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投資人對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集團富達投資一定不會感到陌生,特別是富達「由下而上」的選股歷練,與充分授權基金經理人的環境,孕育出世界頂級投資大師暨當代最傳奇的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更是令人記憶深刻。
記得住二千支股票代碼 常叫錯三個女兒的名字
然而這位頂尖的基金經理人成功絕非偶然,他的投資生涯幾乎都在富達度過,且投資素養也幾乎都在富達完成;而富達嚴密的選股磨練,以及集團提供最優秀人才、研究設備、科技等極大化資源分享的環境,更是其中的關鍵要素。三十餘年來,林區自暑期工讀生、研究員、分析師、研究部門董事到基金經理人的選股歷練,以及善於運用富達集團內部的龐大資源,加上對股票研究的工作狂熱,都是促成他成功的因素。
究竟這位世界級大師是如何將「由下而上」的選股哲學發揮得淋漓盡致?從他想超越大盤的強烈企圖心便可一覽無遺。彼得林區在操作基金時,記得住二千支股票的代碼,卻常將三個女兒的名字叫錯,對工作的投入及努力可見一斑。
富達「由下而上」的選股,簡單地說,就是用腳實際拜訪公司所得到的基本面研究,經理人養成訓練中的要點之一,便是絕不買沒有研究過股票。在選股訓練的過程中,得親自拜訪公司或未被券商發掘的股票;從持續追蹤消費者、供應商、競爭者與產業專家、專業期刊等廣泛接觸來進行分析。在彼得林區三十餘年的研究生涯中,他從不買進說不出理由為何的股票;即使他在操作富達麥哲倫基金時,為基金投資人買進不下於一萬五千支的股票,但全都是經過他自己或分析師們親自探訪研究的成果。
綜合彼得林區的投資哲學,大體可歸功於以下幾項重點:
一、運用「由下而上」的選股:彼得林區認為要找好股票就要像捕捉昆蟲一樣,翻十塊石頭也許會找到一隻,翻二十塊石頭就會找到兩隻。在操作麥哲倫基金時,他每年翻開成千上萬塊石頭,才能為基金找到足夠的昆蟲。他問及:「你會去支持哪種公司,小池塘裡的大魚,還是大池塘裡的小魚?」答案是去挖掘即將搖身成為最大池塘裡最大一條魚的公司。
親自探訪+團隊力量+科學研究+藝術直覺
二、團隊力量:善於觀察經濟脈動與產業發展關聯性,並從中找出最佳投資組合的彼得林區,另一選股方法,就是運用研究團隊的力量。精力旺盛的研究助理與富達分析師們便是林區的分身,他們可以同時在很多地方出現刺探軍情,分享團隊研究的心得與成果。
三、科學研究:仔細研究企業歷史沿革、未來發展方向、財務營運狀況、獲利能力及管理階層背景。
四、藝術直覺:指的是直覺、感性,但不是盲目地追逐潮流。林區堅信業餘投資人比專業投資人更具優勢;他一直認為其基金操作之所以成功的因素之一,是能「像一名業餘投資人般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富達公司在當時的基金界中,具有一個相當革命性的管理方式,就是能夠充分授權,讓所有基金經理人為自己的研究負責;這也使得彼得林區能夠在客觀的研究環境下,完全放手選股的原因之一。
面對股市動盪 堅定信心、用更大的角度來觀察
不少人很想知道:彼得林區擔不擔心股市大幅震盪?事實上,林區從事基金行業的三十一年間,美國股市已發生十四次一○%或一○%以上的跌幅;但在這同樣的三十一年裡,股市卻上漲了十五倍,所以「堅定信心」正是他一向的作法。
當股價上漲到相對高點時,投資人反而比較有信心;但當指數重挫、買點一再向你招手時,大夥兒卻都沒啥信心。因此,如果不定期投資的話,最好想辦法來堅定信心。
如果對未來感到疑慮或失望,他會試著從更大的角度來觀察世界,全神貫注勾畫更大的藍圖。同樣地,彼得林區給投資人的建議亦是如此,如果想要堅定信心,維持投資信心,就得學會從更大角度看問題。
所謂的信心是什麼?就是相信世界會繼續存在,大夥兒早上起床穿褲子,還是一次先穿一隻腳,生產褲子的公司仍會繼續為股東賺錢。如果老公司喪失競爭力慘遭淘汰,充滿活力的新血輪馬上會取而代之。他相信大家會勤勉而富創造力,他相信再壞的市場還是有好的股票。
富達的傳奇人物彼得林區,在其締造事業高峰的同時,卻急流勇退,選擇離職一途,絲毫不留戀「華爾街首屈一指的基金經理人」、「投資界超級巨星」等美譽,或是接受他人慫恿自立門戶,成立一個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的林區基金等提議。反而在退休後(註),熱中於慈善機構活動或基金教育性質的巡迴演講。
這樣一位投資天才應驗了一句名言:「天才是來自於九九%的努力與一%的靈感!」
(註:目前彼得林區仍為富達投資集團副總裁。)
彼得.林區檔案
彼得林區早年失怙,從十一歲起便擔負家計,靠著每天清晨六點送報,到高爾夫球場當桿弟打零工,以及透過桿弟獎學金,順利完成大學學位。研究所的學費則是靠大二那年,第一次買股票就大漲五倍的獲利所供應。
大四那年,在蘇利文先生的引薦下,林區進入富達工讀,不僅奠定其就讀賓州華頓商學院研究所時,理論與實務並用的基礎,亦是他與富達結下長達三十多年緣分的導引線。
研究所畢業後,彼得林區旋即加入美國陸軍,期間曾被派至美國德州與韓國服役,退伍後,於一九六九年再度回到富達,成為富達研究部門的成員之一,開始其傳奇的基金經理人生涯。
傳統作法是分析師作研究,再選出股票推薦給基金經理人。這樣對經理人不但方便且安全,萬一哪支股票成了廢紙,大可把責任推給分析師。為了不惹禍,分析師只好打些安全牌;只要所推薦的股票是一般人都能接受的,萬一行情很差,也不會被K得很慘。但富達的基金經理人得自己研究股票,對結果負完全責任。
一方面分析師照樣作研究,把心得告訴經理人,經理人得自行決定取捨,這樣就比傳統方法多下了一道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