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博志認為目前兩岸存在不平等的競爭, 因為加入 WTO 關稅門檻的不同,台灣製造的東西賣到中國要課高額的關稅,中國製造的商品若銷到台灣則幾乎不課稅,而且中國還提供當地廠商種種的補貼獎勵,他說,這種三通只會讓台灣的資源流到大陸,而大陸的資源卻流不到台灣,他指出這種三通是「捕鼠器的通」。
在台灣智庫開放的空間中,陳博志又回到擔任學者的直言,「台灣經濟的轉型被窄化了」,離開經建會的陳博志講起話來更從容;雖然位在愛國西路的台灣智庫辦公室,比以往位在寶慶路的經建會主委室離總統府遠一點,不過卸下官職後,和總統府的關係卻更密切了。
因為陳水扁總統常會在遇到重要的財經政策時與陳博志討論,最近熱門的凱達格蘭學校校長一職,陳水扁也徵詢過他的意見,不過對於目前台灣經濟發展的情形,以及大家熱衷的三通,他有不同的看法。
產業升級不能只聚焦高科技
陳博志認為台灣經濟的轉型確實要升級,但是「台灣產業的升級被窄化,以為升級只是做高科技,甚至窄化為只做研發及行銷」,他擔憂地說:「台灣最糟糕的方向是,以為升級後,製造就可以不要了。」
他拿前陣子財經領域廣泛討論的日本專家大前研一的看法說:「大前研一也犯了類似的錯誤。」陳博志指出,一個國家中,各式各樣的人都有,而且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高科技研發及高知識化的工作,所以每個社會中還得有一個產業,讓低技術性的人可以有工作。
而這個產業雖然沒有較高的技術性,但是卻非常重要,他以專精的經濟學領域說:「產業升級是要賺更多的錢,但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目的並不是要賺錢,是要讓大家日子過得更好,所以提昇生活、改善環境的產業也是發展經濟的必要手段。」
陳博志用更寬廣的態度指出大前研一的錯誤說,大前研一認為著重研發,把低技術性的產業移到中國,運用中國廣大的低價勞動力,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模式,陳博志則認為,一個國家的產業要升級,但並不是所有未往這方面走的產業都不要,他強調:「要考慮到勞工、要考慮到人民的就業。」
生活品質與產業升級並行
陳博志進一步指出,有些產業是不能貿易進口、也不需要高深技術的,包括休閒、旅遊、老人及小孩的照顧、環境維護……等等,如果台灣能好好地發展這些產業,除了使生活更好外,也可以讓我們的產業在升級的同時,不會產生嚴重的失業問題。
這種均衡式的產業轉型,相較於以往國民黨主政時期,社會上較注重純粹的國民所得提高,以及消費的增加,他指出,一方面注重產業升級、一方面提昇生活品質,兩者均衡發展,才能帶給人民真正的幸福。
以政府目前施行的二百億元擴大就業方案來說,陳博志建議,應該將重點放在環境、生活改善上,像用生態保育的方法來整理公園、山坡、河岸及海岸,也就是公共建設。這些公共建設既能符合永續經營,也改善了生活環境,還可以留住技術性人才,擴大就業與產業升級不但不矛盾,還能相輔相成。
擴大就業方案只淪於口號
只是政府空若有好政策,但在執行不力或方法不對之下,成果也會大打折扣。陳博志以前年納莉颱風後的重建為例,當時政府提供了擴大就業方案,也曾明確地告訴地方政府說,颱風過後的復建,中央政府可以提供經費,並要求用生態工法進行山坡的復育;結果台北市大直、內雙溪、外雙溪的山坡地,在納莉風災後卻急就章,整個山坡都用水泥覆蓋,讓這一帶的山坡整理得像臭頭一樣,陳博志批評,這種做法並未善用擴大就業的方案。
而另一方面,生態工法涉及營建署及環保署,發展觀光及照顧業也設計交通部及內政部,在政府目前的機制上可以有效的推動這些產業嗎?陳博志認為確實需要調整。
台灣是最會利用中國的國家
「我們跟中國的關係,包括經濟在內,所有的事情都不迫切。」他認為,迫切就會犯錯,對於「沒有三通,台灣的經濟就沒有前途」的論點,他說:「這種講法是極大的錯誤!」
對於當下許多人都拿著:我們不能忽略中國、不能不利用中國的經濟、不能自外於中國的發展,甚至說台灣不能「鎖國」等論點來談論三通,他卻說,台灣是運用中國經濟市場最高的國家,當然也就沒有自外於中國和鎖國的問題。
「我們對中國的出口占三分之一,第二高的只佔二○%,是利用中國經濟市場最高的國家,」他引用精確的數據指出,「以對中國的投資資金來說,此金額已經占台灣 GDP 的二%,比美國及日本的萬分之五高出許多, 雖然新加坡及香港有時比我們高,有時比我們低,但是二%還是低估後的數字。」
他進一步說明,許多台商是透過其他國家前往中國進行投資,而且台灣人還做中國不允許的生意,而其他國家的商人則不會如此,加上這些金額,台灣對中國投資的金額可能有四%,他強調,台灣目前已經是利用及投資中國最高的國家。
接下來的問題則是,如果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已經比其他國家更多了,還要再繼續投資更多嗎?陳博志憂國憂民地說,台灣人一直想利用中國大陸,卻忘記了產業升級的重要,這對台灣經濟長期的發展有所危害。
中國的經濟像「捕鼠器」
如果三通只能進不能出,台灣的經濟所面對的,將是中國的「捕鼠器」,陳博志如此比喻著, 他認為目前兩岸的競爭並不公平,因為兩岸進入 WTO 的關稅門檻不同,兩岸三通後,台灣製造的東西賣到中國要課高額的關稅,而中國製造的商品銷到台灣卻幾乎不課稅,而且中共當局還提供種種的補貼獎勵,陳博志認為,這樣的「通」只會讓台灣資源流到大陸,而大陸的資源卻流不到台灣。
他認為,真正的三通,應該要把兩岸間包括關稅的不公平拿掉,政府的干預也要減到最少,但是目前主張的三通都未關注過這些,在這種競爭下,台灣會受到傷害。
至於台灣的產業是否已經做好三通的準備?三通後,台灣人一窩蜂地到大陸觀光,大陸產品再進來,台灣一定又有人要失去工作了,所以他認為台灣一定要把握時間,做好產業升級。
從節省時間和成本的角度來看,陳博志指出,台灣智庫請專家評估過,海運因為已經有境外轉運,直航只不過能節省十二億元,而以這段時間春節的包機及擴大小三通來看,飛機直航也不如預期,陳博志說:「這些數據及現象指出,直航的方便性有被誇大之嫌。」
官場走一回 喜做學者過生活
官場走過一回,問起他的感想,他直言:「學者不該當政務官!」他說,政務官應該讓「政客」去當,因為一件事的因素有十幾種,學者不可能只陳述其中的一種,但是十幾種都講,又會被媒體誤用,即使許多朋友都會提醒他,但他還是不太習慣。
卸下官職,可以每天早上固定做四十分鐘的氣功,假日和朋友爬爬山,雖然台灣智庫偶爾也會在假日開會,卻不知是因為持續做氣功,還是不當官後反而更接近層峰之故,現在的陳博志氣色好得多,講話也中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