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開放 A 股 中國虛晃一招 P.16

開放 A 股  中國虛晃一招 P.16

打從去年底中國宣布開放資本市場, 允許外國法人買賣 A 股至今,只有四個外國法人機構提出申請,合計額度為五千萬美元。

在這項政策開放之初,不少人抱持很大的期待,因為中國是亞洲少數還未完全對外開放的主要市場。亞洲資本市場除了新加坡外,其餘較發達的都在東北亞,包括日本、台灣、香港及韓國。

東南亞在經過金融風暴後,資本市場已縮小至低於一般外國法人願意注意的程度。因為對這些國際大型資金來說,花同樣的時間研究東南亞市場,卻只能買個幾百萬美元,占其資金規模不到一個百分點,甚至只有百分之○.○幾,一不小心就會把價格買上去;再不然,又要擔心重蹈九七年流動性不足的陷阱,怎麼看都不划算。

在國際法人圈裡,所謂投資亞洲,主要標的還是在日韓台港,勉強一點,新加坡也算在內。新加坡是個很無趣的市場,不過因為還算成熟開放,還是有些錢會跑到那邊。然而不管先前外資鍾情亞洲的哪一塊,到最後,目光的焦點還是不知不覺地轉到中國大陸。

在上個世紀末,歐洲初整合成一個共同市場時,大家都認為這將是一加一等於三的組合,因為單獨一個市場,一來未達到足夠的經濟規模;二來效率有限,比如從法國出口到德國的商品,常常面臨產品規格、通關障礙等限制。再來是要吸引國際資金的眼光,規模一定要夠大。由於這些因素,才造成歐洲國家排除萬難,合力推動成為一個歐元經濟區。基於經濟規模及國際能見度,中國市場對外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過去全球市場相當分散,如今則漸趨集中化。在亞洲只有日本及中國夠看,其他東南亞市場便很難吸引國際資金的青睞;歐洲成為單一共同市場後,吸金能力也大增,加上美國本來就具有的超級地位。因此在國際法人的心目中,最重要的功課,就是好好看住美歐日中四大地區。

在亞洲股市裡,日本空頭一走十三年,日經指數也跌了八成之多;雖然日本經濟傷透了國際法人的心,但是這仍掩不住其屬一屬二的經濟規模。所以眾人年年傷心年年盼,心想,搞不好哪一天日本真的能起死回生。

日本如果真的能重振雄風,將會吸引大批國際資金湧入;一旦日本經濟能重新站起來,東南亞地區便可享受日本訂單帶來的榮景。可是東南亞國家的市場規模還是太小,能不能因為景氣回升而加強吸金能力,恐怕還要再觀察。

中國這回對外資開放買賣 A 股,頗引人注目, 但我卻不認為中國政府是真的有心開放,只是為了應付外國人的壓力,為了順利加入 WTO 而妥協的結果。 甚至連大陸本地的券商也不太搞得清楚「外資」是怎麼一回事?不過就算外資捧場不夠熱烈,但是多多少少總是會匯一些錢進來,可以添加當地市場炒作的想像空間。

為什麼我會認為中國大陸不是真心開放外人買賣 A 股? 因為大陸資金氾濫成災,不過卻有資本不足的現象。聽起來很矛盾,其實很容易了解。「資金」不過就是流來流去的錢而已,而「資本」則是長期壓注下去的錢,砸下資本會帶來設備投資、招聘勞工等等附加價值。 所以, 投資股票的錢不表示資本,而以中國 A股超高的本益比來看,中國也不缺股市的錢。

中國成為世界的製造中心,經濟成長率比其他主要國家高出好幾倍,人民幣便面臨升值的壓力。總體經濟表現雖然優秀,但是中國境內的物價並不便宜,部分大都市賣場中所販售的商品,甚至比外國還要貴;如果再拿來與中國的平均國民所得相比,更顯得離譜。若按照購買力平價( 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 )理論,人民幣更是非升不可。

可是中國政府怎容得了外人對其匯率說三道四,而外資進入更會引發人民幣躥升;所以中國骨子裡並不歡迎國外資金進入 A 股,加重股價泡沫化的現象。 尤其不歡迎外資券商分析師,針對當地的產業、企業,甚至央行業務、財金政策等訪談研究,指指點點。過去就有前例,一位當地券商研究員用功過度,不慎觸犯當局禁忌,竟然被當作洩漏國家機密的賣國賊起訴,實在有點荒謬。

外資「不受約束」的分析人員到處拜訪公司,寫出研究報告供法人參考,研究報告也會流到市面上;站在受訪企業經營者的立場,也會認為對著外人說出經營策略,對自己公司會有不利的影響。

這種閉關心態在這次 SARS 事件中表露無遺。中國壓根不希望國際組織的人員到處亂跑、主動蒐集未經中國官方檢查發布的資訊。一葉知秋,從這裡就知道,距離中國真正開放資本市場的程度還早得很!

其實在外國投資者的眼中,中國市場雖然誘人,但是中國股市卻像蟑螂屋一樣,錢進得來出不去,一碰到就被黏死了。 再加上 A 股市場實在沒什麼吸引力,本益比超高、財報超不現實,閉著眼睛還是買不下手。

大陸游資過剩,不需要更多的外資進來「攪局」。同時以其經濟結構及公司體質來看,現階段也不適合太過透明、太過開放。 因此開放 A 股供外人投資一事,有點虛晃一招的味道。

中國的國營企業一直是經濟的沉重包袱,國營企業存在的目的不在經濟,而在維持勞工就業,為生產而生產,根本不考慮產品能不能賣、要賣給誰?於是國企生產愈多,就賠得愈多。如果將國營企業當成社會福利,可能比較貼近真相。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當局也積極培養民營企業,好逐步取代國營企業占經濟的比重;到目前為止,這部分做得還不錯。 十年前國營企業占中國 GDP 比重約三分之二,現在則降至三分之一以下。

同時中國積極興建大型公共建設,引發鋼鐵、水泥、塑化等原物料的大量需求。這些大型公共建設的基本精神,有些類似歐盟合組共同市場的功能,將分散的經濟區塊整合起來,以達到規模經濟的目的。到目前為止,中國這點做得不錯。

一九八○年代,蘇聯和中國的經濟規模及結構相差無幾;兩國都是共產國家,「拜」的都是史達林,也都有龐大的國營企業消耗經濟資源。後來蘇聯率先關閉沒有效益的國營企業,但是手段太過猛烈,引發強大的後坐力,結果不但造成蘇聯解體,如今俄國的經濟規模大約只有台灣般大,可是卻要養十倍台灣的人口。

中國則採取冷處理的方理解決國企問題,先凍結經濟結構中不良的部分,再逐步培養好的部分;如讓有效率的民間企業抬頭。其次,中國經濟非常分散,各省都有自己頒布的法令,有如整合前的歐陸。不過現在中國政府則是利用各項公共建設,將各省連結在一起。

像中國最愛蓋的就是機場、高速公路、鐵路等;別小看這些設施,它可以將不同經濟結構的區域連結起來;而開發大西部、興建三峽大壩、杭州跨海大橋等,也都有這方面的功能。

到現在仍有人在問,如果中國當局這麼抗拒外人「干涉」內政,為什麼還要加入WTO?因為北京中南海只是政治中心,但經濟上則是諸侯割據的局面; 北京藉著WTO 的力量,節制經濟諸侯的勢力,並將之導引成為國家整體的力量。

中國比較適合融資的領域不在股票市場,而在我們過去提過的公共金融方面。這部分中國也做了不少,不但發行債券籌資,連高速公司、機場都公司化,甚至還股票上市。

大陸近年在國際的吸金成績驚人,但是潛意識裡還是排斥外資;拿人手短,中國不願因為外資進入而喪失部分領域的主控權。而就世界資本市場的位置上,台灣有機會卡住原本應該是中國擁有地位;因為中國並沒有這方面的需求,但是以台灣產業結構與中國掛鉤之深,及在經濟結構互動的密切程度,對想到中國投資的資金而言,投資台灣其實沒什麼差別。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 mrtaiwan@mrtaiwan.com.tw )


延伸閱讀

40歲上班好厭世...如何才能退休月領5萬股息?金融業14年老手傳授退休攻略:600萬就能財富自由
40歲上班好厭世...如何才能退休月領5萬股息?金融業14年老手傳授退休攻略:600萬就能財富自由

2024-04-11

旅行說走就走!22歲負債小資女、15年滾出5千萬存款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你不需要有那麼多錢
旅行說走就走!22歲負債小資女、15年滾出5千萬存款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你不需要有那麼多錢

2024-03-06

27歲沒錢沒房還欠一屁股學貸...她42歲財務自由體悟3件事:當你像有錢人一樣思考,你離錢就不遠了
27歲沒錢沒房還欠一屁股學貸...她42歲財務自由體悟3件事:當你像有錢人一樣思考,你離錢就不遠了

2024-04-04

原以為被動收入夠生活...他財務自由提早退休,沒想2年就考慮重回職場:不是退休後人生就無憂無慮
原以為被動收入夠生活...他財務自由提早退休,沒想2年就考慮重回職場:不是退休後人生就無憂無慮

2023-07-20

世界棒球12強賽/「好想贏韓國」變「好想贏台灣」!韓媒不認同是慘案…南韓教頭:台灣棒球不一樣了
世界棒球12強賽/「好想贏韓國」變「好想贏台灣」!韓媒不認同是慘案…南韓教頭:台灣棒球不一樣了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