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嘗試與東南亞的東盟國家以及日本、韓國建立區域合作組織。有些論者指出:台灣目前竟然還忙著政治內鬥,台灣恐怕要被邊緣化了!
台灣成為亞太的整合中心並不是刻意求得的;而是按照正途,自然達到的:台灣人比較講究實際,這使得台灣自然而然遵循﹁比較利益原則﹂,專注於自己專長的層次與領域。這無意中使台灣與周遭國家有相當高的互補性,或者說有比較低的衝突性。
台灣跟美、日、東南亞國家有比較清楚的互補性,可以不論。有一些論者說,中國有一些產品跟台灣有競爭性,但是其實這些產品大都是由台商生產的。另外,中國許多知名本土廠商(如聯想)事實上也委託台商生產,而且不做外銷。
所以,中國與台灣基本上也是互補的。跟台灣比較有競爭關係的,或許是台灣之外的四小龍;但是它們與台灣的衝突性也沒有想像中的大。以南韓為例,南韓較專注於量產、不重時效的產品與品牌的經營;台灣則較專注於小量多樣、流行性的產品以及代工的經營。 例如,以半導體而言,韓國偏重 DRAM,台灣則偏重晶圓代工以及 IC 設計。
另外,眾所周知,台灣是全球的代工重鎮,這使得台灣自然成為﹁承上啟下﹂的樞紐。台灣的代工策略使台灣與先進國家有很高的互補性,先進國家自然較願意與台灣配合。其次,台商為了降低代工成本,而到中國與東南亞投資設廠;不但帶動當地製造業的發展,又帶來大把訂單,把它們納入世界貿易體系。
與台灣相比,南韓比較不願意當老二;因此,無法承上啟下。另外,香港與新加坡雖然不排斥美、日,但是缺乏像台韓一樣龐大且獨立自主的製造能力。所以,只有台灣才是亞太整合中心的﹁真命天子﹂。
從政治的角度,台灣在承上啟下方面,還有一些獨特優勢。其一,台灣是亞太地區少數沒有反日、反美情結的國家;美、日要找到像台灣這樣有能力又貼心的配合夥伴,是打燈籠再也找不到的了。
另外,眾所周知,台灣是全球的代工重鎮,這使得台灣自然成為﹁承上啟下﹂的樞紐。台灣的代工策略使台灣與先進國家有很高的互補性,先進國家自然較願意與台灣配合。其次,台商為了降低代工成本,而到中國與東南亞投資設廠;不但帶動當地製造業的發展,又帶來大把訂單,把它們納入世界貿易體系。
與台灣相比,南韓比較不願意當老二;因此,無法承上啟下。另外,香港與新加坡雖然不排斥美、日,但是缺乏像台韓一樣龐大且獨立自主的製造能力。所以,只有台灣才是亞太整合中心的﹁真命天子﹂。
從政治的角度,台灣在承上啟下方面,還有一些獨特優勢。其一,台灣是亞太地區少數沒有反日、反美情結的國家;美、日要找到像台灣這樣有能力又貼心的配合夥伴,是打燈籠再也找不到的了。
這個說法恰好可以解釋:為何美國於阿扁這次過境紐約時,給了前所未有的禮遇,縱使事先有許多傳言繪聲繪影地聲稱美國對於阿扁的公投、新憲說有所不爽。
其二,台灣沒有侵略過東南亞;因此,台灣不會像帝國主義者受東南亞國家排斥。其三,台灣是天天被中國欺負的小可憐;所以,台灣可以像﹁鬼大人小﹂的名偵探柯南︵柯南是一個有高超推理能力的高中生,但是被﹁惡魔黨﹂縮小成小孩子︶一樣,不被人處處提防。
跟東北亞的日、韓相比,台灣還有兩個有助於成為亞太整合中心的特色:其一,東南亞有不少華僑,其中許多人來台灣讀過書。其二,台灣引進不少東南亞的勞工。
面對中國的結盟運動,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加強我們的優勢。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薛琦先生曾經強調台灣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特色:﹁片面開放﹂︵一般國家大概都主張:自己開放的條件乃是別人也要開放︶;對亞太國家進一步﹁片面開放﹂,恰好是我們可以考慮的突圍之道。一般人會批評﹁片面開放﹂是喪權辱國;但是,我們其實應該從實際利益的角度評估﹁片面開放﹂:﹁合於利則動,不合於利則止﹂︵片面開放起碼可以讓國民享受來自外國的廉價產品與服務︶,不要像庸人,困於流俗之見。
跟東北亞的日、韓相比,台灣還有兩個有助於成為亞太整合中心的特色:其一,東南亞有不少華僑,其中許多人來台灣讀過書。其二,台灣引進不少東南亞的勞工。
面對中國的結盟運動,我們應該要思考的是:如何加強我們的優勢。台灣金融研訓院院長薛琦先生曾經強調台灣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特色:﹁片面開放﹂︵一般國家大概都主張:自己開放的條件乃是別人也要開放︶;對亞太國家進一步﹁片面開放﹂,恰好是我們可以考慮的突圍之道。一般人會批評﹁片面開放﹂是喪權辱國;但是,我們其實應該從實際利益的角度評估﹁片面開放﹂:﹁合於利則動,不合於利則止﹂︵片面開放起碼可以讓國民享受來自外國的廉價產品與服務︶,不要像庸人,困於流俗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