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許多地雷股引爆,災情慘重,有的作假帳,有的資金挪作他用,一家公司要具備多項資格,才能達到上市標準,例如成功的營收獲利紀錄、良好的管理制度等等,為何這些上市公司會從成功模範變成過街老鼠?
最近曹董說,談公司治理,不如請上市櫃公司經營者,重新去看《儒林外史》,從這本書中,看看貪官汙吏惡形惡狀的嘴臉和他們的下場。當經營者「貪」的時候,就會不自覺掉入陷阱。
我覺得公司上市後第一個陷阱,就是經營者過度關心股價,進而炒股票、護盤,這也是公司出事的主因。股價高當然是好事,但對經營者而言,股價不過是紙上富貴,經營者把股權賣出就會失去經營權。若不想讓出經營權,又配合市場派哄抬股價,經營者不但不專業,又無法全心處理股票。
再加上公司派有各種限制不能機動處理,相反的市場派以買賣股票為業,全心看盤,若出現任何狀況隨時可跑,股票一定賣得比經營者快,結果只有一個:經營者辛苦幫別人作功德,別人跑了自己套牢,不但身敗名裂,還可能要坐牢。
另一種陷阱是過度自我膨脹,公司一上市就有很多歌功頌德、吹噓的報導,經營者到處演講、當顧問、當會長,或是參加公會等,結果雜事愈來愈多,這種分心極不利於公司發展。更有甚者,經營者可能高估自己的能力和公司實力,大幅擴充營運規模,進行轉投資多角化動作,使公司掉入資源分的陷阱。
很多經營者認為上市後要迎合市場期待,因而盲目追逐成長,當成長獲利不如預期時,便利用各種手法作業績,一開始可能是為了短期權宜,接著不自覺愈陷愈深,洞愈來愈大。結果拿借貸來的資金作業績、作股票,銀行額度不足時,迫不得已向地下錢莊調錢,沾上這些高利貸吸血鬼後,下場就是被吸乾棄屍荒野。
還有一種財務陷阱,上市後手上有大把現金,自然會有號稱財務專家的人介紹衍生性金融商品,建議經營者用財務槓桿操作,專家們還說,「作事多辛苦,不如錢滾錢。」當經營者受不了誘惑,就把公司資金甚至銀行借款拿去玩財務遊戲,想靠槓桿賺錢。槓桿的概念是很好,但實務上槓桿是不能持重的,一旦槓桿斷掉,所有的惡果都來了。
陷阱之所以為陷阱是因為這些問題在股價指數高點時完全看不出來, 但當指數下跌時,水落石出,一個個問題都會引爆。出了問題的人都在怪非戰之罪、怪景氣、怪指數。其實,當經營者把「貪」念(貪心、貪多、貪錢)放在公司利益之上時,就已掉入不可自拔的陷阱。
因此經營者對股價一定要保持平常心,經營管理和股價完全是橋歸橋、路歸路,只要本業做得好,該來的都會來。惟有自持、自律,專注本業,在自己最專業的領域上努力,才能做最大的發揮,才能避開這些陷阱與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