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本周上檔新片,可說各有明確的族群訴求,例如 《 各懷鬼胎》標榜的是演技派金哈克曼,捷克電影 《 分道不揚鑣》提名今年奧斯卡最佳外片,法國出資拍攝 《 高山上的世界杯》強調春暉的藝術片口味,而由李連杰主演的科幻動作片 《 救世主》,則無疑是本周最最商業的話題之作。
其實《救世主》的科幻邏輯不算太新,平行宇宙的「泡沫時空理論 」在日本漫畫只能算是小叮噹等級,至於殺人者可以擁有被害者力量的想法,遠在克里斯多夫藍伯《時空英豪》 ( Highlander )就構築了贏者全拿的競技場決鬥美學,連李連杰閃子彈的動作都帶點《駭客任務》奇諾李維的調調;那麼,《救世主》的魅力到底在哪裡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李連杰自己打自己的趣味。
在好萊塢電影中,正派動作巨星從恐怖分子、妖魔鬼怪打到外星異形,最難找的就是足以襯托自己的反派對手,不僅要戲分與魅力得不會搶盡自己鋒頭,還得能夠足以襯托出自己的英勇與矯健,算來算去,打遍天下無敵手的李連杰最大敵人當然就是李連杰,好萊塢電腦特效當下幫了大忙。
「自己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 」頗有東方禪學的心魔意味,就我來看,這其實是《救世主》華人當家「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的現象,畢竟除了李連杰擔任男主角外,包括導演詹姆斯王與武術指導元奎都是華裔出身,說《救世主》是結構組織好萊塢化的《臥虎藏龍》倒也不為過。
老實說,比藝術質感,《救世主》明顯比不上《分道不揚鑣》,比清新,《救世主》當然也比不上《高山上的世界杯》,比演技,李連杰自然也比不上金哈克曼;不過,真的要說夠商業、夠通俗、夠親和、夠輕鬆、夠刺激,《救世主》確實是這一檔新片中最適合普羅大眾所欣賞的娛樂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