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抵達香港不久, 中國博敖論壇祕書長龍永圖就指責香港媒體過度渲染 SARS 病情,在他看來,香港六百萬人,區區幾百人染病算不了什麼。以他的思惟方式,十三億人口的大陸,更不知道多少人染病才值得報導。事實也是這樣,自去年十一月就發現的 SARS 病情,直到今年二月,在各種網路媒體和手機短訊的「謠言」壓力下,廣州市政府才羞答答地出來「闢謠」,此後關於病情的報導又銷聲匿跡,直到疫情一發不可控制才慌了手腳。
龍永圖的思惟方式正反映了中共多年來處理此類問題的習慣反應。為了穩定的需要,對於「敏感事件」(這個概念的範圍可以無限延伸)歷來是不許報導、不許傳播,這就帶來幾個問題:
第一,假如你真的可以完全控制住信息傳播也就罷了,問題是在現代信息社會中,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了,此次 SARS 事件就是一例,當局再三隱瞞,但紙終究包不住火,導致的後果是更大的恐慌,因為老百姓不清楚當局什麼時候說的是真的,什麼時候又在撒謊,而恐慌是對經濟穩定發展的致命威脅。
第二,市場經濟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所謂「信用卡」( Credit )就是要靠﹁信用﹂才可以流通。從這個角度講,在大陸,從政府那裡就開始破壞誠信,上行下效,市場經濟怎麼可能順利發展的。當局一方面希望外商對中國經濟發展有信心,另一方面卻又惡性撒謊隱瞞,這種自相矛盾之處早晚會引發外資對中國市場的質疑。
第三,未來社會的運轉,尤其是經濟機制的有效運轉,也要以信息的流通與透明為基礎。 如果資訊不能流動, 市場機制本身就會被扭曲。 但我們從大陸此次SARS 疫情處理看到的, 仍然是對信息的封鎖與箝制,我想任何有經濟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在一個信息扭曲或信息不平衡的經濟體系內,不僅正常的價格難以制定,就連基本的經濟分析都會摻雜太多的水分,這樣的條件下,任何投資都具備太多不可預期的風險。
常言道:「在商言商」,所以台商考量在大陸投資的風險對一般不願意太多觸及大陸政治體制的問題,從 SARS 疫情這一事例可以看出,這種思惟無疑是短視的。如果在廣東發現 SARS 時,允許客觀報導,動員當地力量對病人實施隔離治療,就不會造成今日這樣的恐慌局面和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是典型的極權體制威脅市場經濟的案例。
疫情終會過去,但疫情暴露出的中國大陸對待此類問題的反應遲鈍和因應失策,若不進行政治改革(尤其是新聞改革),恐怕仍然無法根除,最多只能頭痛治頭,腳痛治腳。這樣的一個政治經濟體系,不出問題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