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連戰指示黃輝珍要特別注意黨營事業議題,不過,以劉大掌櫃是李登輝總統眼前的大紅人、財經國師的分量,黨務系統、甚至包括祕書長章孝嚴都得禮讓他三分,文宣系統儘管每天盯著報紙,從政治版、財經版到影劇版搜尋「泰公」的場面而常常冒出一身冷汗,卻始終沒有人願意冒險進言,以免遭到「泰公」以一個「豬」字罵回來。
一位中央黨部文宣幕僚就感慨地說,每天在有線電視「扣應」節目中聽到觀眾打電話進去大吼「叫國民黨把黨營事業、黨產拿出來賑災」、「叫劉泰英閉嘴」的民眾心聲,除了無奈,還是無奈,因為在黨部同樣性質的電話也是響個不停。
尤其,黨營事業與媒體關係長期以來處於「忽冷忽熱」狀態,固然與劉泰英個人率性直言,不時大罵記者「豬」等行事作風不無關聯,但黨營事業的大本營投管會,成立至今始終缺乏專任的公關組長,僅由劉泰英親近幕僚、中華開發公關經理方鳳山兼任,讓記者兩頭撲空怨聲載道,也是黨營事業對外「溝通」盲點處處的主因之一。
投管會在九月分因為楊宗哲辭職,而引發簡松棋和劉大貝職務異動,劉大貝更是被「寄予厚望」擔任發言人,黨中央希望劉大貝能夠改善外界對黨營事業的印象,不過國民黨本身背負了沈重的歷史包袱,對於黨營事業的運作,外界也普遍存疑,尤其形象的塑造必須以企業內在文化特質為本,適任的發言人,也許一時之間可以呈現新印象,但要真正提升形,恐怕還是要從改造內部作起,而不是只透過公關巧技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