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風起雲湧的學運時代距今已逾十年,如今,林佳龍已不是在群眾中搖旗吶喊的學生領袖,而是當前執政黨對內、對外的一個重要窗口。是什麼樣心境的轉變讓林佳龍做這樣的人生選擇?從一個挑戰權威的學運領袖到現今的行政院發言人;自一個反權威的立場到進入權威體系運作,對於林佳龍而言,會不會有衝突?
高大的身材,臉上永遠帶著和煦的笑容,談起話來卻雄辯滔滔;他,在一般社會大眾幾乎是個政治新人,事實上,他卻是台大學運的老將,參與政治和社會改革的資歷絲毫不遜於阿扁的「童子軍」羅文嘉、馬永成等人。
林佳龍,高二加入國民黨,大學時代還是台大覺民學會及大學新聞社等國民黨校園組織的核心成員。八○年代成為學運領袖,帶頭出現在許多群眾抗爭的場合,他曾經是台大學生獎懲委員會名單上的「問題學生」,台大校長孫震曾經以「有損校譽」寫信通知家長。這位耶魯大學博士的五年級生,如今走到了台前,成為行政院發言人。
「林佳龍會有今天這樣的表現,我們一點都不意外。」一九八○年代被稱為「台灣柴玲」的中研院助理研究員范雲,如此形容在學運裡這位熱血沸騰的學長。但也有人覺得這不過就是一場政治遊戲,只是林佳龍玩得漂亮,耍得高明而已!如今浮上成為台面人物,是否自此高處不勝寒呢?只有林佳龍本身點滴在心頭。對於新上任不久,被稱為「白馬王子」的行政院發言人林佳龍,能否在政治的現實之下,堅持當年學運時代勇於向不義說不,或許更不容易!
青澀的高中時代 展露領導組織的長才
在當年一起在學運中打拚的夥伴眼中,林佳龍最突出的就是組織領導能力。而這個領袖的特質,在林佳龍高中時就顯現出來了。
林佳龍在建國中學求學時,就已經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學生。卻不想順應長輩的期待去念自然組。「當年,班上的地理老師還特地到家裡來,勸我父親不要讓我去念社會組,不過,我的父親算是很尊重小孩子決定的家長,所以在父親不反對的情況下,我趁老師出國時就去交了轉組申請書」。就這樣,林佳龍進了建中的「涓流班」。
相當清楚自己的林佳龍,高中時就很明白念商學系賺錢對他沒有吸引力,理工科系也引不起興趣的情況下,選擇念社會組。「在那段時間,我真是念得很快樂。也因為擔任班代的關係,我很努力地把大家團結起來,互相扶持,一起顛覆大家以為成績不好的學生才會去念社會組的印象。後來,我們表現的確非常好,班上考上台大就有二十幾個人。也在那個時候,我也體會了團結與組織的重要。」
狂飆的大學時代 參與學運是因「不平則鳴」
脫離了些微枯燥的高中階段,進入台大後,林佳龍的眼界彷彿被上帝開了一扇窗般寬廣起來,對於知識的追求更是渴望強烈。
「剛進入大學時真的很讓人興奮,好像突然進入了一個知識殿堂,整個視野都開擴了起來。再加上我的興趣很廣泛,所以在許多的社團,如覺民學會、大新社、大陸社都有我的足跡在裡頭!」林佳龍很興奮地說著那個意義深重的時代。
而更有趣的一點是,林佳龍竟然還不滿足學校社團的資源,花錢報名參加一些聽起來有點怪異的課程。例如,和一位潘老師學習老莊哲學、與一位滿清遺族的「豫老」學習十三經。林佳龍認為這奠定了他的國學根基,同時也養成他作為一個知識分子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情懷。
興趣多元的林佳龍,雖然在高二時加入了國民黨,但卻有和當時國民黨很不一樣的改革熱情與想法。當時會走上學運這條路,說起來只有四個字:「不平則鳴」。林佳龍替他的學運生涯做了一個最好的注解。
當時的林佳龍雖然是學生領袖,但他卻絲毫未沾染一般人認為的學運分子的壞習性。「其實,在大學時代的林佳龍,讓人一眼看去就是一個很斯文的好學生。也是一個興趣極為廣泛的領袖人物。 當時學生最常見的就是穿著牛仔褲 T 恤,但林佳龍卻常是西裝褲和襯衫的打扮,永遠是斯文而整齊的形象出現在我們眼前。本來大家都覺得很奇怪,後來才知道,原來佳龍家裡是賣西裝褲的。」林佳龍當年的小學妹、現在在中研院任職的范雲這樣形容她心目中充滿正義感的學長。
經過了推動校園民主運動的洗禮,再加上一九九一年要去耶魯念書之前,所經歷的「反對軍人干政」、「學生教授制憲聯盟」,以及「獨台會事件」的震撼,林佳龍帶著這些經驗到耶魯求學,並將組織團體的經驗又做了更深一層的思考。
耶魯的留學經驗 更了解所謂的對岸在做什麼
如同剛進入台大就讀時一般,在耶魯念書的林佳龍眼界更寬廣了。他將視野擴及兩岸關係上。
「在美國七年,再加上在日本研究大陸關係的期間,我主要就是想要了解國外的一些民主經驗,在大陸方面我也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而大陸的民運分子,在一九八九年到美國念書的特別多,像王丹、陳一諮,胡平等,只要一到美國,我們就會有來往,這是我在改革上或是知識上一個很重要的經驗。」
在美國期間和民運分子的接觸,以及在日本聯合國高等研究所的工作經驗,讓林佳龍對於大陸的選舉以及一些政治的氣氛狀況有了更多的掌握。這也提供了林佳龍在國安會中扮演幕僚諮詢角色時一個很重要的參考經驗。
選擇在體制內改革 因為要負責所以加入民進黨
那風起雲湧的學運時代距今已逾十年,林佳龍經過了國外八年的取經,如今,已不是在群眾中搖旗吶喊的學生領袖,而是當前執政黨對內、對外的一個重要窗口。林佳龍說,教書是他最想做的事,但從國安會諮詢委員到現在的行政院發言人,他卻一路朝向政壇邁進。是什麼樣心境的轉變讓林佳龍做這樣的人生選擇?從一個挑戰權威的學運領袖到現今的行政院發言人;自一個反權威的立場到進入權威體系運作,對於林佳龍而言,會不會有衝突?
有些曾經和林佳龍在學運時並肩作戰或立場敵對者,對於他目前的角色有些質疑,他卻顯得很坦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實踐理想的方式在每一個時期卻會有很大的不同。強調堅持不打折的學生時代已經過去,在我現在來看,如何具體地實踐是更重要的一件事。雖然因為個性的關係選擇上的不同,就我而言,加入民進黨就是一種我覺得在政黨政治之下負責任和實踐理想的方式,我選擇直接進入組織去運作,因為唯有了解政策執行者的思惟才會有真正落實政策實踐的可能。所以我在當國安會諮詢委員接受何榮幸(現為中國時報記者,求學期間也曾參與學生運動,撰寫《學運世代》一書〉訪問時,我說了,『我要給自己兩年的時間來了解國家機器的運作。』
對於林佳龍或是學運世代而言,這的確是一個很明顯的改變。不再扮演和執政組織對立衝突,而是以一個和平共處的方式,甚至加入其中成為一員,做為實踐理想的管道。
發言人不是傳聲筒,而是介面 善戰者制人而不受制於人
從一個領導反制權威,到進入執政權威,到替權威發言,這一路走來林佳龍如何扮演好這樣的發言和被交代發言的角色?
林佳龍對於外界認為行政院發言人扮演著化妝師或傳聲筒的角色,有自己的一套作戰模式和思惟。林佳龍強調這是理念和行動中間的一種實踐。「在台灣目前的政治狀況來看,我覺得最嚴重的問題是政府很認真,但人民卻不知道政府到底在做些什麼?這時,把話說清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在這個時候會把自己當作人民、行政院和總統府之間的一個重要的介面。」
在行政院發言人的位子上,林佳龍有和一般人不同的見解。他說到,《孫子兵法》裡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善戰者,制人而不受制於人。而在發言人的角色上,我也是這樣看待。是不是一定要等事件發生後才要被動說明?其實,政府是不必一定只被動出擊,可以先對事情做評估判斷,主動出擊。」
下一個展現長才的戰場
昔日學運世代老戰友羅正方說,林佳龍有一個很明顯的特質,是他在思惟和組織上非常縝密,而且,他從不打沒有把握的仗。至今,林佳龍選擇行政院做為現階段的戰場,想必也是經過一番長考,想替自己的人生打下一場漂亮的仗。林佳龍雖然承認現在學運世代能夠出頭,不無機運,但以其善於經營且深謀遠慮的個性看來,想必也做好了未來的規畫和應戰的打算。
昨日的學運領袖,成了今日的政壇明星。以林佳龍擅長組織和布局的特質來看,下一場二○○四年的總統選戰必定會是他操盤展現謀略的戰場。執政黨方面是否基於選戰考量重用林佳龍雖不得而知,但以林佳龍在組織整合以及選戰專才的發揮下,在執政團隊中有所表現,應是一件可以讓人期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