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有一種「看不透」的感覺。不管是經濟前景,還是股匯市預測,全球的透明度似乎有愈來愈低的趨勢。如果把這種現象的主因歸諸於中國,應該不算離譜。
此外,中國近年的外來直接投資(FDI)金額在全球數一數二,光是這五年,外來直接投資金額就從每年五百億美元直逼九百億美元;因此這一波經濟復甦所增加的新產能,多數都投資在中國。而且新產能通常較既有設備來得有效率,所以對於產業結構及供需關係的影響,要比投資金額的絕對值大很多。
儘管中國在全球經濟已經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但是中國的各項資訊仍如過往般隱而不宣。雖然這些年,中國內部的統計系統進步不少,但是還是有許多資料不夠及時,或不夠詳實,甚而付諸闕如。
資訊愈發達,對政治權力的威脅就愈大;所以極權國家對媒體的掌控絕不能鬆手。在中國經濟結構上,產業資訊不透明,沒有人能掌握某個產業有多少庫存、多少產能、多少資本支出等,更別說庫存是在廠商、通路商,還是下游客戶手上了。
溫家寶突然宣布宏觀調控,市場反應激烈;雖然不久之前,已有部分外資策略分析師及媒體表示,中國經濟有過熱現象,但是先前都還嗅不出任何訊息,沒想到說調控就立刻全面緊縮。沒人料得準這次宏觀調控要實行多久?搞不好過一陣子就解禁了,也說不定會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這就是我們一開頭所提的,這麼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卻由一個密不透風的決策機制掌控;資訊不明的結果,對市場所形的恐慌氣氛當然也格外嚴重。
自九一一之後,美國持續擴增石油安全存量,從五億六千萬桶增加至七億桶,已接近滿載水準。不只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大國也都提高石油庫存。根據現有已公布的資料,全球的石油庫存約有四十億桶;因為大家都在買,所以油價始終居高不下。不過估計美國庫存到了夏天便飽和,屆時或許油價能稍見緩和。
四十億桶原油庫存資料是由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統計而來。IEA 調查約二六個國家的石油產量、消費及庫存,好讓全球的能源供需資訊更為透明。
但是IEA 的資訊少了一大塊。中國的用油量不少,同時也積極補充庫存量,但是她不會對外公布相關訊息;所以沒有人知道,中國現在到底有多少石油庫存?庫存打算補充到什麼程度?因為中國的規模太大,其需求又在這四十億桶已知的庫存之外,因此對IEA推估全球石油供需狀況,肯定造成相當程度的困擾。
除了掌控國內資訊外,中國也認為,像IEA這類國際組織都是由美國幕後主導,如果中國加入,便將受制於其種種規定,對自大好強的中國而言,將十分沒有面子。但是背後更真實的原因,或許是中國的相關統計,還沒有到可以真面目示人的地步,所以抗拒心態極為強烈。
因此,只要中國繼續高度成長,世界經濟變化便將更加難以預測,因為最大的變動因素不透明,而不透明本身就是一種風險。同時,中國經濟仍不成熟,常常面臨快速成長及突然停滯的狀況;中國的規模大,其大起大落勢將影響全球經濟的穩定性。像這次宏觀調控,不光台灣,美國、日本也受創甚深;故中國經濟大幅波動也是另一種風險。
站在台灣的立場,一方面仰賴中國市場是難以改變的趨勢,但卻也是大好的機會,不應輕言放棄;但是另方面,台灣商人也要想辦法與中國波動甚大的經濟進行區隔。
不少人認為,如果人民幣不升值,那麼台幣也不該升值;如果只有台幣升值,將迫使更多的產業移到中國去。不過我這為這種看法,只是逼著台灣經濟走向與中國同一命運,也讓台灣困在低層次、低科技的勞力密集產業中。
台灣累積高額的外匯存底,代表台灣的外銷成就非凡,但也表示台灣的資金一直沒有作有效的運用。在過去,台灣資金不是進入股市投機,就是到中國投資低附加價值的代工。
我認為,台幣升值的話,國際資金會對台灣更感興趣;而這麼多的外匯存底,也讓台幣有充足的升值本錢。一旦匯率升值,進來的錢就更多,相對也會尋找更多投資標的;到時台灣不少台面下的潛力產業,都有機會獲得成長茁壯的養分。
換個角度看,除非台幣跌得非常深,台灣的人力成本才有機會與中國相抗衡;可是若台幣跌到這步田地,台灣將面臨更多的問題,尤其是通貨膨脹;萬一因匯率大貶而啟動通膨之火,到時台灣的低勞動力成本也將迅速竄升。
台灣經濟要升級就必須投資高級先進的資本設備,所以台幣升值,可以讓台灣企業降低資金成本;就好像公司的本益比一樣,高本益比的公司,籌資成本低,不管進行設備投資或購併等,市場競爭力都比同業強。
從大台灣經濟的角度看,已經延伸至中國內地,屬於較低科技或下游勞力密集的產業;由於這部分多在中國,因此人民幣維持現狀,台灣反而是受惠者。至於台灣賣到中國的半成品或機器設備,通常是賣給自家子公司,對匯率的敏感度也比較低。
當然中國本身也在發展半成品產業,此際台灣可以發展更高層次的產品線。台灣企業不應將中國視為競爭者,如何結合中國資源對抗日本、韓國企業,才是台商必須思考的方向。如果台商把中國當成假想敵,那麼台商就會一直陷在中國最具優勢的低層之產業中,與中國同業拚搏;經營策略也將一直受中國經濟不透明的部分所牽動。
資本市場有一個現象,即高股價公司的成長通常也比較快。以微軟為例,自己開發新創的軟體程式少之又少,像DOS 作業系統是IBM 釋出的,WINDOW 的概念來自APPLE,word 及excel 是買來的;因為微軟擁有高本益比,資金成本便宜,便有能力打一場長期擴張的戰爭。
我們可以將一國的匯率視為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本益比公司所享有的一切好處,也等於高匯率國家所占盡的一切便宜。當然其前提是,高本益比或高匯率必須建立在健全、穩定的基本面上,而非人為的刻意炒作才行。所以,不必擔心台幣的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