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希望以覺醒的方式過人生,全然感受悲傷和喜悅,你就必須學會放手。你必須能夠對你曾有交流的人事物說再見,以便能迎接即將出現的新人事物。
如果你投入了大量精力要讓自己變得夠好(對大多人來說,夠好意味著讓自己變得好到必定能夠被愛),實在很難說放手就放手,很難就這樣放棄一個其實不可能達成的計畫。如果這計畫已經持續很多年了,談放棄尤其困難。
打個比方的話,這就像花很多錢投資一家公司,它承諾讓你整個後半輩子都高枕無憂。你就快失去信心時,忽然得知必須再投入更多資金才能讓公司順利運作。
打從你決定把資金(精力)從你口袋放到公司口袋的那一天起,你可能就知道你投資錯誤了,這可能使你為在這方面虛耗的人生而感到悲傷。但如果你還是繼續不斷投入精力,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你就能逃避這不愉快的真相和你自己的悲傷。
你用來主導你人生的策略和規則,並未達成原本所希冀的結果,而且永遠也無法達成,認清這件事可能既令人錯愕又令人無法承受。光是發現還有其他能更讓人滿足的生活方式,就可能引發悲傷,不過這同時也是通往更讓人滿足的生活和更多快樂的途徑。
以下是一個例子。
安妮很早就成為人母,也決定繼續當個家庭主婦。雖然她的生活經常孤單又無聊,她還是覺得自己無法忍受每天外出接觸人群八個小時。
到了三十五歲,她為了經濟因素不得不第一次出門找工作,她發現接觸人群讓她活力充沛,她的心情興奮到連她都快不認得自己了。
她當家庭主婦當了十五年,對於自己出門工作反而生活過得更好,她對這項新認知有點難以調適。為了保護自己不受這新認知的傷害,她在內心存疑了很長一段時間。
她告訴自己,八成只是新鮮感作祟,才讓這一切顯得有趣,且帶給她這份意料之外的快樂。
但漸漸地,她越來越能夠接受自己對於外出工作勝任愉快的事實,工作既賦予她新的活力,也對她的孩子有益。
長期下來,她的新快樂遠遠超過了過去十五年孤單歲月所累積的傷痛。
但一開始的時候,悲傷實在令人難以承受。而倘若你不善於處理傷痛,或一直以來都竭力逃避傷痛,其實會很想要回到舊模式,對新快樂抱持懷疑態度,試圖抹殺新快樂或將它徹底忘掉。
在這件事情上,我想原因就在於,很多人一直緊緊抓著舊模式和過時策略不放,唯有等到或如果他們夠幸運,遇到一場危機或其他成長機會迎頭痛擊時,才終於能夠找到出口並透過處理傷痛讓自己重獲自由。
如果你有個重大傷痛,卻一直避免面對,或一直還沒徹底處理,你遇到新的傷痛時,可能就會和壓力後創傷症候群患者再次回顧創傷時一樣的敏感。
幸好,在我們如今這年代,有很多機會可尋求專業協助,處理舊創傷,學習察覺自己的感受和應對人生中的未知數。
如果你希望以覺醒的方式過人生,全然感受悲傷和喜悅,你就必須學會放手。你必須能夠對你曾有交流的人事物說再見,以便能迎接即將出現的新人事物。
人生是瞬息萬變的,我們會遇到並建立種種關係。我們會分離,並必須透過處理傷痛讓自己重獲自由,以便在全新的關係中重新來過。
有時哭泣,有時歡笑。對於什麼能激起最大的喜悅或最深的傷痛,我們大多時候無從掌控。但如果你善於放手,並能透過處理傷痛讓自己重獲自由,面對人生的艱難,你便已有萬全的準備了。
(本文摘自《我只是假裝不在乎:《高敏感是種天賦》知名心理諮商師教你脫下「自我保護」的社交面具,享受正向的人際關係》,平安文化出版,伊麗絲.桑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