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台灣股市的熱絡程度在全世界排名相當前面,但是要說到金融理財的人才,其實仍很有限。這樣的人才不但在台灣不多,連在美國也沒有一般人想像得多。
我們在投資股票時,如果是走基本面中的財務結構,會先研究一家公司的現金流量、自有資本率、長短期負債、股東權益等等;但是當我們自己在做股票投資前,有沒有對自己個人的財務結構做過分析; 你的現金流量( cash flow )如何?你的財務需求如何?哪一種工具最適合哪一個階段的你?我想做得到這些的人應該是少之又少。
簡單一點地說,財務規畫就是把你的錢管好;我們可以先把自己這一輩子希望能賺多少錢估算出來,當然要合理地估,以現在的收入,加上未來可能的調薪幅度,還有幾年的工作時間,退休金可領多少,擁有多少財產,財產的種類有哪些,它可能有多少的增值,會不會產生如利息、租金、股息股利等收入,有沒有承受遺產或贈與。
除了計算錢的流入外,還要考慮錢的流出;什麼時候需要多少錢的支出?該準備多少的子女教育費用,每年要繳多少的稅金,全家人一年的保險費用,或許像我一樣中年創業需要的資金。
一位好的理財顧問會把收支抓出來,算出其中的差距有多少,並為客戶做出最適合的投資計畫。特別是當收入大於支出的時候,建議把多出的現金放在某一項投資工具;而當支出大於收入的階段,要考慮手中有哪一項理財工具到期了,可以支應不夠的支出。
像我在上個月報稅時,因為一時忽略,沒有控制好家裡的現金流量,所以還臨去籌錢繳稅,這也是很糟糕的示範。過去我的作法通常是預先估計我可能要繳的稅金有多少,然後以這個額度買一筆在三月中到期的債券,或是安排好三月間到期的定存,等到報稅時,剛好債券或定存到期,既不用急著籌錢繳稅,也不會因為隨便把錢放在活儲或臨時解掉定存浪費利息。
我曾經在美國讀過一本書,書名忘了,內容大概是說一個人最好是在死的時候剛好把錢花光光,而最笨的人則是死的時候還留了一大堆錢;作者不是反對把錢留給子女親友,而是要在還活的時候就妥善規畫好這些相關贈與的動作,剩下的錢就好好地安排花用;千萬不要等到死後讓財產成為遺產,不但自己享受不到,要課非常重的遺產稅。 所以 ESTATE PLANNING (遺產規畫)也是理財顧問的重要工作之一。
美國最常見的理財方式之一是信託,每年存一筆錢在信託基金裡,所產生的利息或增值部分可以轉給指定的受益人,對受益人而言,收到這筆錢也算是收入之一,雖然要繳稅,但是比遺產稅少很多。
在財務規畫中,可能用到的理財工具包括股票、公債、共同基金、保險等等,其中保險是為了減少風險而存在的,本身也需要成本,這與其他增值型的理財工具較為不同。
在建立理財計畫後,客戶可以向財務顧問提出個人的需要,是傾向積極型的投資,還是保守型的理財,其中還包括本人年齡的大小、可以承擔的風險大小等,都在考慮之內。
談到這裡,台灣人最熟知也最常用的投資工具就是股票,但是理財不等於投資;像股票是投資工具,卻不一定是理財工具,因為它的風險及不確定性太高,很難做為財務支應的計畫。玩股票本身沒有什麼不好,但是要很清楚地知道你是在「玩」股票而不是「投資」股票,所以不應該把所有的財產都往股票市場裡頭壓。
理財計畫做得好,錢在要用的時候自然會進來,而手頭多出的錢也自然會有它的去處;這麼一來,玩股票的風險自然可以降低,也不會影響整個家庭的財務穩定。
一開始就說過,在美國這種好的理財人才已經不好找了,即使有,品質也很不整齊;而這也是美國券商未來要走的方向。特別像現在景氣好,失業率低,大家都忙著工作,沒空理財;一般人對財務的東西不熟悉,不知道有哪些投資工具,也不懂要如何利用最好最便宜的工具。
在台灣,股市太發達、太方便,手續費又低,實在是太吸引人了,所以大家都以為股票是最棒的理財管道;但是我們也常聽到很多家庭因為投資股票虧了很多錢,所以太方便的工具未必會有最好的結果。
因為財務的東西太枯燥複雜,所以一般人都不太願意接受財務規畫的概念,所以這種事更應該要由專家代勞。像是證券、公債、保險等都是很專業的產品,多數人這輩子冒的險不是太多就是太少,但是你沒有做好財務規畫,你就永遠不知道你是屬於哪一類;你有多大的風險承受能力,你的錢何時可以進來,何時必須出去?沒有完整的財務規畫,你將會一直陷在追錢、花錢的循環中。我希望在台灣呼籲一個新的觀念,就是理財不等於投資,尤其投資股票只是理財的一部分而已。
過去在美國,有很多人都不曾買過股票,因為不方便,而且手續費太貴了。可是當網路下單開始流行以後,雖然透過網路買股票的人愈來愈多,但是多數僅限於年輕人。我相信他們現在玩得很過癮,但是到最後一定會賠錢,甚至會發誓這輩子再也不碰股票。近幾年美國股票大漲,現在手上沒有股票的人一定很後悔,到最後忍不住就會再進場,直到錢賠光為止。
就好像進 CASINO 一樣,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花多少錢去玩,全部賠光了也沒關係,這就是事前要有財務計畫的好處,你知道投資的風險在你所能承受的範圍之內,即使最後的結果不如預期,也不會影響你的家庭生計。
股票讓人著迷的原因還有一項,就是周遭的人不斷地吹噓他在股市裡面賺了多少錢,如果你的心理建設做得不夠,很快就會陷入情緒的低潮期,或是不加思索地跟著跳進市場碰運氣。可是大家有沒有想過,自誇在股市裡賺錢的人從來不說他賠了多少;他們也永遠只說手上有多棒的股票,卻不會承認還有其他很爛的標的。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個人投資者很少在股市賺到錢,就算他第一年賺、第二年賺,到最後對自己會愈來愈有信心,壓的也愈來愈大,直到全部賠回去為止。
股票的變數很多,基本面、經濟面、政治面都會干擾股市的走勢。多數人最大的錯誤是只看基本面,因為只有在基本面表現最好的時候才會讓你明顯看出來,這時候會對未來充滿信心,但是股價其實已經不低了。而正常的情況下,經濟一路成長,資金也一直投入股市,直到所有能投入的資金都進入股市為止;這時股市已經面臨高點,後續又沒有新的資金推升,結果只有往下跌了。而這種情況卻沒辦法從基本面看出來。
從基本面看,應該在景氣最壞的時候進場買股票,這時股票會跌得好像沒人要的一樣;可是沒有人知道這段時間會維持多久,所以事前一定要做好財務規畫,拿多出來的資金丟進去,然後就不管它,這樣才不會影響心情、影響生活。
另外,政治面對股市的影響尤其大,可是政治面根本無法預測,這也是台灣朋友最近的親身經歷;大家都算不出來,只能看別人賺錢;而賺到錢的人也不是算得比別人準,而是他敢賭而已。
所以我才會說要玩股票可以,但是先把財務規畫好再行動。就當作是度假,你預算好旅遊的費用絕對不會期望還能剩下多少,如果做股票的錢也屬於這種性質的資金,就不會成天擔心煩惱,搞不好還能從投資股票中獲得金錢以外的樂趣。
差不多在一百五十年前,英國有一個人做股票很厲害,賺了大錢,就有人問他要怎麼做才能在股市中賺錢;他的回答很簡單,我永遠買不到最低的價錢,也永遠賣不到最高的價錢。能在股市中賺到錢的人要具備耐心、冷靜,不受市場、親友的干擾;股票不是每天都要做,有概念的時候就進場,當概念很模糊的時候就是該休息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