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國際戰略,一向以聯俄聯歐、抗衡美國為基本框架。這個框架有幾個致命的弱點,一是儘管歐盟國家有時會與美國發生分歧,但歐美畢竟是傳統盟友,在一些大是大非,很原則性的問題上,中國要想離間歐美的關係幾乎是不可能的。二是俄國表面上仍以強權自許,但實際上實力大為衰退,這使得它不可能不向歐美靠攏;而中國不可能向俄國提供足夠的實惠,這種盟友關係就十分脆弱。不久前美俄簽訂新的削減武器條約,俄國加入北約的運作,更是對中共上述戰略的沉重打擊。
三月初,江澤民訪問越南,承諾向越提供一億兩千萬美元的信用貸款。三月底,印尼總統梅加瓦蒂訪問大陸,得到四億美元貸款;而年初,中國國家沿海石油公司開始在印尼投資,這是印尼獲得世界上最大的沿海石油公司的投資。上半年,中共致力於擴大它在東南亞區域的交通聯絡,很可能與泰國的高速公路連在一起,通到新加坡,形成「泛亞高速公路」。
與此同時,大陸對區域性組織也開展拉攏工作,儘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聯盟( ASEAN 〉 成員國家,對有大陸參加的自由貿易協定( FTA〉 心存疑慮,擔心大陸商品出口會衝擊本國經濟,但近來大陸態度積極,主動承諾率先開放 ASEAN 主要出口品││熱帶農產品的市場,這種態度打消了部分疑慮, 因此東南亞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可望提前實現。
中國向亞洲擴張,主要考量有兩個:從經濟上講,大陸要維持增長,必須擴大出口, 而且如果大陸可以穩定地採購 ASEAN 內的天然資源和原料,產品還能以零關稅出口到 ASEAN 國家,這樣的投資環境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資到大陸; 從政治上講,抵銷美國在東南亞的影響,鞏固周邊的外交環境是迫不得已的選擇,這既是一種出擊,也是一種內斂,反映了大陸在國際環境中的尷尬處境。
以經濟手段拉攏亞洲國家,目前來看進展得還算順利,但這一擴張也面臨一些內在的挑戰:一是東南亞弱小國家天生對區域強權就有疑懼與牴觸心理,過去是針對日本,一旦中國稱霸態勢明顯,就可能會轉向中國,即使力挺中共的李光耀,也反覆強調權力平衡在東南亞地區的重要,即是這種心理的反應。
二是美國、日本、印度也在加強爭取東南亞國家的活動,美國正在與越南談判,爭取租用金蘭灣軍事基地,印度也積極推動印度一東盟高峰會。第三也是最為重要的是:國際外交是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經濟拉攏的手段受限於大陸經濟增長的能否持續,而這一前景並不十分樂觀,這就決定了大陸自亞洲擴張的國際戰略不可能長久、穩定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