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說得也是」這句話同時也是肯定、接納任何狀態下的自己,貼近自己,給自己一個緊緊的擁抱。
為了彼此能放心地交談
事實上不僅是家人之間,不少人在家人以外的人際關係中也無法立刻說出這句貼近對方感受的「說得也是」。
比方說,你說:「那時我本來想○○。」
對方回應:「是喔……。真不好意思,我沒注意到……。那時沒能聲援你,對不起。」
如果是這樣的對話,心情會怎麼樣?這種情況又是如何呢?
「不要答應別人自己做不到的事。」
「你說得沒錯,對不起。」
「也許是我多管閒事,但我覺得你的計畫好像排得太滿了。」
「是啊,我自己也這麼覺得。現在才發覺自己輕易答應人家太多事。謝謝你提醒我。我會努力信守承諾。」
不妨像這樣一邊考慮對方的心情一邊交談吧。這樣一來,是不是彼此就能放心地交談呢?
居然要我先讓步,真可笑!?
「可是是對方不好。不管怎麼說,他要先為過去的事好好跟我道歉才行」
「如果他真的覺得有錯,理當先改正態度。憑什麼非要我先那麼做不可?」
「我現在回想起來還是很生氣。氣對方做了那麼過分的事,也氣自己不爭氣。事到如今已沒有必要修復關係了」
「更何況根本不會有好的結果。從至今為止的整個過程來看,我一點也不覺得對方會願意回應這樣的對話。豈止不回應,恐怕只會得寸進尺吧?」
也有人會像這樣執著於與對方的輸贏、試圖消除長年來的心頭之恨,而期待對方會先改變。
確實,一旦心靈受傷,一時之間也許不會想贊同、理解對方。心情上沒有那分餘裕也是很正常的事。
除非先消除過去的傷痛、怒氣、憤慨、懊惱……許許多多這一類的負面情緒,否則恐怕很難向前踏出一步。
感知並理解「當下的自己」
不能原諒自己的人、不能接納自己的人,很難原諒、接納他人。因此,在體察對方的心情之前,要先體察自己的心情,否則說不出「說得也是」這樣的話來。
所謂體察自己的心情,就是告訴自己:「現在,我對父母的怨恨之情又再次湧上心頭。可是,也難怪我會怨恨。畢竟長久以來我已傷痕累累,理當會憎恨」要像這樣體恤自己的心。
或者,自己此刻正感到不安、害怕、失去自信,就要想:「喔,原來我現在是這樣的感受。是啊,就是這樣沒錯」無論是怎樣的自己,都要接納「當下的自己」。
其實「說得也是」這句話同時也是肯定、接納任何狀態下的自己,貼近自己,給自己一個緊緊的擁抱。
我想,這對母女最由衷渴望的應該就是自己肯定並接納「當下的自己」吧?
當自己能夠打從心底對自己說出「說得也是」時,一定會慢慢地走出過去的自己,自己「『想要』更重視當下的自己」,而不是要求對方滿足你。
(本文摘自《不彆扭的練習:人生再苦,只要活在當下、無愧於己,那就夠了!》,台灣東販出版,石原加受子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