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方法的關鍵是在你自己身上。你必須相信自己、相信對方能夠成才,否則動用再多技巧,也發揮不出成果。
假訊息大功效
心理學家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做過一個知名的實驗。他以小學生為對象,進行智力測驗。過程中他動了一點手腳,他隨機挑出幾個小朋友,然後告訴孩子的導師,這幾個小朋友有很了不起的天份。
心理學家都這麼說了,導師當然會特別關注那幾個小朋友,對他們的能力抱有期待。結果一年後,那些孩子的成績真的突飛猛進。
明明是隨機挑選的假名單,但老師的期待產生了實際的成效。為什麼老師的期待,真的能提升小朋友的成績呢?
事後分析發現,老師的期待不會像魔法一樣,馬上作用在小朋友身上,而是老師的日常行為會產生變化。
當我們認定某個人很有潛力,會放手讓對方思考如何達成目標(本章第三篇宗旨),不會一下就要求對方發下豪語(本章第一篇宗旨)。同時,我們在口頭指導對方之餘,還會讓對方觀摩成功的案例(本章第七篇宗旨)。替對方釋疑也是先從結論講起,不會多說贅言(本章第八篇宗旨)。
遇到太困難的課題,我們會教對方先從簡單的做起(本章第四篇宗旨)。之後盡量用鼓勵的方式,稱讚對方做事的態度(本章第六篇宗旨)。
一開始就相信對方的能力,本身也會很自然地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羅森塔爾的實驗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導師本身對學生的期待,改變了導師平日培育學生幹勁的方法,於是小朋友的成績真的進步了。
順帶一提,羅森塔爾的實驗也印證了另一個結果。如果一開始就認為對方辦不到,不抱任何期待的話,那麼小朋友的成績真的會下降,這是很恐怖的事情。
羅森塔爾在第二次實驗中,設定了兩個對照組。一個是成績好的班級,另一個是成績不好的班級。然後,他同樣提供導師虛假的訊息。只不過,這一次他把成績好的班級說成「成績不好的班級」,成績不好的班級則說成「成績好的班級」。
兩班的導師也真的相信這個訊息,結果真正成績好的班級實力大幅衰退,成績不好的班級實力卻大有長進。不被大人期待的孩子不僅可憐,成績也確實會下滑,這是很現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