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與唐飛在參謀總長湯曜明婉拒出任國防部長後,基於軍系人事穩定及國防業務接續的考量,幾經折衝終於選任伍世文由國防部副部長直升部長。陳、唐的這項人事安排,對軍系與伍世文而言,是則意外的規畫,顯示伍世文的內升頗有內情。
而湯曜明是所有部長人選中最年輕的一位,理應是人選之一。然而基於國防二法的推動,及軍中人事安定的考慮,湯堅辭部長職位,可說是心意已定。在此情勢下,陳水扁為示重視「三軍平衡」,有意從海軍將領中選任部長。而海軍最有資望的將領,僅有莊銘耀、顧崇廉和伍世文。由於莊、顧二人一有尹清楓案的糾纏;一有拉法葉戰艦的事故纏身,兼以年齡過大和與軍系脫節過久,並未列於陳、唐積極規畫中,致與部長職位擦肩而過。於是伍世文的出線機率,即浮出檯面。
相對於唐飛規劃的人選,目標鎖定在湯曜明身上。然而在湯曜明婉拒後,唐飛所規畫的人選一是出身台藉的前空軍總司令、駐泰代表黃顯榮,一是曾任副手的三軍大學校長夏瀛洲。由於黃、夏均出身空軍系統。為顧及外界與軍系的反應,唐並未堅持二人的人事。爾後為示尊重陳水扁的「軍種平衡」看法,伍世文的出線即成定局。
伍世文出身海官四十四年班,論期別較湯曜明高出七期,晉升上將也較湯早了一年半;就軍系倫理而言,他的出線不致成為外界的話題。再者伍世文歷任聯五次長、海軍副總司令黃錫麟侍從官、艦隊長、人事署長、艦訓部指揮官、海官校長、海軍副總司令、副參謀總長、海軍總司令、國防部副部長,資歷還算完整。何況他在一九九九年八月一日辦退役,已無軍系身分,所以接任部長,沒有除役問題。加上劉和謙的支持,及伍又曾任唐飛的副手,深知部務的接續方向,在沒有適任人選的狀況下,伍世文的內升,還算是不錯的人事安排。
伍世文內升為國防部長,首要面對的難題係國防二法的推動。由於國防二法完成立法程序後,至今「施行細則」仍未頒布。而立法院在通過國防二法時,要求國防部與參謀本部在一年內必須完成軍政、軍令系統一元化;二年內國防部組織結構於一元化體制下,須完成調整,接著就要進行「精進案」的規畫。由此可知,國防部長若於短期內無法進入狀況,軍政、軍令系統齟齬不斷的結果,對台灣國防安全事務運作影響之大,令人難以想像,所以陳、唐基於安全的考量,選任伍世文內升為國防部長,可說是「為時勢所迫」,對伍世文而言,也是任重道遠的開始。
此外另一項與軍系人事有關的職位安排,則是退輔會主委的人選問題。原先唐飛有意規畫由夏瀛洲出任退輔會主委,然因夏意願不高而作罷。於此,唐飛意促業務與退輔會業務有關的聯勤總司令楊德智接任。
楊出身陸官三十三期,為台灣花蓮人,在唐飛擔任參謀總長時代,曾任唐的副手;二人因有共事經驗,所以軍系對楊的出線,並不覺得意外。
至於與國家安全事務有關的國安會祕書長人選問題,由於殷宗文已表明不留任的意願,陳水扁基於該項職位重要性考量,在劉和謙推薦下,駐日代表莊銘耀可能回任國安會祕書長。
從這一波軍系人事布局規畫可知,陳、唐體制下的軍系運作,頗有過渡性安排的意味,這對陳唐與軍系而言,究竟是好?是壞?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