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一日,香港慶祝主權回歸六周年,中共新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專程從北京飛往香港與港人共同慶祝回歸六周年慶。不料,為了抗議香港特區政府即將實施基本法二十三條,五十萬香港人走上街頭,這樣的場面,把溫家寶嚇得在七月一日中午以前即驅車前往深圳。一向拚經濟,與政治無涉的香港人,居然採取如此途徑,捍衛自己權益,震驚中共當局。
眼看五十萬人上街頭,香港特區政府迅速採取緊急應變,一方面無限期將基本法二十三條押後;另一方面,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採取了「棄車保帥」的策略,也批准了因購車案聲望大跌的財政司司長梁錦松,及為基本法二十三條負責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下台。一個基本法二十三條居然引起香港政治大風暴,這樣的背景值得我們探討。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回歸,香港結束了一百年的英國殖民統治,主權回歸中國,而這也是鄧小平一生最重要的政治佳作之一。回歸後的香港奉行「一國兩制」的原則,就是說,港人股照炒,馬照跑,舞照跳,除了中國駐軍外,香港人生活與港英時代沒有什麼兩樣;但是為什麼這次規範港人不得有類似叛國思想的基本法二十三條會引來香港人這麼強烈的反彈,甚至使得一國兩制的基本政治架構都為之動搖,這背後其實與經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資產泡沫化 港人生活陷困境
九七年香港主權回歸前夕,香港人歌舞昇平,到處是繁榮景象,香港股市在回歸前後,一度創下一八六九九點的歷史天價,香港房地產更是狂漲。九七主權回歸,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是港英政府「拉高出貨」,中國是「高檔承接」,中國「買香港」,正好買在最高檔上面。
九七主權回歸之後,亞洲金融風暴立即引爆,香港苦撐一年。到了九八年,引來全球炒家沽空港元與港股,港股一度大跌到六五四四點;後來香港特區政府北上求救,中共全力協助,幫香港化解了這場經濟危機。雖然香港度過了金融風暴,但是九七之前,房地產炒作過度,尤其是中資買樓將樓價炒到天價,很快種下負資產厄運。
香港人喜歡炒樓,很多香港人窮一生之力買一幢千萬港元的樓房,向銀行貸款八百萬港元,可是沒多久這幢樓掉到剩下三百萬港元,即使將房子售出,仍積欠銀行五百萬港元以上。在香港,至少有九萬多人陷入這種「負資產」厄運,很多人一旦陷入負資產的醬缸,一生幾乎已難翻身。
從九七年迄今,香港整體房地產下跌七○.五%,災情比台灣嚴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六月宣布,台灣、香港、日本、德國是全球四個通貨緊縮壓力最大的區域,主要原因是房地產與股市雙雙下跌。一九九○年日本泡沫經濟吹破了,日本房地產跌跌不休,十幾年下來,日本整體不動產下跌約七五.三%;香港九七年以來累積跌幅卻達七○.五%,都比台灣整體下跌五至六成要嚴重很多。香港房地產在短短六年之中跌掉了七成,這是香港人生活陷入困境之源。
另一方面,香港股市從九七以來持續下跌,恆生指數除了在九八年跌至六五四四點的新低外,這幾年幾無佳作,今年恆生指數一度跌到八三三一點,對照九七年的高點,港股也下跌了五成。房地產跌了七成,股價掉了五成,香港的經濟比起九七前夕,當然大大不同,一般香港人如果拿港英治港前夕與當前比較,簡直天壤之別,怪不得大家對九七之後的一國兩制一直認同度不高,這股怨氣大家都投射在行政長官董建華的身上,董建華今年的支持率一直在三成附近浮沉。
失業率攀升 港政府徒勞無功
除了股價下跌、房地產下跌的雙重殺傷力之外,令港人痛心疾首的是九七回歸之後,香港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也是港英治港時代所僅見。九七年主權回歸之前,香港房價飛漲,股市大漲,香港的失業率只有二.三%;到九八年第一季,失業率上升到三.三%,不過到了年底,受到亞洲金融風暴襲擊,失業率跳升到六.四%,香港特區政府全力為失業率滅火,九九年失業率降至六.三%。
二○○○年因為美國科技股大漲,香港跟著復甦,該年第四季失業率降至四.四%,是一國兩制以來,香港失業率的新低值。好景不常,從二○○一年起失業人口又急遽上升,到了二○○二年第三季,失業率再創七.六%新高,很多香港人已受不了。今年 SARS 疫情重創香港經濟,到今年上半年為止,失業率高達八.六%,香港有三十萬失業大軍,加上內地人來港謀職漸多,下一季失業率可能飆高到九%;香港特區政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想解決高失業率的問題,可惜這幾年來一直徒勞無功。
九七回歸以來,內地人大量到香港就業,可以適應低薪,使得香港人整體薪資水平年年下降。九七年回歸之前,香港大學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起薪的行情約二萬至二萬五千港元間;九七之後,大學畢業生起薪年年下調,到了二○○○年已剩下一萬至一萬五千港元間;去年再降至七至八千港元,今年只剩下三至四千港元,這短短六年之間,大學畢業生薪水落差五倍以上。
除了內地人大量到港謀職,搶了香港人飯碗外,九七年前後,很多香港廚師、工程師等專業人士到內地應聘,一開始他們支領十萬或十五萬港元的高薪,可是這幾年,大陸內地廚師紛紛出頭,那些月領十萬港幣以上的高級廚師紛紛被大陸當地支領二、三千元人民幣的廚師取代,他們回港又找不到工作,這樣的惡性循環一演再演。
經濟問題 仍待董建華頭痛
香港九七以來,中國除了派駐軍外,嚴格遵守「一國兩制」的約定,中國不介入香港實際政治,香港人仍舊過著香港人的生活,香港人有難的時候,中國總是迫不及待支援。這次基本法二十三條,香港人有五十萬人上街遊行,中國高階領導人心中不免有一點不能諒解。
可是站在六百多萬香港人的立場,九七主權回歸,大多數香港人都開開心心慶幸結束一百年的英國殖民統治,又重回中國懷抱。這六年來,房地產跌了七成,股市跌掉六成,失業率也從二.三%提升至八.六%,香港人的所得愈來愈少;因此,表面來看,香港五十萬人上街頭,明著是反基本法二十三條而來,但背後的理由恐怕與九七以來香港經濟調整不夠順遂有關。
在七月一日五十萬人上街頭前夕,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一次民調,結果發現有超過五成的香港人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有四三.九%的人反對基本法二十三條,有超過半數的香港人不滿意特區政府施政,有五五.四%的香港人對未來經濟前景沒有信心,有五三.九%的香港人要求保安局長葉劉淑儀應下台,也有三九.四%的香港人認為行政長官董建華應下台,財政司長梁錦松也有三四.三%的香港人認為他應下台,這分調查也在七一大遊行過後,成為董建華調動人事的一個憑藉。
九七之後,香港人對港人治港,與中國領導人對一國兩制有深切不同的感受,這也使得特首董建華備感難為。從民間企業成為首任香港特首的董建華,剛剛開始得到八成以上港人的支持率,可是隨著香港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其聲望也愈來愈低;今年以來,董建華的支持度一直在三成多附近徘徊,要求董建華下台,甚至要求港人直選行政長官的呼聲也愈來愈高。
這次七一示威事件,葉劉淑儀、梁錦松求去,董建華仍身處風暴中,不過北京當局深知董建華是九七主權回歸迄今,在香港眾多骨牌當中最重要的一張牌,假設這張牌倒了,香港「港人治港」、「一國兩制」的最根本政治架構也可能被推倒。
七月二十日董建華直飛北京述職,北京當局給與勉勵,化解了董建華下台危機,不過董建華的政治引信解除,經濟上的問題仍然是燙手山芋,其一是具有指標作用的財政司長人選,到底由誰來接替,香港人高度矚目,現在以馮國經呼聲漸高。
香港經驗 值得國內當局借鏡
為了化解香港失業率急遽攀高的問題, 香港與中國政府通過更緊密關係安排(CEPA ),讓港人北上謀職,可享有與內地人同樣的待遇。 只是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以後,中國以低價勞力的優勢攫奪了大量的工作機會,香港與中國只隔著一個羅湖海關,九七之前,香港還可以拱起一個高高的壁壘,再加上股價高,房市熱絡,香港人沒有感受到失業問題。
可是這幾年,先是有亞洲金融風暴,再來了一個 SARS 疫情,內地赴港謀職者漸多,這幾年香港生產線工人薪資逐漸向內地看齊,一方面失業率愈來愈高,另一方面,薪資愈來愈降,失業問題已成了香港隨時可以引爆的未爆彈。
目前失業問題已成亞洲領導人共同面對的頭痛課題,經濟先進國如日本,到上半年底為止,失業率為五.四%,新加坡也快速上升到五.二%,南韓則是三.五%,台灣近三個月失業率明顯攀高,從四月的四.九二%已上升至六月的五.○九%,亞洲各國為高失業率所困,可是中國大陸仍有一億二千萬下崗工人等待就業,這是為什麼各國想盡各種解決失業問題的政策,可是就像銀行打呆帳一般,問題依然愈來愈嚴重。
看到香港這六年發生的問題,其實正好給台灣另一面借鏡。九七之前,大家都以為深圳會香港化,結果卻相反,香港反而是深圳化。香港在中國的南方,是進出亞洲最方便的門戶,也沒有台灣面對的三通問題,香港可以四通八達飛中國,但香港人從九七以來普遍沒有感受到回歸之後帶來的繁榮,反而是回歸後帶來的房股兩市暴跌、通貨緊縮加重、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苦果。
這幾年台灣的病與香港差不多,同樣是房股兩市下跌、失業率飆高、通貨緊縮,同時台灣有二千多億美元投資中國,資金大規模西進比起香港還嚴重。香港人苦的,台灣都有,只是兩岸政治體制不同,正當香港人準備戴上基本法二十三條緊箍咒的時候,台灣卻醞釀公投,香港人不能投票選出香港的領導人,台灣卻可以一人一票年年搞選舉。看看香港,回頭想台灣,台灣應該走什麼樣的一條路,值得大家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