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半年光景,台灣股市瞬間暴跌三千點,股價指數的跌幅既深且重,其中缺乏全球競爭力的傳統產業股及金融股更是在投資人棄之如敝屣的情況下,個股的股價跌到令人想像不到的地步,很多個股跌到二~三元,跌破面額或跌破淨值的股票更是「遍地都是」。很多人以買一個茶葉蛋都得五元,買一粒水餃也得三元以上,如今很多個股連一個雞蛋、水餃都買不起,於是市場上「雞蛋股」、「水餃股」之聲四起,這些淪落股海的低價股,到底有沒有明天?
紡織、營建、鋼鐵三大類股最悲慘
這些股價低得不能再低的「水餃股」,在十年前都有過風光歲月,例如東雲在十年前上市不久創了二二○元天價,宏洲在七十九年一度大漲到二三八元,現在股價不及二元的新燕在七十八年資產股炒作風潮中,一度炒高到二七八元,如今股價連十年前的一%都不到,裕豐也曾一度創下二○一元的歷史天價,如今僅剩三.六五元,而十年前風光一時,股價炒高到三六○元的中和羊毛,如今只剩八.七五元,中和羊毛大樓在台北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的交叉口依然耀眼,可是股價只有昔日天價的二.五%,當年漲到五二五元備極風光的勤益,如今一度跌至七.七元。紡織業股價「日薄西山」,似乎訴說了這個產業的未來。
如果用股價來代表產業的「慘烈」程度的話,那麼目前全台灣最「慘」的產業應該是房地「慘」,目前上市營建股三五家,其中二八家股價低於面額,連老牌的國建都跌到面額以下,股價仍在面額以上的僅有冠德、大陸工程、昱成、宏盛、春池、中鼎與昌益七家。而上櫃營建股二七家,低於面額有十四家,也是超過半數,更傷腦筋的是「水餃股」、「雞蛋股」比率偏高,全部低於面額的二八家營建股有十三家公司股價低於五元,十四家低於面額的上櫃營建股有七家股價低於五元,這其中股價最慘的如宏總已僅剩一.一七元,寶祥僅剩一.四八元,國揚只有二.六二元,皇普只有一.八一元,櫻花建設只有二.七三元,三采建設也只有二.四元,上櫃的龍田建設也只有二.一五元,這些一元或兩元的公司,股價真的連買一粒水餃都不能。
第三個低價股輩出的族群則是鋼鐵股,全部二三檔上市鋼鐵股,竟有十八檔股價低於面額,比率還超過紡纖股,而上櫃十一檔鋼鐵股也有五檔股價低於面額,股價低於五元的鋼鐵股且達九家之多,上櫃也有九家,用正面表列來看,股價在面額以上的僅有中鋼、東鋼、桂宏、彰源及盛餘,狀況較慘的如志聯只有二.三元,威致只有二.三六元,彥武更是跌至僅剩三.一五元,嘉益也只有二.九五元。上櫃的榮剛,儘管有長榮集團當後盾,但股價仍跌至三.六三元。整個鋼鐵股「低聲下氣」,連最具戰鬥力的中鋼股價都剩二○元。
銀行股每況愈下
紡織、鋼鐵與營建三大產業經營的艱困,市場已有共識,不過金融產業從十年前的飛黃騰達到今日處境艱辛,則令人感到意外,五一檔上市金融股居然有半數跌到票面以下,其中有四檔變成了「水餃股」,包括高企與東企的二.九一元,出了事的中興銀行僅剩二.八一元,台開也只有三.七元,而上櫃的四家金融股,除了建弘投信是績優股外,其他三檔都是「水餃股」,包括華僑銀行的三.七五元,寶島銀行的三.九二元,泛亞銀行的三.一九元。十年前,股價逾千元的金融股有國壽、三商銀、開發與北企,如今金融股的股王國泰人壽僅七二元,北企跌至一二.五元,幾乎只有十年前天價的一%。十年前上市的中小企銀股,最低價的東企都高達六三二元,如今七家上市中小企銀股,連體質最好的台灣中小企銀股價都跌到只剩一三.五五元,七家中小企銀股只有台企銀及北商銀股價在票面,其餘如竹企僅剩六.九元,南企只有六元,中企只有五元,高企及東企只有三元,地區銀行生存空間本來就有限,再加上人謀不臧的問題,中小企銀生存問題將逐一亮起紅燈。
除了中小企銀股一一淪為「雞蛋股」、「水餃股「外,新銀行問題也不小,從民國八十一年設立的十六家新銀行,如今只有台新銀行、華信銀行、玉山銀行、邦銀行股價是在票面以上,其餘十二家新銀行股價都在面額以下,這十二家面額以下的銀行,又可分成三級, 列入 A 級的是萬通銀行、大安銀行、聯邦銀行,列入 B 級的新銀行是安泰銀行、亞太銀行、 遠東銀行、中華銀行、匯通銀行、萬泰銀行與大眾銀行。期待力爭上游的則有泛亞銀行與寶島銀行、中興銀行,十年前銀行是特許加壟斷的產業,銀行股及銀行員身價炙手可熱,十年後,銀行員不再捧金飯碗,銀行股從千元變水餃身價,令人不勝唏噓。
低價股集中在營建、紡織、鋼鐵與金融四大族群,這四大類股占了全部低價股百分之八十,其他產業也有低價股,例如水泥股已只剩下台泥、亞泥,其他全部水泥股都跌到票面以下,其中建台水泥更是跌到三.一七元。食品股中,只有統一、黑松、聯華食品勉力可為,其他十六檔食品股跌到面額以下,其中嘉食化、聯成食品、源益、大立股價在五元以下。食品產業競爭力只及於島內,統一跨向中國經營逐漸出現效益,雖然食品產業不具競爭力,可是中華民國工業總會近兩任理事長卻都從這個產業誕生,先是高清愿,現在是中日的林坤鐘,不過林坤鐘經營的中日飼料股價只剩五.一元,似乎不具領袖全國的魅力。
塑膠股有四檔淪落到票面以下,包括中石化、達新、上曜與華夏,這其中達新、中石化一向以資產為重,如今資產股身價不再,中石化與達新連票面也守不住,華夏出現汙染瑕疵,股價一口氣跌破面額,所幸塑膠股並沒有出現五元以下的「水餃股」。
證券股已提前嗅到台灣股市的冬天
機電股有七檔跌落面額以下的公司,包括正道、元富鋁、瑞利、川飛、夆典及日馳、利奇。生產腳踏車煞車器的公司,如日馳、川飛與利奇全部跌到面額以下,生產鋁合金鋼圈的元富鋁在亞洲金融風暴後舊傷仍未撫平,若是再把股價剩一.八三元的中精機算在一起,也有兩檔「水餃股」。電器類股也有七檔落在票面以下,包括台光、華電、歌林、華榮、大亞、台一及大山,上櫃的機電股則有三家公司落在面額以下,包括源恆、喬福及萬泰。
化工股有五家面額以下的公司,出奇地卻是五家公司有四家是「水餃股」,包括南僑化工的四.三二元,興農的四.九八元,中纖的三.三五元及三晃的四.八元。瓷磚股也有凱聚及羅馬兩檔,紙類股則有一檔寶隆,汽車股是三富汽車。航運股狀況也不太好,總計有八家公司股價落入票面以下,連亞東集團旗下的裕民航運都進榜,其他的公司包括益航、志信、偉運、中櫃、遠倉及台航,其中益航已掉進五元以內。飯店股有兩家落入面額以內,包括國賓飯店及華國飯店。在資產股盛況空前的年代,八十三年老雷曾結合翁大銘、李秀芬的實力,一舉將華國飯店股價炒高到四○二元,如今高檔滑落,股價已不及當年天價的一%。華國飯店市值僅剩二.八億元,乍看跌得太可憐,其實背後仍有三一.八億元債務。國賓飯店有南北兩館,如今市值只有二九.二億元,照說也不貴,不過國賓背後仍有三○.四五億元的債務,使得國賓飯店價值打了折扣。
觀光百貨類股,有六檔個股跌破面額,包括中信、匯僑、高林、麗嬰房、農林及工礦,這其中,農林與工礦、台鳳是十年前市場公認的三大飆客,台鳳一度漲到四八四元,農林到過三八○元,工礦也漲達二三八元,如今台鳳股票已下市,農林與工礦都剩個位數,而工礦旗下的中信更是淪落為「水餃股」,其他類股也有六檔跌落面額,包括台火、興達、統一實、櫻花、偉聯、優美,其中興達、優美已淪為「水餃股」,令人印象深刻的則是當年創下一四二○元天價的台火,如今僅剩六.七五元,股價只剩當年天價的千分之四.七五。
上櫃的證券股在八十六年都是百元身價,如今已有五家證券股跌落票面,包括大信、金鼎、亞洲、新寶及台育,其中大信已在面額以下。從證券股愈走愈低價來看,證券股已提前嗅到台灣股市的冬天。
高負債低價股將被市場淘汰
股價愈跌,低價股愈多,市場上搶救傳統產業呼聲四起,到底這些低價股還有沒有春天?我們常說:春江水暖鴨先知,股價最能闡述公司的經營內涵,一家公股價忽而急跌,尤其是連續三支跌停的時候,很可能代表這家公司經營出了狀況,最近國豐、南港、楊鐵股價跌停不止,便知是林學圃出了問題,長億股價從十幾元一口氣跌到剩四元,一看就知是楊天生有了狀況,最近華國股價暴跌,原來是華國跳票了,而王令麟有了事情,力霸、遠森、嘉食化股價紛紛暴跌。股價之所以低,必有其低價的理由,站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則,買股票的人,千萬不可對低價股產生同情。
其實一家新公司設立,股價是以十元面額起算,一家公司若是經營了幾十年,股價又跌落面額,等於是幾十年經營成果化為泡影。再說,股價跌落十元以下,公司原本藉上市上櫃籌集資本的美夢已經落空,因為上市上櫃公司想用十元票面增資都已不可能,股價跌落十元以下已是警戒訊號,若是股價跌至五元以下,幾乎形同是坐以待斃,已不易翻身。
放眼五元以下的「水餃股」,要找到有希望的轉機股還真不容易。例如高企、企的明年在哪裡,實在看不出來,期待泛亞銀行、寶島銀行、中興銀行有什麼轉機也很困難。一般高淨值,股價卻跌得很慘的公司,背後都有高負債,例如華負債三四六.四九億元,股價只有每股淨值一一.七二元的三分之一,中紡每股淨值達一○.二七元,可是負債高達一四六.四五億元。東雲每股淨值達一一.四三元,股價卻跌至二元,原因也是負債高達三一二.八八億元。鋼鐵股的彥武每股淨值一二.六七元,可是股價只有三.一五元,原因也是債務達七七.七三億元,燁興股本只有三八億元,可是背負一五二.三九億元的債務,雖然每股淨值達一七.九元,可是股價卻只有三.六八元。如果未來景氣沒有起色,這些承擔高額負債的低價公司只有逐漸凋零。
產業整合勢在必行
最近政府祭出庫藏股制度,表面上是傳統產業老闆趁低價買回自家公司股票的千載難逢機會,可是若是大股東自覺自己經營的公司已經沒有明天,狠心一點的老闆,可能趁最後一次機會,將股票再套給公司,經營權一丟了之,如果是這樣的話,庫藏股制度將是低價股最後一次搔首弄姿的機會,股價再經最後拉抬,將再令沒有戒心的散戶套牢。
再從另一悲觀角度來看,傳統產業欲振乏力,是因為他們在台灣已找不到生機,同樣是傳統產業,統一植根大陸,情況比其他食品股好,同樣是生產腳踏車,巨大、美利達比其他業者優秀,也是大陸布局有成,輪胎大廠的建大、正新、鞋業的寶成、豐泰,玻璃類股的台玻,股價仍亮麗,都是因為他們的產業外移動作已進行多年,紡織股的唯一異數年興紡織,台南企業也是因為海外設廠有成。來不及轉移生產陣地的,現在看來更沒有機會了。大多數低價傳統產業股都有「前進不得,後退無路」之嘆。因為想到大陸設廠,恐怕連大陸也不要了,可是根留台灣卻只能坐以待斃。
在股價已所剩無幾的情況下,加速國內產業的整合已是不得不走的唯一道路,例如鋼鐵業不妨由中鋼的王鍾渝來整合,石化產業當然可以由王永慶來商量合併大計,紡織業不妨由亞東徐旭東來當莊家,水泥可由辜家出面,食品可由高清愿來操盤。最近證券業整合步調正在加快,例如元大京華的整合,富邦購併七家券商,寶來、群益、元富也都積極在調整腳步,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搶救傳統產業必須從競爭力來著眼,有良好競爭力,股價才不會每下愈況。
跌破面額的公司,早已亮起經營警報,如果股價跌落五元,卻沒有任何「向上提升」的力量,所謂「雞蛋股」、「水餃股」已等同下市,股價五元,可視為艱困股生存臨界點,五元~十元的公司,如果公司經營者還有強韌企圖心,產品仍有競爭力,大陸布局明朗,或是轉投資助力加大的,仍有反敗為勝的一絲契機,例如,統一實業、櫻花、歌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