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當「史欽泰請辭、李鍾熙有望接掌工研院院長」的消息,成了各報的重點新聞後,向來低調不出風頭的史欽泰,一夕之間成為許多科技業界注目的鋒頭人物。
對於現在服務於工研院內的六千名員工,以及院外上萬名的離職員工來講,工研院一直是培養國內高科技人才的搖籃,許多科技業的老董與老總,幾乎都是工研院的畢業生。史欽泰是工研院歷來任職最久的院長,與這些科技大老均有同事或長官、下屬的情誼,他的去職,當然引起許多人的議論。
工研院內部已有聲音指出,「這次是國家對不起史欽泰」。一位被史欽泰直接告知辭職消息的主管就形容,史欽泰親口表達辭意時語多無奈,僅表示說接下來將擔任顧問職務,但究竟為哪些事務做顧問也無法說明,當場氣氛頗為凝重。
積體電路老將 見證工研院成長與轉型
說起史欽泰的經歷,就不能不提一九七六年經濟部長孫運璿推動的積體電路計畫,由當時工研院電子所的前身「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負責執行,也成為回顧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開場故事。 史欽泰在前往美國 RCA 公司移轉積體電路技術的「取經團」中,地位近乎「三當家」,僅次於計畫負責人胡定華,及總領隊楊丁元。
當年前往 RCA 晶圓廠學習半導體製程的團隊,在俄亥俄州 Findlay 城住了一年,包括現任台積電副總執行長曾繁城、已退休含貽弄孫的前聯電副董事長劉英達、台灣光罩總經理陳碧灣等人,聯電董事長曹興誠負責資材採購,也在俄亥俄待了好幾個月。許多回顧此段歷史的文獻中,還會出現一張照片,是史欽泰在俄亥俄受訓地點慶祝三十歲生日的場景,遙想當年,這幾位在台灣科技業捲起千堆雪的人物,也曾有過如此純真的歲月。
兩個月前,史欽泰獲頒清大榮譽博士學位,與史欽泰已有三十年情誼的老朋友華邦電子總經理章青駒,就說了下面一段話,「那年的鳳凰花開得特別火紅,這幾年再也沒那麼茂盛過。」章青駒回憶起一九七六年夏天,他與史欽泰搭乘同一班飛機回台灣投入半導體產業拓荒的畫面,頗有感觸地這麼說。
從 RCA 受訓回來,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開始起飛,聯電、台積電、華邦等公司陸續成立,許多當年一起受訓的老戰友,逐漸在各公司累積億萬身價,並成為產業界的一方之霸,只有史欽泰還是一直堅持在工研院服務,二十七年來為國內培養不少高科技人才而盡力。
當被問及看到這麼多老同事在業界領股票賺大錢,留在工研院的史欽泰難道不心動嗎?史欽泰的回答是,「每個人走的路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如果把賺錢當作第一個目標,可能喪失很多工作上得來的樂趣。」史欽泰說,他非常高興能夠見證一個世界級研究機構的成長與轉型,並有幸和最優秀的研究人員一起工作。
個性淡泊不爭取 翁政義不走史欽泰走
史欽泰下台的原因,一般猜測,就是「在位太久」了。回顧以往幾位院長,現任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自一九八五年起只在位三年,現任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林垂宙在位六年,史欽泰的九年是在位最久的工研院長。
史欽泰的個性較淡泊務實,不太會推銷他的執行績效。在今年工研院為慶祝三十周年出版的一本回顧史《創新引擎》中,就引用了經濟部技術處長黃重球所言,「史院長比較不活潑,在調整的幅度及時機掌握上會稍微落後」。此外,據傳一位曾在工研院擔任副研究員的行政院高階幕僚,對史欽泰近年表現也不太滿意。
據指出,執政當局最初對於史欽泰的生涯規畫是升任工研院董事長,但這項安排的前提必需讓現任董事長翁政義另有出路,可惜高層為翁政義打點的「出路」,最後卻未達成共識,故翁政義只有繼續留任工研院董事長。而史欽泰這廂,在「心裡有數」的情況下提出辭呈,高層卻還未找到翁政義的出路,進退維谷的人反而變成史欽泰。
依照工研院設置條例,院長人選應由行政院長遴聘產生,不過這次首先證實李鍾熙升官的,卻是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據指出,柯建銘是在八月十一日黃昏與立法院記者閒聊時,無意間透露了這樁人事案,以柯建銘名列總統府九人決策小組成員的身分,可以想像欽點工研院長人選的層級,絕對比行政院長層級還要高。
立委逕自宣布人選 不合程序正義
果然,八月十二日工研院長人事案確認消息見報,就惹得行政院長游錫堃不太痛快,因除了幾次參觀工研院由李鍾熙負責解說研發成果外,游揆根本還未與李鍾熙就接任院長之事面對面晤談過。
另一位主導國家科技政策的行政院政務委員,也私下對「立委逕自宣布工研院長人選」表達意見,認為如此重要的財團法人科技單位掌門人選,應該組成「遴選委員會」以公開方式擇定。但事實已擺在眼前,這檔事無論是行政院長或政務委員,都沒有置喙的權利。
一位工研院高階主管則舉例,上半年「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正式成立,由原屬於國科會的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太空計畫室、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國家晶片系統設計中心。這研究院人數不過五百多人,還不及工研院轄下一個研究所的規模,都由國科會組成遴選委員會挑選院長人選,積極求表現的李鍾熙若能經由此程序獲聘院長,應該會比由執政黨核心立委主動向媒體證實人事案,更具有程序正義。
據經濟部次長施顏祥指出,遴選工研院新任院長人選的委員會已經組成,但對於委員會成員有哪些人,則以「太敏感,不方便透露」帶過。不過,即使行政院系統以遴選方式擇定工研院院長,一般相信應該很難出現夠力的競爭者,與李鍾熙一比高下。只是經由遴選委員會的模式產生人選,對攸攸眾口稍能給予程序上的合理性。
這樣的結局,也難怪許多科技業大老,都要對一生為國奉獻的史欽泰抱不平。看來,向來淡泊名利的史欽泰,如果可以重新選擇的話,還是應該選擇投入民間產業界,至少結局不必聽命於人,落到今天這種不得不走的田地。
李鍾熙上台生物科技當紅
今年五十三歲的李鍾熙,一九九○年回台灣進入工研院工作,最初他以「郭婉容的女婿」聞名,但是與當時還在台大財金系任教的親民黨不分區立委劉憶如離婚後,兩人各自嫁娶,李鍾熙的官運依然亨通,十三年間就從化工所副所長一路如坐高速電梯般升至工研院副院長。若沒有意外,他即將在九月間正式上任工研院院長。
李鍾熙出生於雲林斗六,父親從事文字工作,連帶影響他在書法繪畫上的涉獵頗為專精。他的學經歷在名校畢業的工研院主管群中,並不十分突出,但是他除了本身伊利諾理工學院化工博士學位之外,於一九八六年就取得美國西北大學 MBA學位,顯示他很早就對於經營管理領域感興趣且投入。「或許他念了一個 MBA,有時候思考邏輯會與我們工學院出身的人不太一樣」,一位工研院主管如此形容李鍾熙。
相對於史欽泰的保守個性,李鍾熙極端積極,積極到很多人都覺得他過分長袖善舞,有意角逐院長寶座的傳言,已在工研院內外迴盪一年以上。不過,也有老工研人認為,換個角度看,沉寂已久的工研院由一位勇於任事的新院長當家,未嘗不是一樁新嘗試。
李鍾熙近五年來,幾乎已成為國內生物醫學工程產業的催生者及代言人。與工研院有所接觸者應該認同,史欽泰的院長任期告終,似乎宣示著工研院一個時代的歷史使命已告終結,半導體及電子、光電產業在台灣已為成熟型產業,工研院的推手角色終將逐漸褪色。李鍾熙這幾年所倡議的生醫產業,在台灣還是靠著經濟部業界科專在孵化的幼苗階段,即使已列入「兩兆雙星」的雙星之一,二○○八年時能否初具規模,誰也說不準。李鍾熙在掌聲與噓聲夾雜中升上工研院長,何嘗不也是一場豪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