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股應該要成長,穩健的公司不應該有意外,
所有的人都該專注!
房龍在《人類的故事》裡寫到,如果有人在希臘講這樣的話,可能會被視為異類。古希臘公民理想是「萬物追求適度」,這個智慧也是吾輩投資人所應當學習的。
根據歷史資料統計,股本大小的確對投資績效有所影響。因而產生一些「常識」,諸如,小型股跟成長連結在一起,大型股跟穩健、安全、不會漲聯想在一起。其實,那些統計本身有問題。數字不會說謊,解釋數字的人會。
小型股代表成長?──大型股則是穩健?
最簡單的例證是:假如二十年前投資微軟,到現在將有幾千倍的獲利等等。讓時光回到一九八○年代,當時的軟體股,最熱門的恐怕是蓮花,是dabse,infomix(不用費心去找,這些都陣亡了)。大多數早知道這個產業有搞頭的錢,都隨著這數千家不再存在的公司而化為灰燼。
一千個投資者,只有一位好運選到微軟獲利,其他九九九個正常人,被假裝不存在。整體來說,當時投資在軟體,經過二十年,平均報酬率不會比同期道瓊工業指數好。
可是,明明白白的統計顯示,累積三十年以上,小型股的報酬率很優啊,該如何解釋。在學術上,這種誤差稱為倖存者偏差。因為歷史性資料的統計,只找得到還活著的公司,而這家可以歷經如此殘酷競爭還存活著,當然有過人之處,自然回饋股東超級好的報酬率。
可是,明明白白的統計顯示,累積三十年以上,小型股的報酬率很優啊,該如何解釋。在學術上,這種誤差稱為倖存者偏差。因為歷史性資料的統計,只找得到還活著的公司,而這家可以歷經如此殘酷競爭還存活著,當然有過人之處,自然回饋股東超級好的報酬率。
道瓊三十的那些大象,可不是一出生就這麼大隻,也是從小一步一腳印發展出來。他們從小到大的過程,也就是小型股神話構建的基礎。
對應於小型股就是成長的迷思,就是大型股代表穩健。上期提到,真正的成長股,不會被規模限制住,史龍、季寧、葛拉夫、威爾許這些典範,都是各行業全球最大的企業,可是,也交出該行業最好的成長紀錄。同樣,恩龍的崩潰,或者消逝的康百克,也都曾是全球最大的。規模龐大,可不是愚蠢決策的免疫保證。
分散未能降低風險──惟有了解才能制勝
第三個有統計根據的迷思,分散代表降低風險。這個錯誤的觀念好像馬克吐溫跟凱因斯都批評過了,那個雞蛋與籃子的論證,說明一切。
孤注一擲肯定高風險,可是離離落落跟個雜貨店似的,也不能降低風險。邱永漢跟是川銀藏這類日本派投資大師對於組合的邏輯,用簡單的口訣說:買三支,準備三支,最多再看四支,絕不可以超過十支。
對應於小型股就是成長的迷思,就是大型股代表穩健。上期提到,真正的成長股,不會被規模限制住,史龍、季寧、葛拉夫、威爾許這些典範,都是各行業全球最大的企業,可是,也交出該行業最好的成長紀錄。同樣,恩龍的崩潰,或者消逝的康百克,也都曾是全球最大的。規模龐大,可不是愚蠢決策的免疫保證。
分散未能降低風險──惟有了解才能制勝
第三個有統計根據的迷思,分散代表降低風險。這個錯誤的觀念好像馬克吐溫跟凱因斯都批評過了,那個雞蛋與籃子的論證,說明一切。
孤注一擲肯定高風險,可是離離落落跟個雜貨店似的,也不能降低風險。邱永漢跟是川銀藏這類日本派投資大師對於組合的邏輯,用簡單的口訣說:買三支,準備三支,最多再看四支,絕不可以超過十支。
如果對一家要投資的公司的營收、獲利、經營者經歷等等資料不瞭若指掌,怎可放心買、放心抱?彼得林區完全相反,他的基金隨時都持有超過三百家公司的股票,可是長期績效也不遜於任何人。因為他也是對所投資的公司瞭若指掌!
古希臘人的智慧如何給現代投資者啟示?回歸原點:成長股應該要成長,穩健的公司不應該有意外,所有的人都該專注!
古希臘人的智慧如何給現代投資者啟示?回歸原點:成長股應該要成長,穩健的公司不應該有意外,所有的人都該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