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0056 0050 輝達 00878 00940

媒體可能成為科技的接棒者 P.18

媒體可能成為科技的接棒者 P.18

台灣經濟在快速發展三十年後,如今很明顯地遇到了瓶頸;不少人都在問,台灣經濟下一步的發展動力在哪裡?過去台灣靠著電子產品代工打下一片江山,同時也靠著電子產品外銷,奠定經濟繁榮的基礎。

前幾年全球經濟強勁成長,產業積極推動電腦化, 加上 CRM (客戶關係管理)、ERP (企業資源規畫)等軟體系統大行其道,產品生產流程獲得有效控制,使得庫存明顯減少,營運效率大幅增加。不過產銷流程再怎麼改善,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庫存就再也降不下去;同樣地,當效率提升到一定的程度之後,也將不升反減。 只要是製造就有庫存的問題,只要是外銷就得看外國客戶的臉色;尤其是當主要國際客戶營運出了狀況,台灣電子產業鐵定會受到更大的壓力。因為台灣業者拚了命壓低製造成本,國際大廠就想盡辦法砍你的價錢;一旦國際大廠面臨營運上的困境,庫存也會優先往台灣代工業者的倉庫堆,不然就是緊急抽單,讓你擴增的產能閒在那裡。目前庫存過多,訂單不見了,等到庫存消化完畢,訂單又會湧進來,景氣循環的波動相當大,好時特好,壞上加壞,這就是製造業的寫照。 大家在思考台灣下一步的策略時,還是習慣性地在找什麼東西可以做,仍不脫離製造業的思考模式。這麼想當然不能說不對,而且也一定還有什麼產品可以讓台灣的製造業有繼續發揮的餘地。不過看看國外較成功、較有規模的公司,都逐漸轉向發展服務業,或許我們也可以朝這個方向思考。 舉個例子來看,法國股市前十大市值排名的公司中,第二、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及第九大公司都可歸類為服務業;義大利的情況也差不多。法國市值第二大的 Vivendi, 旗下有報社、出版社等媒體,是一家 content (內容)公司。來到南半球,澳洲市值排名第二的 News Corp. 是由鼎鼎大名的梅鐸所掌控,也是跨國性的媒體集團。可見媒體的地域性雖然強,但是還是有坐大的機會。 在以中文為主的地區或國家中,台灣的媒體最有機會脫穎而出,其原因為台灣是最自由的地區,不論報紙、出版社、電視、電台、雜誌到網路,要講什麼就講什麼,幾乎百無禁忌。反觀中國、香港和新加坡,管制的手幾乎無所不在;中國和新加坡就不用說了,香港當局一定會否認這種說法,但是自九七回歸中國後,管制的力量愈來愈大也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台灣媒體的條件不錯,但是媒體還是需要較大的市場才可以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媒體這種東西不太容易外銷,大家都只想看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就這個部分, 台灣強過香港、新加坡, 但是遠不如中國市場那麼大。 不過 Vivendi 和News Corp. 的本國人口也不多,澳洲人口和台灣差不多, 法國約是台灣的兩倍; 他們發展的策略是跨國收購其他媒體公司,News Corp. 名下最大的資產在美國,第二大的則在英國。 儘管大多數國家多少都會保護自家的媒體業者,因為媒體直接影響人民的想法和態度,媒體所提供的資訊也左右了社會的主流價值。不過就算這樣,媒體市場還是沒有辦法完全故步自封,關起門來,拒絕與外國接觸。尤其現代科技發達,資訊傳遞的管道寬敞無比,收音機、電視、網路都比以前平面的報紙、雜誌、出版品的滲透力要強,要做到全面封鎖管制談何容易。 News Corp. 最近又把腦筋動到直播衛星電視( Direct TV )的頭上,準備收購美國的相關業者。直播衛星是目前四種數位媒體的一種,其他三項分別是 CableTV、DSL 和 Ethernet (將光纖拉到用戶家裡,再接上 PC 或 TV, 可直接上,不須加裝數據機;即 last mile ),四種模式各有優劣。 基本上,DSL 比較偏向供 PC 使用,而 PC 又以上網為主;這類媒體的客戶通常較為主動,會尋找自己想要的資訊。電視的收視者則較為被動地接受電視台所提供的內容,包括廣告在內。另外 PC 屬於個人使用的媒介,電視則可能是全家人共同接收的訊息,如果成功攻進家庭,業者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他們所提供的內容,這就是網路和電視的差異。 Ethernet 要發展到相當規模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光是把光纖拉到每家每戶就是花錢耗時的大工程。根據統計,目前全球光纖設備的使用率大約只有五%;也就是說,光纖通訊公司埋了大批光纖網路在地底下,但是只限於主幹道,從主幹道到家戶的 last mile 不知何時才能完成, 於是有九五%的光纖靜靜躺在地底,等著接通最後一哩,才準備發揮高速傳輸的功能。 最後一哩雖然麻煩,卻提供新近開張的民營固網業者開發新業務的機會。一般客戶已經用慣現有的市內電話,如果硬要他們從中華電信轉到民營固網系統其實沒什麼說服力;而且中華電信的現金多到嚇死人,固網線路又折舊多年,成本非常低,有的是殺價的本錢。但是若是拉光纖到家的業務,那麼每家業者都面臨幾乎相同的成本,誰也占不到便宜,比的是誰快誰好,這是民營業者有利的切入點。光纖拉到家後,頻寬立刻十倍數地增加,不管是 VOIP 還是電影、電視,或是網際網路,統統進來也沒太大的問題。 不過從 DSL 到 Ethernet 還有一段路要走,其間還是有階段性的產品應急, 其中 Cable 的機會不小,可以看電視,也可以上網;不過台灣數位 Cable 的普及率不高,仍以類比式的占多數。 於是就產生衛星電視的空間, 也可以和 Cable相搭配; 因為各地的 Cable 台已經在用衛星接收節目了,延續發展的邏輯性相通。 如果台灣能早一步建立完善的媒體傳播管道,對刺激媒體的業務會有很大的幫助。媒體要擴增實力不外擴大市場規模,或像美國一樣擁有很大的市場,也可以學Vivendi 或 News Corp.,進行跨國購併,再不然就增加頻寬。 頻寬加大後會增加對內容的需求,寬頻公司願意花錢購買內容公司,對媒體業者也有利。 由於台灣比其他中文地區更自由民主,所以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媒體內容;未來一旦大陸市場開放後,政治環境較自由,兩岸關係也有改善時,台灣的媒體公司便有機會利用其在台灣發展的基礎,很快地在大陸攻城掠地。 香港的 Tom.com 幾個月前買了台灣 PCHome 的股權, 證明了台灣的媒體公司有其魅力;這也意味著除了 News Corp. 外,也有其他的同業想走跨國購併的路線。 我們該怎樣來定義「媒體」呢? 媒體公司算是 content 吧!幾年前我們常說「多媒體」,種類真的很多,舉凡網路、雜誌、報紙、電視、電台等,都可囊括在內。一般人的想法是,讀者既然在網路上看到新聞了,為什麼還要去買報紙?可是紐約時報的網站提供了報紙的主要內容,報紙的發行量卻不減反增。網路與報紙結合具有整合行銷的力量,就像電視也要在報紙上刊登節目表一樣,不然再好的節目人們不知道也沒有用。未來或許有報紙會提供其他報紙的標題或精華內容給讀者,相當於入門網站的精神。 去年以前市場流行 TMT (科技、媒體、電訊)概念,如今第一個 T 出了問題,後頭 MT 應該會混在一起,扮演接棒者的角色。同時台灣發展 MT 的好處在於,一、發展屬於內需型產業的服務機制,不用再靠老美吃飯;二、以服務而非製造為主,少了庫存,波動性便不致太大;三、為智慧密集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力,不但可增加就業,也不必擔心產業空洞化。 (谷月涵的電子信箱: mrtaiwan@mrtaiwan.com.tw, MrTaiwan.Com 的網址:mrtaiwan.com.tw )

延伸閱讀

12強賽/中華隊11點對戰美國!左投陳柏清先發,這外野手「單季104盜」超會跑…考驗中華隊防盜系統
12強賽/中華隊11點對戰美國!左投陳柏清先發,這外野手「單季104盜」超會跑…考驗中華隊防盜系統

2024-11-22

中華隊12強前進日本,隱形球迷全回鍋了!她曾砸4萬買周邊、他連3屆應援喊「門票超划算」
中華隊12強前進日本,隱形球迷全回鍋了!她曾砸4萬買周邊、他連3屆應援喊「門票超划算」

2024-11-19

世界棒球12強賽/「好想贏韓國」變「好想贏台灣」!韓媒不認同是慘案…南韓教頭:台灣棒球不一樣了
世界棒球12強賽/「好想贏韓國」變「好想贏台灣」!韓媒不認同是慘案…南韓教頭:台灣棒球不一樣了

2024-11-14

12強賽/韓國隊確定淘汰!韓媒轟「棒球恥辱日」:2023年WBC後另一場災難…直指問題出在這
12強賽/韓國隊確定淘汰!韓媒轟「棒球恥辱日」:2023年WBC後另一場災難…直指問題出在這

2024-11-18

12強賽/中華隊挺進4強!重症青年插管醒來急問「今天台灣棒球有WIN嗎」?醫:也太勵志了
12強賽/中華隊挺進4強!重症青年插管醒來急問「今天台灣棒球有WIN嗎」?醫:也太勵志了

2024-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