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前,殷允芃創辦了《天下》雜誌,二十一年間,台灣歷經解嚴、報禁解除的階段,媒體已進入百家爭鳴的時期,《天下》雜誌也從單一的月刊品牌,擴展為文化事業集團。
殷允芃表示,她是記者出身,決策時都以出版品為優先考量,之後才想到業務,由於全球化的趨勢與新聞媒體的步調非常快速,為了增加天下雜誌發聲的頻率,又要保留《天下》的核心優勢,即深度分析解讀新聞的能力,半月刊是最好的型式。
但她強調,這個的決定不代表月刊的時代已經過去,天下集團內的其他月刊,還是會堅持原來的經營方向,並不會因為《天下》雜誌改版而改變經營模式,以下為此次的專訪摘要:
《今周刊》問(以下簡稱問〉 :以《天下》雜誌的實力,若想嘗試半月刊市場,你可以另外辦一本新的半月刊,為什麼決定把《天下》改成半月刊?
殷允芃答(以下簡稱答〉 :我是記者出身,做很多決策不是全然以經營的層次去考量,我傾向先把雜誌內容做好,再考慮業務的步調如何配合跟進,或許從經營的角度考量,《天下》做得不錯,我大可創辦一本半月刊,但是我當初完全沒有這種想法。
月刊反應議題動作不夠快 半月刊可以增加與讀者互動
由於世事變化太快,尤其是財經領域,每月出刊一次與讀者溝通的頻率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對於某些議題,我們想快速反應、表達意見,以月刊的速度又顯過慢,就增加與讀者互動以及媒體發言的頻率來說,半月刊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問:約略從三年前開始,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已經產生明顯的變化,《天下》為什麼會選在這個時機點改版?改版後的雜誌定位將有什麼調整?
答:其實,社會變化的步調愈來愈快,全球化趨勢對台灣的影響愈來愈明顯,兩、三年前,我已有把《天下》改版的念頭,但認真地與社內幹部討論則是半年前的事。去年,《天下》二十周年慶,我們把心力集中在「三一九鄉向前行」特刊的企畫案上,忙完後,我們才有餘力思考要做些什麼改變。
改版之後的《天下》,還是以「如何提升台灣競爭力」為核心,只是強化了在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台灣應該如何因應的部分。
問:但是,就台灣的媒體環境而言,市場上從來沒有出現一本經營成功的半月刊,你認為,一個月出刊兩次的頻率能否被讀者接受?
答:我總要試試看嘛!路是人走出來的,讀者看雜誌,還是以雜誌的品牌定位,當期議題取向是否符合讀者的需求為考量。我不認為,周刊、半月刊與月刊的出刊型式會影響讀者的選擇。
問:既然,台灣媒體面對競爭壓力,反應議題的速度愈來愈快,在這種趨勢下,《天下》是否可能從半月刊進一步跨入周刊市場?
周刊市場過度擁擠 不考慮進入
答:目前不考慮,《天下》擅長的是從零星發生的新聞事件裡,解讀分析新聞背後的意義,我們必須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這些資訊,而且周刊的市場已經過度擁擠,我無意進入。
問:《天下》決定改版為半月刊後,已經有同業跟進,你怎麼看待這股可能隨之而來的跟風?
答:有更多樣化的半月刊進入市場也不錯。我認為,讀者看雜誌就像是看一面鏡子,從鏡子裡,你看到你所希望看到的事物,不同的雜誌也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可以滿足不同讀者的需求。
但是我不贊同有的同業提出,「月刊的時代結束,半月刊的時代已經開始。」的論點,這種說法未免過於簡單化。
問:去年是媒體營運十分艱困的一年,《天下》的營運狀況如何?集團內的月刊在《天下》改版成半月刊後,是否也會調整經營模式?
答:去年, 天下雜誌營收稍有成長,但是《 e 天下》與《 CHEERS 》兩本刊物還需要一點時間,每本雜誌的經營方向都是正確的,我們會努力充實內容,贏取讀者的信任。
問:媒體西進是去年興起的熱門話題,你如何看待媒體進軍大陸的競爭力?《天下》是否有到大陸發展的計畫?
目前大陸媒體市場不易經營 天下暫無西進計畫
答:大陸的財經、科技媒體領域的成長迅速,已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新力量。以我個人的觀察,大陸的媒體環境還是很封閉,大陸年輕一代的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熱情、格局與企圖心遠超過台灣同業,有點類似台灣七十年代的媒體環境,台灣的同業要更努力,否則很容易被趕上。
或許,台灣媒體的優勢在於身處自由開放的環境,但這並不表示,我們的媒體比對岸的同業更有國際觀,反倒是在過度競爭之下,台灣媒體已出現素質良莠不齊的現象。
《天下》目前並不打算去大陸,大陸當局目前對媒體的控管還很嚴格,在有限的環境裡,能發揮的空間不大,現階段大陸不是一個容易經營的市場。
問:你對新聞工作的熱情,同業有目共睹,但是,在天下集團的文化事業規模愈來愈大的情況下,你是否有接班人計畫,以及退休計畫?
答:目前我還沒有退休的打算,由於我是記者出身,我總覺得走進新聞現場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天下》為了因應改版,組織雖然稍做調整,但是我不是扮演總編輯的角色,我們是一個團隊,我只是參與編輯會議與討論,此外,我一直都在培養年輕一代的經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