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暗中觀察一位同事很久了,因為她的穿搭很有品味。最近我終於總結出,這個一百七十公分的哈爾濱姑娘穿衣好看和生活習慣之間的映射關係。
她能把均碼的衣服穿出高級訂製的感覺,我覺得很大的原因是她著裝的挺拔感,每次見她走路都是雙肩打開,抬頭挺胸。
她能駕馭難以搭配的顏色,而且防晒習慣也很好,出門戴遮陽帽、撐防晒傘,開車戴長臂手套。她飲食清淡,聚餐吃火鍋時,也只喝清湯,連吃餃子都不蘸料。從我認識她到現在,她就沒胖過。
聽說她堅持健身七年,幾乎每個假日都去健身房鍛鍊。有一次我陪她逛街買衣服,她試穿了一條緊身褲,把我驚豔到了。我誇她腿長,穿什麼都好看,她走到我身邊與我比腿,沒想到我倆的腿差不多一樣長。
她自嘲比例不夠好,高出來的身高沒有長在腿上,而是長在了腰上。以前她總是買韓式高腰連衣裙,假裝自己腿很長的樣子;健身後,腿部的視覺效果修長很多,於是開始肆無忌憚地改穿褲子。
我很詫異,健身還能把腿練長嗎?她跟我講,她這些年經過各種有氧和無氧運動的穿插鍛鍊,小腿變得比以前緊實很多,大腿稍微粗了一點,臀部也有明顯的提拉,整個人看起來重心上移。另外,每次運動後堅持拉伸,如敷面膜時把腿抬起來靠在牆上,雙腿就變得修長了。
聽她說完,我心裡不禁感慨:永遠不要小看任何一個穿衣好看的女人,她們從體態到膚色,從飲食到健身,都散發著自律和堅持的迷人香味。
尼采說:「女人如果沒有本能地去做配角,就不會那麼精通穿衣打扮。」我雖然是尼采的鐵粉,但我並不認同他這句話。在我看來,職場上越有主角意識的女人,越是精通穿衣打扮。畢業初在公司接受新人培訓,講師教完各種著裝規定後,對我們說:「看一個人的穿著,就能看出這個人是否尊重這份工作。」
當時坐在臺下的我想,這未免太過形式主義了吧。其實不然。拿我自己來說,我參加一場重要的面試,或見重要的客戶,的確比平時更注重穿著。前一天就提前搭配好要穿的衣服,用掛燙機把衣服熨燙平整,第二天出門前還會用黏塵器在衣服上來回滾一下。
經驗告訴我,穿著乾淨得體,會更加從容自信,事情也會比預期更加順利。對穿著越是用心的人,工作表現也越好。
高中時,我們班的語文成績一直稱霸全年級。我還記得語文老師當時穿著寬鬆素雅的旗袍,給我們講宋詞婉約派的場景。她的頭髮盤成髮髻,一枚簪子貫穿而過,眼波流轉地吟誦詩詞,當時我們覺得語文老師簡直是從唐詩宋詞裡款款走出來的才女,同學們更愛學語文了。
前段時間,我讀了主持人楊瀾的《世界很大,幸好有你》,她在書中總結採訪時的穿衣心得:「純白色會顯得膚色黑,純黑色看上去沉悶,細條紋或碎格子的衣服會在螢幕上顯得很『閃』。」
此外,她還需要考慮服裝的樣式、顏色、風格,與採訪環境、嘉賓身分、訪談內容的契合度。如採訪政界要員,就穿單色套裝;採訪藝術家,要混搭出美感。最讓我感慨的一個細節是,遇到剛到飯店就得迅速出門的情況,她就把服裝掛在淋浴間內側,借用洗澡時的蒸氣讓面料舒展開來。
我從楊瀾的「敬衣」,領略到她的「敬業」。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女人花時間在穿衣上,用於鑽研業務的精力就少了,但我一定要反駁。有實力的女人往往更會打扮,女人注重著裝就是一種職業化的表現。在我看來,穿衣好看的人,並不是那些買得多、買得貴的人。
正如時尚主編曉雪在《優雅》一書中這樣說:「最不會穿的女人,會把一身 Logo 穿在身上,再漂亮也是人家 Logo 的本事,不是人的本事。聰明女人要學會藏起 Logo 的光芒,讓自己發光。」
我越來越佩服這些把衣服穿出靈魂的人。比如瑪麗蓮.夢露,她能把鉛筆裙穿出無與倫比的韻味。夢露除了擁有天賜的好身材,還有她刻苦訓練的「夢露步態」—據說是削掉一隻高跟鞋後跟的四分之一英寸後,呈現出的走路姿勢。有位導演評價說,夢露只須簡單地邁幾步,就比大多數演員說六頁臺詞蘊含更多意義。
再比如貝克漢的妻子維多利亞。看到貝嫂的街拍,我覺得她就是天生的衣架子,她從來不會有身材走樣方面的困擾。有次看到她在社交網站上晒出一組自己側臥在沙發上,將腿高抬在空中的照片,看她輕鬆的表情,估計平時抬腿早已成了習慣。
又比如政治學學者劉瑜的媽媽。劉瑜媽媽說,當年下鄉勞動的時候,一切講究穿著打扮的行為都可能被批判為資產階級習氣,但是她實在太愛美了,於是想出一個法子:「做件花襯衣,然後把領子翻出來。」
劉瑜這樣評價她的媽媽:「當年在一片灰黑藍中翻個花領子的我媽,比今天渾身名牌的女星還要時尚。」
以前公司某位新員工,是個女孩,第一天報到時,穿了一套職業套裙,但說話畏畏縮縮,讓人有種借穿了媽媽的衣服的不適感。但隨著她在工作上逐漸獨當一面,業務能力配得上衣服的價格標籤後,她的職業套裙像是為她量身打造的戰袍,塑造了一種走路帶風、氣場全開的氣質。
你看,這些穿衣好看的人,無一不是把對美的執著、對生活的熱愛、對自己的信仰,統統穿在了身上。穿衣越來越好看的女人,從外表看,是身材、膚質、儀態的全方位進步;從內在看,是自省、自知、自信的立體化昇華。
我相信,一個穿衣好看的女人,遠比你看到的更加好看。
(本文摘自《當你又忙又美,何懼患得患失》,方智出版,梁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