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盛極而衰,代表科技股的那斯達克指數在過去一年來重挫將近七○%,美國企業頻頻發布獲利預警, 裁員聲浪更是鋪天蓋地的排山倒海而來, 例如DELPHI AUTOMATIC SYSTEM 突然宣告裁員一萬一千五百人, 寶鹼) P&G (裁員九千六百人, EMS 大廠 Solectron 則宣布裁員八千二百人……這股寒徹骨的經濟冷霜席捲全球。身為美國科技公司最大代工重鎮的台灣也難免衝擊,台灣股市去年從一○三九三點跌到四五五五點,指數也暴跌五六%,正當國人對台灣今年經濟表現都抱持悲觀的時候,卻有不少公司在第一季遞出非常亮眼的營收成績單。
主機板筆記型電腦、網路卡表現亮眼
主機板大廠更是佳兆頻傳,A級大廠華碩三月營收締造八一.○五億元的空前紀錄,累計第一季營收二○九.八二億元,成長幅度是三七%。同屬一級大廠的微星締造三一.○七億元的歷史新高,首季營收八四.一三億元,也是大幅度成長了四一%。技嘉首季營收七四.五四億元,未締造歷史新高,不過也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八○.四%。最令人意外的則是一向堅持低價路線的鑫明集團入主的精英,今年突然搖身一變成了黑馬,精英今年首季連續兩個月營收都超過二十億元,首季營收六七.二八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二九倍,更可怕的是,精英電腦由董事長蔣國明宣布首季每股盈餘達到六元。精英一至二月獲利四.四億元,每股獲利二.八七元,加上業外出售力晶半導體的收益,每股獲利居然高達六元,這樣的大利多使精英電腦股價一口氣由三六.二元衝到一九四元,漲幅高達四.三六倍。除了一線主機板表現亮眼,二線主機板廠如陞技、承啟、映泰、浩鑫、磐英營收也有不錯表現。
主機板強勢發威之後,繼之而起的是筆記型電腦,其中一線大廠廣達三月營收創下一三○.七四億元歷史新紀錄,較去年同期成長四九.七%,單季營收二六五.七六億元,也成長四二.五%,而英業達三月營收八八.三三億元,則成長一三.八%,為歷史次高營收。其他令人驚奇的產業則有網路卡的智邦與友訊。其中智邦三月營收一六.四八億元,成長八四.九%,首季營收四八.一九億元,成長九一.三%。友訊三月營收則是創了十七.七三億元的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六二.六%,首季營收三七.○三億元,則成長了四五.四%。其他表現優異的還有通訊零組件的國碁電,創下單月十三.六三億元歷史新高,零組件廠環科也創了單月二.二一億元的歷史新高。 IC 通路商則以世平興業表現可圈可點,三月營收達一八.三億元,成長五三%,首季營收四三.二四億元,也大幅成長四二.七%,還有建準推出無刷馬達新產品,營收開始穩步上揚,而上櫃公司則有盟立、敦南、中強光電、華容等表現出色。
在傳統產業裡,台塑創出單月五三.三一億元的歷史新高,台化的六○.一一億元也是歷史新高,三芳也是可圈可點,和桐也創單月歷史新高。紡織業表現出色的有集盛、力鵬、年興、大將,機電股則以復盛、大田、鉅明最強,外銷概念股則以億豐、成霖、堤維西、福裕、高林股、耿鼎、恩德較突出。景氣不佳,還有不少公司在全球景氣降溫中逆勢推升,值得深入探究。
主機板大廠更是佳兆頻傳,A級大廠華碩三月營收締造八一.○五億元的空前紀錄,累計第一季營收二○九.八二億元,成長幅度是三七%。同屬一級大廠的微星締造三一.○七億元的歷史新高,首季營收八四.一三億元,也是大幅度成長了四一%。技嘉首季營收七四.五四億元,未締造歷史新高,不過也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八○.四%。最令人意外的則是一向堅持低價路線的鑫明集團入主的精英,今年突然搖身一變成了黑馬,精英今年首季連續兩個月營收都超過二十億元,首季營收六七.二八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一.二九倍,更可怕的是,精英電腦由董事長蔣國明宣布首季每股盈餘達到六元。精英一至二月獲利四.四億元,每股獲利二.八七元,加上業外出售力晶半導體的收益,每股獲利居然高達六元,這樣的大利多使精英電腦股價一口氣由三六.二元衝到一九四元,漲幅高達四.三六倍。除了一線主機板表現亮眼,二線主機板廠如陞技、承啟、映泰、浩鑫、磐英營收也有不錯表現。
主機板強勢發威之後,繼之而起的是筆記型電腦,其中一線大廠廣達三月營收創下一三○.七四億元歷史新紀錄,較去年同期成長四九.七%,單季營收二六五.七六億元,也成長四二.五%,而英業達三月營收八八.三三億元,則成長一三.八%,為歷史次高營收。其他令人驚奇的產業則有網路卡的智邦與友訊。其中智邦三月營收一六.四八億元,成長八四.九%,首季營收四八.一九億元,成長九一.三%。友訊三月營收則是創了十七.七三億元的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六二.六%,首季營收三七.○三億元,則成長了四五.四%。其他表現優異的還有通訊零組件的國碁電,創下單月十三.六三億元歷史新高,零組件廠環科也創了單月二.二一億元的歷史新高。 IC 通路商則以世平興業表現可圈可點,三月營收達一八.三億元,成長五三%,首季營收四三.二四億元,也大幅成長四二.七%,還有建準推出無刷馬達新產品,營收開始穩步上揚,而上櫃公司則有盟立、敦南、中強光電、華容等表現出色。
在傳統產業裡,台塑創出單月五三.三一億元的歷史新高,台化的六○.一一億元也是歷史新高,三芳也是可圈可點,和桐也創單月歷史新高。紡織業表現出色的有集盛、力鵬、年興、大將,機電股則以復盛、大田、鉅明最強,外銷概念股則以億豐、成霖、堤維西、福裕、高林股、耿鼎、恩德較突出。景氣不佳,還有不少公司在全球景氣降溫中逆勢推升,值得深入探究。
Solectron 大幅裁員 台灣電子業破繭而出
正當鴻海、華碩創下三月營收歷史新高的時候,我們同時也看到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大廠 Solectron 在三月間大舉裁員八千二百人的消息。 Solectron 是全球最大專業電子代工大廠,緊跟在 Solectron 之後,全球第二大的 FLEXTRONICS 也宣布將要關閉新加坡的生產基地,並將大舉裁員,改到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等一些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 一般預料全球第三大的 CELESTICA 也將加入裁員行列。 今年來 Solectron 股價下跌三六.一四%,FLEXTRONICS 則下跌二五.七%,CELESTICA 則下跌三六.五%。去年這些專業電子代工廠來勢洶洶,似乎使得國內代工大廠面臨沉重壓力,不過從第一季鴻海與華碩、廣達的表現來看,擁有中國大陸作為生產基地的台灣電子業,在這一波全球不景氣聲中,似有破繭而出之勢。
民國六十三年在土城工業區設廠的鴻海精密,假如沒有將生產基地移轉到中國大陸,今年可能仍是土城工業區一家生產模具中型廠。鴻海在一九九○年股票上市之前股本只有六.二億元,營收十七.七五億元,每年獲利一.二八億元的小企業,而到二○○○年,鴻海股本已達一四五.二九億元,營收為九二○.六億元,稅後純益達一○三.三億元,每股盈餘達七.一一元的優良公司。而以鴻海首季營收即達三○九億元來看,鴻海去年上半年營收只占全年營收的三五.四%,以此推估鴻海二○○一年營收可能在一千六百至二千億元間,折算美元應在五十億美元以上,已算是一家中大型的國際級企業。
以號稱中國的奇異||青島海爾來看,海爾去年營收為四○六億元人民幣,也在五十億美元左右。就像郭台銘在鴻海的舉足輕重地位一樣,成立只有十五年歷史的海爾集團出了張瑞敏這號傳奇人物,十五年前海爾的營業額只有三四八萬元人民幣,總資產只有三百萬元人民幣,當時還虧損一四七萬元人民幣,沒想到海爾以平均每年八一.六%的速度快速成長,從一家生產冰箱,到生產洗衣機、電視,到電腦、手機的家電電子大廠,如今總資產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海爾是中國國企出類拔萃的典範,而類似鴻海等台資企業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代工大廠,很有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級大企業。
正當鴻海、華碩創下三月營收歷史新高的時候,我們同時也看到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大廠 Solectron 在三月間大舉裁員八千二百人的消息。 Solectron 是全球最大專業電子代工大廠,緊跟在 Solectron 之後,全球第二大的 FLEXTRONICS 也宣布將要關閉新加坡的生產基地,並將大舉裁員,改到馬來西亞及中國大陸等一些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 一般預料全球第三大的 CELESTICA 也將加入裁員行列。 今年來 Solectron 股價下跌三六.一四%,FLEXTRONICS 則下跌二五.七%,CELESTICA 則下跌三六.五%。去年這些專業電子代工廠來勢洶洶,似乎使得國內代工大廠面臨沉重壓力,不過從第一季鴻海與華碩、廣達的表現來看,擁有中國大陸作為生產基地的台灣電子業,在這一波全球不景氣聲中,似有破繭而出之勢。
民國六十三年在土城工業區設廠的鴻海精密,假如沒有將生產基地移轉到中國大陸,今年可能仍是土城工業區一家生產模具中型廠。鴻海在一九九○年股票上市之前股本只有六.二億元,營收十七.七五億元,每年獲利一.二八億元的小企業,而到二○○○年,鴻海股本已達一四五.二九億元,營收為九二○.六億元,稅後純益達一○三.三億元,每股盈餘達七.一一元的優良公司。而以鴻海首季營收即達三○九億元來看,鴻海去年上半年營收只占全年營收的三五.四%,以此推估鴻海二○○一年營收可能在一千六百至二千億元間,折算美元應在五十億美元以上,已算是一家中大型的國際級企業。
以號稱中國的奇異||青島海爾來看,海爾去年營收為四○六億元人民幣,也在五十億美元左右。就像郭台銘在鴻海的舉足輕重地位一樣,成立只有十五年歷史的海爾集團出了張瑞敏這號傳奇人物,十五年前海爾的營業額只有三四八萬元人民幣,總資產只有三百萬元人民幣,當時還虧損一四七萬元人民幣,沒想到海爾以平均每年八一.六%的速度快速成長,從一家生產冰箱,到生產洗衣機、電視,到電腦、手機的家電電子大廠,如今總資產超過一百億元人民幣。海爾是中國國企出類拔萃的典範,而類似鴻海等台資企業以中國為生產基地的代工大廠,很有可能成為二十一世紀世界級大企業。
華碩、鴻海將與一級大廠正面交鋒
以三月營收創下八一.○五億元歷史新高的華碩來說,華碩在過去兩年於蘇州布下五家製造大廠,華碩斥資六千萬美元,平均每家一千二百萬美元,其中百碩生產 PCB,凱碩以機殼為主,名碩生產主機板與電源供應器,康碩為連接器廠,系碩則負責系統組裝。華碩在蘇州新區的土地約有八十二個足球場大,目前僅開發了三分之一。另外,考慮到通路問題,目前華碩已在廣州、上海設立據點,未來準備在北京與成都設立據點。華碩到中國投資,除了考量人工與土地、設廠成本低廉外,華碩認為廣大的市場與人才是最大的誘引力。華碩認為中國大陸是台灣企業唯一可能成功打造自有品牌的市場。再從華碩於蘇州新區布下五個廠,且涵蓋 PCB、主機板、電源供應器、系統組裝與連接器來看,華碩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目前主機板同業,而是逐漸走向電子專業代工的鴻海。這其中華碩從主機板走向筆記型電腦,再走向零配件與系統組裝,鴻海則由連接器到機殼再到準系統,然後再到主機板與 PCB,未來則跨向光通訊與精密組件。今年鴻海準備發行 GDR 募集四億美元資金, 另外在歐洲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募集四.六億美元,總集資金額達八.六億美元,鴻海朝世界級大廠邁進,企圖心十分彰顯。
華碩與鴻海都是一九九○年代在美國高科技產業快速成長中專為美國大廠崛起的大型企業,如今在二十一世紀跨向新的未來, 鴻海等原本面臨 FLEXTRONICS 及Solectron 等 EMS 大廠的強力挑戰,他們的未來一度令人捏了一把冷汗, 不過二○○○年全球景氣大逆轉,科技產業更是急轉直下,全球科技產業都面臨生產過剩的問題,國際大廠為了撙節成本開支,必須加大外援規模,而委外代工除了關閉本國沒有競爭力的廠,壓低成本成了最重要的考量,這時候以中國做為生產基地的台灣代工產業開始發揮威力。鴻海與華碩等代工大廠能不能比 Solectron、 FLEXTRONICS 技高一籌,值得拭目以待。
目前中國已成世界生產基地,也成了全球大廠降低成本的兵家必爭焦點,以才發布首季出現十五年來首度虧損)二.六億美元(的摩托羅拉為例,去年摩托羅拉總部設在天津的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營收達四十億美元,出口金額達十六.四三億美元,摩托羅拉目前是中國手機製造第一大廠,在中國建立十八個研發中心,每年投入十三億元人民幣的研發經費,單單去年摩托羅拉在中國就繳了四十六億元人民幣的稅,在所有外資當中名列前茅。摩托羅拉今年營運狀況欠佳,不過對中國卻十分樂觀,摩托羅拉認為中國手機市場今年有一億支的潛力。
外資搶攻中國市場、台商表現最傑出
除了摩托羅拉全力搶攻中國市場外,單是上海浦東地區今年首季就湧入十億美元的外資,其中英特爾第一筆資金匯出九千五百萬美元,第二次增資再匯入三億美元,其他投資浦東的企業還包括飛利浦的一億美元,貝爾的七千五百萬美元,惠普的七千六百萬美元, 日本京都陶瓷) KYOCERA (一億美元及柯達的三千萬美元。
中國經貿部最近公布今年首季外商直接投資) FDI (實際金額是八三.九八億美元, 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二.九一%,合同 FDI 則達一六四.六一億美元,累計到三月底為止, 中國批准外商達三六.九六萬家企業,實際的 FDI 達三五六六億美元,在全球不景氣聲中,FDI 仍大幅成長,而外資企業第一季對工業成長的貢獻度達三九.七%,已超過國企及股份制企業。外資在中國企業的舞台角色日益吃重,而中國已成為美國以外全世界兵家必爭的新市場。
從二○○○年往後看十年,中國每年維持七%以上的經濟成長,即使今年全世界不景氣,但中國仍將力保七.五%,無疑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場。一九九○年代,美國以二億五千多萬人口,即主宰全世界,如今中國有十二億七千萬人口,這其中至少有半數以上的人充滿賺錢的欲望與拚勁,從其中衍生的商機與成長動力自然不可小覷,而從各種角度來看,台灣人很可能是中國未來經濟成長中最大的受益者。
儘管台灣戒急用忍的政策仍未鬆綁,不過以目前台灣人投資大陸的熱門據點上海為例,單是上海一地就有至少二十萬台商住在那裡,比較樂觀的估計則高達四十萬人,全中國各地幾乎都有台商,過去十幾年來台商深耕中國,如今已逐漸出現成果。像味全的魏家、寶成的蔡家、旺旺的蔡衍明都已打下一片天。
九○年代從鄧小平南巡講話開始,中國這個共產制度國家開始注入資本主義的色彩,台商到大陸投資,不僅引進世界先進技術、設備,更將在台灣有效率的管理能力帶進中國。九○年代以前港資到中國設廠,向以壓榨工人著稱,可是台商在中國設廠,除了規畫有冷氣的現代化廠房,對員工福利樣樣講究,很多大陸勞工看到一生沒有見過的冷氣宿舍、運動健身設備、游永池等福利措施都歎為觀止。回顧過去十年,台商有如中國經濟發展的翻譯機,很多日資、美資在大陸投資都血本無歸,但不少台商卻默默賺大錢。
以三月營收創下八一.○五億元歷史新高的華碩來說,華碩在過去兩年於蘇州布下五家製造大廠,華碩斥資六千萬美元,平均每家一千二百萬美元,其中百碩生產 PCB,凱碩以機殼為主,名碩生產主機板與電源供應器,康碩為連接器廠,系碩則負責系統組裝。華碩在蘇州新區的土地約有八十二個足球場大,目前僅開發了三分之一。另外,考慮到通路問題,目前華碩已在廣州、上海設立據點,未來準備在北京與成都設立據點。華碩到中國投資,除了考量人工與土地、設廠成本低廉外,華碩認為廣大的市場與人才是最大的誘引力。華碩認為中國大陸是台灣企業唯一可能成功打造自有品牌的市場。再從華碩於蘇州新區布下五個廠,且涵蓋 PCB、主機板、電源供應器、系統組裝與連接器來看,華碩未來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不是目前主機板同業,而是逐漸走向電子專業代工的鴻海。這其中華碩從主機板走向筆記型電腦,再走向零配件與系統組裝,鴻海則由連接器到機殼再到準系統,然後再到主機板與 PCB,未來則跨向光通訊與精密組件。今年鴻海準備發行 GDR 募集四億美元資金, 另外在歐洲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募集四.六億美元,總集資金額達八.六億美元,鴻海朝世界級大廠邁進,企圖心十分彰顯。
華碩與鴻海都是一九九○年代在美國高科技產業快速成長中專為美國大廠崛起的大型企業,如今在二十一世紀跨向新的未來, 鴻海等原本面臨 FLEXTRONICS 及Solectron 等 EMS 大廠的強力挑戰,他們的未來一度令人捏了一把冷汗, 不過二○○○年全球景氣大逆轉,科技產業更是急轉直下,全球科技產業都面臨生產過剩的問題,國際大廠為了撙節成本開支,必須加大外援規模,而委外代工除了關閉本國沒有競爭力的廠,壓低成本成了最重要的考量,這時候以中國做為生產基地的台灣代工產業開始發揮威力。鴻海與華碩等代工大廠能不能比 Solectron、 FLEXTRONICS 技高一籌,值得拭目以待。
目前中國已成世界生產基地,也成了全球大廠降低成本的兵家必爭焦點,以才發布首季出現十五年來首度虧損)二.六億美元(的摩托羅拉為例,去年摩托羅拉總部設在天津的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營收達四十億美元,出口金額達十六.四三億美元,摩托羅拉目前是中國手機製造第一大廠,在中國建立十八個研發中心,每年投入十三億元人民幣的研發經費,單單去年摩托羅拉在中國就繳了四十六億元人民幣的稅,在所有外資當中名列前茅。摩托羅拉今年營運狀況欠佳,不過對中國卻十分樂觀,摩托羅拉認為中國手機市場今年有一億支的潛力。
外資搶攻中國市場、台商表現最傑出
除了摩托羅拉全力搶攻中國市場外,單是上海浦東地區今年首季就湧入十億美元的外資,其中英特爾第一筆資金匯出九千五百萬美元,第二次增資再匯入三億美元,其他投資浦東的企業還包括飛利浦的一億美元,貝爾的七千五百萬美元,惠普的七千六百萬美元, 日本京都陶瓷) KYOCERA (一億美元及柯達的三千萬美元。
中國經貿部最近公布今年首季外商直接投資) FDI (實際金額是八三.九八億美元, 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二.九一%,合同 FDI 則達一六四.六一億美元,累計到三月底為止, 中國批准外商達三六.九六萬家企業,實際的 FDI 達三五六六億美元,在全球不景氣聲中,FDI 仍大幅成長,而外資企業第一季對工業成長的貢獻度達三九.七%,已超過國企及股份制企業。外資在中國企業的舞台角色日益吃重,而中國已成為美國以外全世界兵家必爭的新市場。
從二○○○年往後看十年,中國每年維持七%以上的經濟成長,即使今年全世界不景氣,但中國仍將力保七.五%,無疑是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市場。一九九○年代,美國以二億五千多萬人口,即主宰全世界,如今中國有十二億七千萬人口,這其中至少有半數以上的人充滿賺錢的欲望與拚勁,從其中衍生的商機與成長動力自然不可小覷,而從各種角度來看,台灣人很可能是中國未來經濟成長中最大的受益者。
儘管台灣戒急用忍的政策仍未鬆綁,不過以目前台灣人投資大陸的熱門據點上海為例,單是上海一地就有至少二十萬台商住在那裡,比較樂觀的估計則高達四十萬人,全中國各地幾乎都有台商,過去十幾年來台商深耕中國,如今已逐漸出現成果。像味全的魏家、寶成的蔡家、旺旺的蔡衍明都已打下一片天。
九○年代從鄧小平南巡講話開始,中國這個共產制度國家開始注入資本主義的色彩,台商到大陸投資,不僅引進世界先進技術、設備,更將在台灣有效率的管理能力帶進中國。九○年代以前港資到中國設廠,向以壓榨工人著稱,可是台商在中國設廠,除了規畫有冷氣的現代化廠房,對員工福利樣樣講究,很多大陸勞工看到一生沒有見過的冷氣宿舍、運動健身設備、游永池等福利措施都歎為觀止。回顧過去十年,台商有如中國經濟發展的翻譯機,很多日資、美資在大陸投資都血本無歸,但不少台商卻默默賺大錢。
善用大陸優勢,台灣人在中國土地另結果實
從更大的格局來看,台灣所要面對的新衝擊是原先只有二千三百萬人的市場,正逐漸建構在十三億人口的市場上,不論是規模、市場,與企業營運版圖都會跟過去不一樣。以鴻海為例,在九○年以前,鴻海只是台灣一家位在土城的模具廠,到了九○年代,鴻海與美國大廠康柏等攜手合作,創造了將近千億元的營運版圖,如今有了中國及全球生產基地當後盾,鴻海勢必成為國際級大企業。正如華碩所言,中國是台灣企業唯一有機會打造自有品牌的市場,目前中國的四川長紅、青島海爾、深圳康佳電子,及聯想集團已逐漸打開市場,台灣在大陸搶攻內需市場的康師傅、旺旺、統一也逐漸打響知名度。置身在十三億人口市場的台商企業正等待破繭而出。
假如說猶太人是二十世紀充分享受美國經濟成長優勢、最成功的生意人,那麼經營手腕靈活、拚勁十足的台商很可能是中國經濟成長最大的受益者。表面看來,台灣失業人口急遽上升、工廠外移、企業倒帳壓力日增、銀行呆帳與逾放居高不下,再加上政局紛擾不安,一大堆令人怵目驚心的經濟指標……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九○年代資本外移的台商並不是像日本人去買美國人的高爾夫球場、飯店之類製造泡沫的事,台商資本外移是在中國擴大生產基地,另闢投資版圖,企業縱使外移,也是本業實力的延伸。九○年代的台灣人沒有製造泡沫,反而是在中國這塊最具經濟成長潛力的土地上另結果實。只要中國經濟欣欣向榮,台灣人很可能是二十一世紀的猶太人!
從更大的格局來看,台灣所要面對的新衝擊是原先只有二千三百萬人的市場,正逐漸建構在十三億人口的市場上,不論是規模、市場,與企業營運版圖都會跟過去不一樣。以鴻海為例,在九○年以前,鴻海只是台灣一家位在土城的模具廠,到了九○年代,鴻海與美國大廠康柏等攜手合作,創造了將近千億元的營運版圖,如今有了中國及全球生產基地當後盾,鴻海勢必成為國際級大企業。正如華碩所言,中國是台灣企業唯一有機會打造自有品牌的市場,目前中國的四川長紅、青島海爾、深圳康佳電子,及聯想集團已逐漸打開市場,台灣在大陸搶攻內需市場的康師傅、旺旺、統一也逐漸打響知名度。置身在十三億人口市場的台商企業正等待破繭而出。
假如說猶太人是二十世紀充分享受美國經濟成長優勢、最成功的生意人,那麼經營手腕靈活、拚勁十足的台商很可能是中國經濟成長最大的受益者。表面看來,台灣失業人口急遽上升、工廠外移、企業倒帳壓力日增、銀行呆帳與逾放居高不下,再加上政局紛擾不安,一大堆令人怵目驚心的經濟指標……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九○年代資本外移的台商並不是像日本人去買美國人的高爾夫球場、飯店之類製造泡沫的事,台商資本外移是在中國擴大生產基地,另闢投資版圖,企業縱使外移,也是本業實力的延伸。九○年代的台灣人沒有製造泡沫,反而是在中國這塊最具經濟成長潛力的土地上另結果實。只要中國經濟欣欣向榮,台灣人很可能是二十一世紀的猶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