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電子股的春天來了嗎? P.88

電子股的春天來了嗎? P.88

今年電子股最好多配現金,少配股票股利,而過去十年大灌水的公司最好進行減資,此外,今年員工分紅配股最好量力而為,否則必成票房毒藥,今年仍是電子產業的大調整年,但是一定不會比去年慘。

兩大晶圓代工廠的天王為了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到底適不適當,在二○○三年開始便展開了一場沒有刀光血影,但看起來卻令人驚心動魄的爭戰。

一向溫文儒雅的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去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出席立法委員洪奇昌主持的台灣產經建研會,應邀發表演講時語重心長地指出: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是「有想像力的人想出來的漏洞」。張忠謀說實施員工分紅配股造成台灣十年不良的影響,可說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而張忠謀所指的那個「有想像力的人」──聯電董事長曹興誠,終於在十天後出面反擊。


看員工分紅配股──張忠謀抨擊曹興誠捍衛

曹興誠元月六日發表了一篇名為「為員工分紅配股說幾句話」,長達四千多字的專文,炮火猛烈地射向張忠謀。曹興誠說他從一九八二年到九一年擔任聯電總經理期間,只領月薪八萬元,從未向董事會要求加薪半毛錢,且自二○○一年元月開始,即停止一切配股及薪資,完全以服務的心情來回饋聯電。

可是話鋒一轉,曹興誠指出,張忠謀身為分紅配股的執行者兼受益者,卻又反過來抨擊員工分紅配股的不當。曹興誠說張忠謀在 TI (德州儀器)服務已達「位極人臣」,卻沒有為張忠謀帶來什麼財富,但是「藉著員工分紅配股,張先生單在二○○一年及二○○二年即分別領到五.三六億元及一.六三億元的高額紅利。」曹興誠說:「張先生說分紅配股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很多人看到『失足』如此『實惠』,恐怕會『恨千古未曾失足吧』!」

兩大晶圓代工廠的老闆如此毫無修飾地拿著口劍與筆劍向對方刺過去,令人看了目瞪口呆,不過卻也看出九○年代成為台灣當紅炸子雞的電子產業,似乎面臨了困難,曹興誠為員工分紅配股說公道話,也看出他的盲點。一是他也看出「賠錢公司,員工大發財,實在沒道理,在分紅配股制度裡,公司賠錢就無紅可分,賺愈多則分愈多,這才合乎邏輯」。假如這句話是對的,那麼聯電二○○一年稅後虧損三十一.五億元,二○○二年卻從公積提撥員工分紅配股十七.一萬張,顯然這個做法是錯的。

而去年前三季聯電本業虧損一.九億元,因為出售聯發科技與友達業外進帳六十二.八六億元,才有六十.九五億元的盈餘,去年第四季本業有盈餘機率不高,那麼全是業外賺進來的聯電如何再進行一次龐大的員工分紅配股,顯然就值得曹董事長傷腦筋了。


推動科技狂潮的動力──竹科迅速崛起的關鍵

其次是曹興誠也注意到了「配股除權後,股價需要填權,如果沒有完全填權,可能造成分紅向員工過度傾斜的情形。」曹興誠坦然地說:「由於員工配股的關係,股東在除權的時候,會遭到損失,如果股價填權沒有超過這個比率(員工分紅股數發行總股數+股東紅利配股+員工分紅股數),股東會遭到淨損。」因此,「股價下跌之際,員工分紅配股應有所節制,否則對股東是不公平的」,曹興誠這一席話說得持平,不過從二○○二年員工分紅配股,宏達電、正崴、合勤、晶豪、聯發科技等公司,員工分紅配股以市價計算都超過前一年度稅後純益,已明顯看出員工分紅配股對員工過度傾斜的痕跡。

更何況曹興誠所憂慮的電子股除權後很難填權,這個情況在去年出現了。我們不否認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是九○年代台灣科技產業蓬勃發展的動力元素,也是竹科迅速崛起的關鍵,很多科技人才回流,也與員工分紅配股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不過,一套制度不可能永遠只看到正面的因素,而忽略了負面效應。

台灣的電子產業經過九○年代無窮無盡的員工分紅配股稀釋股東權益,且為了分紅配股,上市電子公司努力膨脹股本,如今已到了尾大不掉的情況,像華碩二○○二年宣布配發四元現金股息,就是擔心股本超過二百億元,對經營階層造成沉重負擔,本來配四元現金立意良善,華碩仍然忍不住員工配股壓力,分了二萬二千張股票給員工,這麼一來,形成了「一國兩制」的怪現象。二○○一年底華碩市值還有三○二四.六三億元,在二○○二年市值跌掉了六○.三五%,到了二○○二年底華碩市值縮水到一一九九億元,減少了一八二五.三五億元,九○年代華碩市值一向徘徊在三、四名,如今已掉到第十五名。本業獲利不再成長是主因,但員工分紅配股制度執行不當,也是重創華碩形象的因素之一。


電子風華難再現──員工配股成包袱

既然員工分紅配股是建立在除權能夠填權的基礎上,我們也要提醒曹興誠,未來的電子業繼續十倍速成長的機會恐怕很小,在多數電子股都背負沉重的殼(股本︶, 例如,CD-R 的中環二三○億元股本、錸德二○九億元,代工大廠鴻海二○六億元、仁寶二五四億元、華碩一九九億元、廣達二五四億元,而晶圓雙雄聯電一五四七億元、台積電一八六二億元,每一家公司都是股本龐大,本業成長又使不上力的狀況下,電子股想要複製九○年代除權後立刻填權的美好時代,簡直是緣木求魚。

以去年為例,聯發科技在四三四元除權,當天收在三○六元,到現在也只有二九四元,而聯發科技除權後股價最高也只有三五八元。連聯發科技這種獲利響叮噹的公司都如此,參加華碩、威盛除權就更慘了。

就以曹興誠自己的聯電來說,去年除權參考價是三十一.五元,可是除權第一天,股價收在二十六.三元,此後半年股價大半時間都在二十六.三元以下,聯電的員工參與員工分紅配股,股價怎麼跌都沒有關係,可是參與聯電除權的股東,除了必須幫聯電員工「埋單」外,還得承擔買聯電的差價損失。聯電的員工去年拿走了十七.一萬張的股票,得到那麼大的獎賞與激勵,今年聯電員工卻沒能為股東貢獻盈餘,反而還要勞駕董事長曹興誠拚命賣轉投資股票,把帳做好看一點。

晶圓代工兩大天王為了員工分紅配股的事大打出手,我們認為張忠謀已經看出員工分紅配股制度逐漸對電子業帶來一些負面效應,他的「一失足成千古恨」,頗有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省思,而曹興誠則是員工分紅配股的強力捍衛者,他有他的堅持,不過九○年代員工分紅配股的成功,很可能是未來拖累電子產業的沉重包袱,如何開創一個老闆、股東與員工三贏的新制度,可能比辯論要不要員工分紅配股來得重要。


電子股重創台股──台積電、聯電是禍首

去年一年堪稱是電子產業殺戮的一年,台灣的電子股在一整年之間下跌三八%,比起美國那斯達克下跌三一.三%還要嚴重,但比起費城半導體指數下跌四四.七%要輕微,台灣的電子股跌幅介於美國那斯達克與費城半導體指數之間,其實這個調整頗為合理。而整體電子股總市值在二○○二年減少了二.六一兆元,說電子股是去年重創台股的元凶一點都不為過,而台積電與聯電則是禍首。

去年一年,台積電總市值減少六六八三億元,以台積電三十七.八五萬股東來說,平均每位股東損失了一七六萬元,聯電市值也減少三五六三億元,兩家晶圓代工廠市值在去年折損一兆二一九億元,台積電與聯電股價下跌,就占了去年電子股市值減少的四○%。對於參加台積電與聯電員工分紅配股的員工來說,台積電與聯電股價不管怎麼跌,他們只是賺多與賺少的差別而已,但對小股東來說,股票套牢恐怕再也沒有解套的機會了。

去年電子股的員工都豐收,像聯電員工分紅配股配了十七.一萬張,台積電是十.七萬張、廣達配四萬張、威盛配三六七五八張、鴻海配三○八○○張、仁寶配二六九八三張、華碩與微星都配二二○○○張、明基配二一八二五張、技嘉配二一一二二張、台達電與錸德配二萬張、智邦配一八八五二張、聯發科技配一八○五七張、瑞昱配一七二八六張……,這些員工個個大發,可是員工分得那麼多的分紅配股,業績並不特別斐然。

表現在股價上,去年是電子股多災多難的一年,除了台積電、聯電加起來市值減少超過一兆元外,員工分紅配股領走最多的聯發科技,市值減少五四五.九七億元,要求「股東分現金、員工領股票」的華碩,市值大減一八二五.三五億元。業績一落千丈的威盛市值少掉八九七.五三億元,筆記型電腦大廠廣達去年市值也驟減九三三.九億元, IC 設計的瑞昱市值減少一一六億元,即使是已把電子代工產業做到登峰造極的鴻海,去年市值也減少三五二.二九億元。可見員工領得愈多,去年市值跌得愈凶,員工分紅配股並沒有幫股東創造更多的利益。


代工為主的台灣業者──恐落入殺價競爭窘境

度過了去年灰暗的一年,今年電子股也許不會再像去年那般,出現狂風暴雨式的狂跌,但是否從此雲淡風輕,像張忠謀一般又看到春天的燕子?看起來電子股回春的機率很小,原因之一是美國那斯達克從二○○○年的五一三二跌至一一○八點,去年那斯達克反彈只到一五二一點又再折回,台灣電子股要再神氣活現,必須建立在美國科技產業快速復甦的基礎上,假如那斯達克仍然一蹶不振,完全以代工為主的台灣電子代工業很難盼到春天降臨。

其次是在去年以前,電子股有連續五、六年時間一直是台股唯一主流,只有電子股會漲,其他類股根本不會漲,在電子股鶴立雞群的時代,電子股的成交比重往往高達八、九成,現在遽縮到四成以下。這種情況很像長江、黃河決堤一般,滾滾洪水往外流,洪水流出的地方可能是金融股、水泥股、鋼鐵股、石化股。

去年以來,十幾年不漲的傳產股與金融股開始上漲,但是電子股雖然每天都有人在喊主流重現,但已難恢復昔日雄風,因為黃河決堤流出的水,再也不會回流回去了。電子股量縮之後,可能必須經過一段休養生息才能重振活力。

三是電子股真正進入微利時代,過去電子股可以享受高本益比,是因為每年可以維持兩位數成長,如今高成長不再,本益比勢必往下壓縮,這對已習慣電子股高本益時代的投資人可能很不習慣,可是台灣電子代工業從二○○二年開始大舉西進,在中國大陸擴廠規模空前大,電子業大量擴廠之後,再度進行掠奪與殺戮的淘汰賽;到目前為止,電子業過度投資的情況已十分嚴重,可是還沒有見到電子業有人倒閉,顯見產業的艱困調整可能才正要開始。像台灣的 IC 設計產業,這幾年堪稱人才濟濟, 不過現在擠進了三百多家公司, 大家都在搶食大餅,過去IC 設計曾是台灣人人稱羨的金飯碗行業,但是激烈的競爭現在正要開始。

四是假如把台灣員工分紅配股依市價計,台灣電子業的員工領到的薪水,比起美國思科、英特爾等一線大廠一點也不遜色,可是台灣電子業員工可沒有世界一級的技術,在通貨緊縮時代,更顯得沒有競爭力。

從目前電子產業的調整來看,以個人電腦為主的 IT 產業,包括半導體、主機板、筆記型電腦、印刷電路板等,今年情勢仍看不見太大轉機,像國內 DRAM 廠,去年一年又多賠掉一百多億元,主機板在鴻海介入後,一線廠已出現流血搶單,二○○三年轉機機會不大。而在消費性電子產業這一端,也許數位相機、彩色手機等會捎來曙光。



日、韓掌握關鍵技術──發球權不在台灣手中

不過以數位相機來說,台商在二○○一年全球數位相機出貨比重為二一%,二○○二年上升至三六%,僅次於日本;可是國內數位相機大廠大都定位在日系及美商釋出的低階訂單,主要是二百萬畫素以下的組裝,重要零組件從鏡頭、晶片組、 快閃記憶體、變焦鏡頭及關鍵零組件 CCD (電荷耦合元件)仍掌握在日系廠商手中,像二○○二年 CCD 缺貨, 大家便統統停擺,台灣代工廠商如果不能快速提升生產技術,恐怕只能淪為微利打工。

目前手機代工產業就是如此,去年全球手機銷售衰退,手機業者紛紛削減成本,去年國內手機業者從明基、仁寶、光寶科技、華碩、英業達到鴻海共出貨三千萬支,產值只有二十億美元,今年國產手機出貨可達四千萬支,台灣手機業者在全球市占率約九.一%。看起來有無限成長空間,可是進入彩色手機時代,像 LED的藍光、白光,關鍵技術仍在日系廠商手中,整體手機自製率只有五○%左右。看起來,即使消費性電子產業蓬勃發展,未來最大贏家很可能是日本或是南韓三星,發球權仍然不在台灣廠商手中。

不過去年跌掉三八%市值的電子股,今年不會再繼續大跌三八%,這是電子股最大利多,既然進入微利時代,今年電子股最好多配現金,少配股票股利,而過去十年大灌水的公司最好進行減資。此外,今年員工分紅配股最好量力而為,否則必成票房毒藥,今年仍是電子產業的大調整年,但是一定不會比去年慘。

延伸閱讀

TPASS周年慶450萬乘車金開抽!4.46億人次使用過、帶動公共運輸成長16%... 怎麼登錄一次看
TPASS周年慶450萬乘車金開抽!4.46億人次使用過、帶動公共運輸成長16%... 怎麼登錄一次看

2024-04-24

4月電價調漲「台鐵、客運準備漲價」!買TPASS的人怎麼辦?王國材掛保證喊話
4月電價調漲「台鐵、客運準備漲價」!買TPASS的人怎麼辦?王國材掛保證喊話

2024-03-22

北北基桃TPASS上路周年!台鐵這一站平均每天成交1戶 … 桃園這區房價漲最多,1000萬元還買得到
北北基桃TPASS上路周年!台鐵這一站平均每天成交1戶 … 桃園這區房價漲最多,1000萬元還買得到

2024-07-08

票價逾17年沒漲!國道客運拍板漲價「北高最多貴36元」,公路局:TPASS使用者不受影響
票價逾17年沒漲!國道客運拍板漲價「北高最多貴36元」,公路局:TPASS使用者不受影響

2024-05-04

台鐵電子票一律9折「只到今天」,換2優惠上陣!通勤用TPASS有影響?區間車傳漲4成,交長回應
台鐵電子票一律9折「只到今天」,換2優惠上陣!通勤用TPASS有影響?區間車傳漲4成,交長回應

2024-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