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取消不當優惠 產業才能重生 P.20

取消不當優惠 產業才能重生 P.20

中國繼第二季中實施宏觀調控後,日前又傳出將取消對科技產業稅負上的優惠措施;提供各項租稅優惠幾乎是東南亞,甚至是已開發國家,吸引高科技廠商投資落腳的不二法門。中國取消優惠的傳聞如果成真,可望大幅改善台灣財政壓力及產業失衡的現象。

在亞洲各國中,台灣算是最早針對高科技產業提供租稅優惠的國家;但是這項優惠就像潘朵拉的寶盒一樣,一旦開啟便不可能關閉。尤其台灣科技產業如此成功,有哪一位官員或學者敢扮演黑臉,要求停止優惠、恢復課稅? 另方面,也因為台灣的科技產業模式成功後,眾家廠商坐大了,業界的聲音直達天聽,勢力也愈來愈大,隨便發個聲,便讓以力拚經濟為職志的財經官員個個噤若寒蟬。這一來,管他國家財政再困難、稅負基礎再不合理,也沒有人敢取消科技產業既有的優惠。 對政府而言,因為有優惠,這些科技公司才願意投資台灣,雖然稅收減少,但可擴大就業率。 持續投資對經濟是好事,但是廠商的投資未必考慮到市場規模,只著眼於租稅優惠;久而久之,各產業中的各業者都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企業毛利自然也江河日下,好看不起來。毛利一少,公司便沒有資金繼續投資,就算政府提供再多的優惠,不賺錢也享受不到。 廠商停止新設備的投資,但產品毛利已低,投資抵減優惠又到期,恢復正常的稅率;此時廠商便面臨上有毛利縮小,下有稅負增加的困擾。先前科技產業是「不自然的好」——藉著稅負的優惠,造成上下游都過度投資;現在則是「不自然的壞」——面臨毛利降低、稅率提高的雙重夾殺。追根究柢,造成科技產業過度競爭的原因,竟是因為政府提供租稅優惠,這實在是當初設計制度時始料未及的。 台灣的稅收占GDP的比重非常低,以今年的預估數據來看,二○○四年GDP 預估為十兆五九三七億元,包括營利事業所得稅及綜合所得稅的收入才四五七四億元,政府稅收占GDP比率僅四.三二%。 台灣或許是因為課不到有錢人在海外的收入,以致稅收比率偏低;加上過去最賺錢的科技產業,繳的稅最少,甚至不繳稅,導致其他傳統產業的負擔沉重。這種情況又更加吸引企業走向科技產業,以享受稅負優惠,而無力轉型的傳產就更備受壓抑了。 提供某項產業優惠措施的作法初期看來不錯,可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現在不埋單,以後總要連本帶利付出代價的。政府用稅法指定要扶持某個產業,卻犧牲了其他產業;不但如此,還犧牲了整個經濟的基礎投資及社會福利、安定,這個代價很可能大到難以想像。同時,政府指定產業也未必壓對寶;像二十多年前倡議籌設的大汽車廠,後來胎死腹中,或許是福非禍;否則大車廠若是真的搞起來了,以今天全球車廠整併的慘烈狀況看,實在很難對台灣的大車廠抱持樂觀期待。 說到車廠,英國《經濟學人》最近有一篇分析汽車產業的文章。重點是,數十年來,汽車製造流程幾乎沒什麼大變革,雖然產業整合持續進行中,但是這個行業的毛利一直在縮小。 這十年全球車廠的整合不歇,德國戴姆勒買美國的克萊斯勒、法國雷諾買日本日產等。不過至今看來,也只有雷諾日產聯姻算是成功;戴姆勒克萊斯勒合併後的市值,還低於先前兩家公司個別市值的總和。雖然競爭者減少了,但整個產業還是不賺錢,顯見產業模式問題不小。 要觀察一項產業是否出現變革,重點在於製造模式有無改革。原始的汽車是在馬車上安裝引擎,所以外觀形式幾乎一成不變,此可以福特汽車首款大量生產的T型車為代表。當時福特的名言是:「客戶要什麼顏色的車子都可以,只要是黑色的就好了。」簡單、易製是惟一考慮,這也成了四○、五○年代以來,汽車廠的投資及設廠規模一定要大,以大量、標準化的製程,壓低成本。 汽車產業近期可能出現重大變化的契機,在於高油價可能成為常態,市場亟需新能源科技的車子,如電動汽車;不過目前以油電混合動力車出線的機率最高。其次,過去汽車的各項系統都是機械式機件,如方向盤等,又重又占空間;若是能夠電子化,車子變輕,空間變大,也更省油省電。未來汽車產業可能會以模組化方式組裝生產,走上電腦產業的演進過程。 汽車的製造模式傳統不變,與電腦產業日新月異有如天壤之別;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電腦當機重新開機,頂多流失部分資料;汽車「當機」可是會出人命的,所以外包部分很少;而且零組件協力廠商要花上二年的時間,才能取得大廠的認證,增加了進入的門檻,也拖延了產業改革的速度。 不過我認為台灣在這方面的機會不小;就像早年在類比手機時代,台灣一點競爭力都沒有,不過當進展到第二代數位手機時,台灣的機會就來了;等到二.五代,甚至3G 都問世時,台商的實力已令人不敢小覷了。 同樣地,台灣一直做不來傳統的汽車引擎,所以滿街的汽車公司只能做組裝,賺不到毛利最高的部分;過去台灣車商還企圖做自己的品牌,現在也放棄了,直接採用母廠的招牌行走天下。 汽車電子部分所占比重愈來愈大,加上製造也開始模組化,台灣車廠便有機會取得國際大廠的外包訂單;同時也將恢復自己的研發工作,投入資源以取得大廠的認證。未來在汽車製程變革時代,將由電子公司、汽車零件公司,或是原本的汽車組裝公司取得優勢,目前還言之過早;但是傳統汽車公司的稅負壓力不輕,在財務這塊將比較吃虧。 我並非建議政府應該鼓勵企業積極投資這一塊領域,搞不好這只是一個概念,永遠都不會實現;就像在此之前,政府期待生技產業能發光發熱,但是至今離預期目標仍有段差距。 我想強調的是,正巧遇上中國準備取消對科技產業的稅負優惠,台灣也應趁機檢討產業政策,適時廢除不合理的優惠措施,讓產業能有公平的發展機會。如此台灣的新主流產業,才有機會從此誕生。

延伸閱讀

00878、00713換股倒數!長榮、慧洋-KY...2025年可能被納入高股息ETF的12檔台股「它殖利率近13%」
00878、00713換股倒數!長榮、慧洋-KY...2025年可能被納入高股息ETF的12檔台股「它殖利率近13%」

2024-11-19

0050、006208、00922…11檔市值型ETF,今年賺最多是它,含息報酬率近5成,趕搭台股年底多頭列車
0050、006208、00922…11檔市值型ETF,今年賺最多是它,含息報酬率近5成,趕搭台股年底多頭列車

2024-11-24

經典糕點永續添味 阿默蛋糕三十周年打造「永續甜點品牌」
經典糕點永續添味 阿默蛋糕三十周年打造「永續甜點品牌」

2024-11-13

科技股續退場 航運、金融成最大贏家?  台股高息ETF年底換股潮全解析
科技股續退場 航運、金融成最大贏家? 台股高息ETF年底換股潮全解析

2024-11-20

全球經濟展望論壇》台股今年漲快3成,大家有賺到錢嗎?陳奕光點明年上半年4投資熱點:下半年換它發光
全球經濟展望論壇》台股今年漲快3成,大家有賺到錢嗎?陳奕光點明年上半年4投資熱點:下半年換它發光

2024-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