入考量,才是負責任的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