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武漢肺炎平均感染3人、併發症狀多恐致命...如何預防病毒?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最有效

武漢肺炎平均感染3人、併發症狀多恐致命...如何預防病毒?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最有效

2020-02-26 10:32

肺炎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3名,更勝腦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腎病變等。到底肺炎有多可怕?2019年年底,中國武漢出現不明原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迅速延燒全球,嚴重程度不下2003年那場世人難忘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經證實,武漢肺炎病原體與SARS同屬冠狀病毒,兩者雖相近但致病表現並不完全相同,如今已定名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隨著疫情的延燒,從一開始的完全不了解,到現在由醫界與科學家抽絲剝繭,慢慢露出治療曙光。曾於2003年參與第一線抗SARS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醫師顏慕庸形容,新型病毒就像人類面對戰爭的迷霧( Fog of War)一般,對敵人愈了解,才能有效遏止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傳播感染,「台灣的防疫與醫療實力足夠,民眾不需過度擔心。」

肺炎是導火線,會使共病惡化甚至死亡

 

肺炎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始終位居前幾名,另根據衛生福利部於2019年6月所公布的數 字來看,2018年因肺炎死亡的 人數與2017年相比更有增加趨勢。到底,肺炎有多可怕?

 

依統計數字來看,肺炎確實令人擔憂,但其實統計中歸因肺炎的範圍很廣,包括社區型、院內型,或因醫療照護行為所引發的肺炎等都涵括在內。

 

台大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古世基解釋,如果單純只以肺炎來看,社區型肺炎致病原體最大宗仍以細菌為主,平均致死率不高;若是從族群來看,人口高齡化,加上有慢性疾病,惡化到需要住院或進加護病房者,死亡率約5∼10%,「肺炎本身會影響身體其他器官,同時也會誘發共病變得更嚴重,最後的結果就是死亡,因此肺炎可說是催化劑與導火線。」

 

肺部是人體重要的呼吸器官,當肺部功能不好時,不只影響氧氣供應,也會連帶影響全身水分代謝、血液循環及免疫系統等功能,對健康的傷害極大。顏慕庸提醒,65歲以上的老年人、5歲以下的幼兒,以及因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好等,而使免疫系統功能減弱或不完全時,若不幸感染肺炎,引發重症或死亡的機率就會增加。

 

細菌性肺炎vs.病毒性肺炎

 

會導致肺炎的病原體,包括因細菌感染如肺炎鏈球菌,或其他類如黴漿菌、披衣菌等,以及因病毒引發的如A型流感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以及冠狀病毒等。

 

2003年的SARS,以及曾在韓國及中東地區爆發的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感染症),與如今疫情蔓延的武漢肺炎,都屬於因冠狀病毒所引發的肺炎病症。

 

古世基表示,典型的肺炎表現,若是細菌性肺炎,主要是細菌於呼吸道上皮及肺泡內產生發炎反應,症狀主要是劇烈咳嗽、痰量多且偏黃;而病毒性肺炎的初始症狀可以不明確,有時候會像流行性感冒般,有上呼吸道症狀如喉嚨痛、發燒、喘咳等,但兩者都可能會出現發燒症狀。

 

而臨床上可見,有時病毒性肺炎也會引發續發性細菌性感染,可說是共存與先後關係。由於病毒性肺炎症狀並不具特異性,因此這次的武漢肺炎,短時間內就難以從症狀來做判定。

 

顏慕庸指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排序有80%與SARS 相似,然仍有15∼20%的差異 性,好比說,SARS是有發燒及咳嗽症狀後才具傳染力,但以目前的資料觀察,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於症狀發生前潛伏期或輕症就具傳染力,對於防疫上確實是項挑戰。

 

不過,從防疫的角度上看,發燒仍是一項很重要的篩檢項目。「早期國內外研究認為,體溫超過37.3度以上就有 98%的傳染力;國內醫療院 所普遍以37.5度為發燒篩檢標 準,而今多改為38度。」顏慕庸說。

 

古世基表示,以疾病的傳染力來看,病毒性肺炎以飛沫傳染為主,傳染力較細菌性肺炎為高,若拿SARS與武漢肺炎 相比,SARS的平均感染傳播係數約一點多到二左右、新型冠狀病毒推估在三左右,也就是說,一個武漢肺炎患者在易感染的人群中,平均能感染的人數是三人。

 

治療病毒性肺炎, 有機會研發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苗

 

目前針對細菌性肺炎的治療,仍以抗生素為主;對於病毒性肺炎若是因流感病毒所引起,也已有抗病毒藥物可使用,其他則以支持性療法、維持器官功能為主。

 

古世基說,臨床上若診斷為肺炎,即使無法確定是細菌或病毒所引起,都會考慮先投以抗生素治療,以控制感染,等到檢驗結果出來後,再調整後續藥物的使用方式。

 

至於新型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目前仍無被證實有效的治療藥物,不過顏慕庸說,國外已有研究認為HIV藥物(蛋白質抑制劑)可用於新型冠狀病毒的治療,但實際治療效果仍待觀察。

 

古世基也提及,過去對於SARS、MERS、伊波拉病毒等治療用藥仍在研究發展之中,雖然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並沒有明確的治療指引,但如今國內已成功分離出病毒株,未來都有機會研發疫苗、治療藥物與檢驗試劑等。

 

勤洗手、強化免疫力,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的關鍵

 

面對一波波來勢洶洶的肺炎疫情,到底該如何防疫?顏慕庸表示,國內醫療院所的防治工作以TOCC為基準,會確實詢問並記錄包括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 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 (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 (Cluster)等資訊,民眾不用過於擔心。

 

他建議,個人做好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是降低病毒傳染最主要的方式,至於肺炎鏈球菌、流行性感冒都已有疫苗可供預防,若為高風險族群,建議可考慮接種疫苗。

 

「勤洗手,則比戴口罩來得更有效!」顏慕庸強調,在病毒的防疫上特別要警覺環境媒介傳播,因此出門在外,最好不要亂碰亂摸,也不要經常揉眼睛、鼻子等部位,且自外部返家前,一定要記得勤洗手,才是最好的預防方式。

 

洗手步驟包含簡單的濕搓沖捧擦,搓洗範圍包括手掌、指頭、指縫、手背和手腕,至少20至30秒,差不多對自己唱兩次生日快樂歌的時間,洗手後並擦乾雙手。】

 

另一方面,加強免疫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包括維持正常作息,睡眠足夠、飲食均衡、多曬太陽、少點壓力等,保持身心靈平靜,才是戰勝疫情的關鍵,「不必要的恐慌只會降低免疫功能,心境平和,做好個人衛生習慣,就能安然度過這一波肺炎疫情。」

 

強化免疫力可吃蒜頭、洋蔥、蔥、韭菜、薑,此類帶有辛味的物質,有提升肺脾運作、強化免疫力,展開人體防禦的作用,但仍要適可而止,以免過量造成腸胃道的刺激。】

 

本文摘自今周刊特刊<肺炎完全自保對策>

 

到了現任市長柯文哲任內,洪致文不顧當時台灣興起「白色力量」,毫無避諱地批柯市府的西區門戶計畫是「設計師的浪漫」與「偽文青的想像」,使洪與其他文史團體遭柯文哲戲謔為「文化恐怖份子」。

 

洪致文近年所發動的最強大「恐怖攻擊」,是針對亦敵亦友的台鐵局。他在著作《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中感嘆:「這一役非常辛苦,是鐵道文化資產保存上最艱辛的一次。」他口中的戰役,就是他爭取後留下的這片土地:「台北機廠(北廠)」。

 

爭取台北機廠「存活」  炮轟政府「賣祖產補虧損」

 

一九三五年啟用、占地近十七公頃的台北機廠,位於松山文創園區與京華城之間的精華地段,是台灣規模最完整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見證台灣鐵道發展史,但台鐵二○一二年將維修廠遷至桃園楊梅富岡基地後,北廠這塊「金雞母」,被台北市政府與台鐵局規畫開發為商辦、住宅。

 

眼看北廠即將被政府「瓜分」,著有逾二十本鐵道研究書籍的洪致文,自然難以接受,靠著長期研究的知識,不斷奔走於文資、都審等會議中;他甚至還曾炮轟,政府賣文化資產補貼台鐵虧損的政策是「賣祖產的不肖子孫行為」,字字句句都毫不留情。洪致文的「恐怖行徑」引起公民團體關注,再加上管碧玲與時任立委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大力聲援,逼得文化部在一五年三月十五日召開國定古蹟審查,十四名審議委員一致同意,將北廠全區列為國定古蹟保留。

 

一路走來,身處體制外的「師範大學地理系洪教授」一向炮火猛烈,被官方視為頭痛人物。但也因為他長期對文資的堅持與執著,一七年文化部進駐台北機廠時,立刻找上洪致文討論,如何運用這項文化資產,並達成設立鐵道博物館的共識;今年八月十三日,行政院核定設立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時,洪致文理所當然成為鄭麗君第一個想到的主任人選。

 

接獲徵詢當下,洪致文不禁自問:「我向來在民間發聲,進入籌備處得管理這麼大的計畫,做得來嗎?」但這個問題沒有困擾他太久,他認為,自己長期參與北廠保存、研究,了解博物館未來發展方向,應不會慌了手腳,因此九月十七日在臉書上宣布,他將「承擔這個許許多多人曾經努力與倡議數十年,建構台灣鐵道博物館的重任。」

 

雖然洪致文接掌的是數十年來全心投入的領域,但從體制外的「恐怖份子」轉進體制內,甚至還得和自己過去撰文痛批的政府官員攜手合作,執行保存車輛、規畫鐵道展覽等業務,角色如何轉換調適,成了他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與洪致文「交手」超過二十載的台鐵機務處處長宋鴻康就認為,洪致文忽然從「在野黨」變成「執政黨」,未來勢必會比較辛苦。

 

「我好像不是體制內,也非體制外的人,我現在進行的任務,就是這幾十年來做的事啊!」布達儀式隔日,洪致文在同一地點接受《今周刊》專訪,脫掉西裝、身著工作服的他,完全擺脫了前一天的緊張尷尬,對於身分轉換,顯得老神在在。

 

但笑望碩大廠區的洪致文,回憶過去幾年的衝撞,從起初不知能否救回這座古蹟,到能在二○二六年將北廠轉型成為國家鐵道博物館,仍覺得一切有些不真實:「我從沒想過有這天,我們以為有個地方擺放火車一、二十年就不錯了,怎麼敢想到有機會成立鐵道博物館。」

 

但回到現實,洪致文聊起如何打造他理想中的「活的博物館」時,幾乎不需要草稿,畢竟這些想法,早已深深埋藏在他腦海中數十年。

 

記者安排他在組立工廠拍照時,日本的臥鋪列車車廂、被稱為「藍寶寶」的柴油客車,靜靜地坐落於廠中,廠內的油漬、器具依舊,彷彿時空凍結,不少人希望就此保留原貌,他搖搖頭地說:「這不是我想要的氛圍,我希望它們不是標本。」

 

打造「活的博物館」  「被觀看者」也是「目視者」

 

洪致文環視廠房解釋,火車不僅是「被觀看者」,也是連結線型空間的「目視者」,既是活歷史,就需動態展示、會說故事。「你看這幾台藍寶寶,流線型外觀可展現三○年代的設計思潮,二戰後又被配合克難運動變成『克難號』;一九五六年後又轉型為『飛快車』,車上的『飛快車小姐』成為女性在鐵道職場的代表。」

 

  • 克難運動:1950年,台灣面臨風雨飄搖,政府發起「克難運動」,讓社會充滿克難、簡樸風氣,一切從簡、度過難關。

 

洪致文比手畫腳,強調一輛車可講設計、歷史、女性勞動史,展區只需每幾個月更換主題,就可說不同的故事、吸引民眾、穩定收入。「這是台北機廠誘人之處,不像國外只是擺一堆火車的常設展,不是『木乃伊火車』。」他閃爍著期待的眼神,此刻的他不是「籌備處主任」,反像是純粹熱愛鐵道、到處追火車的男孩。

 

儘管擁有豐富的鐵道知識與滿腔理想,但一起推動鐵道古蹟保存的文化部主任祕書陳登欽,談到「執著」的洪致文,嚴肅地說,洪致文如何在博物館內把歷史講得有趣,讓一般民眾接受是項大挑戰,「他需把高度知識落到凡間。」

 

但○二年就認識洪致文、現為《鐵道情報》總編輯的打狗鐵道故事館館長古庭維認為,洪致文了解全台的文化資產,也長期與台鐵合作,即使籌設博物館得和各方人士打交道,還需緊盯計畫進度,「但他長期嚴謹考據鐵道文史,加上抗壓性高,即使挑戰很大,也能沉穩面對。」

 

就像他在布達儀式宣示:「我相信,只要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國家鐵道博物館這班列車的汽笛,一定很快會響起。」早在這條路線上從未離開的洪致文,才正帶領籌備處「空窿、空窿」地駛進名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那一站。

 

鐵道文化籌備局

▲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中)做出鐵道人員「指差確認」手勢,宣告籌備處正式啟動。

延伸閱讀
武漢肺炎》沒症狀也可能傳播病毒嗎?醫師分享4大必知:出現類似流感發燒、咳嗽、喘三前兆要小心
武漢肺炎》沒症狀也可能傳播病毒嗎?醫師分享4大必知:出現類似流感發燒、咳嗽、喘三前兆要小心

2020-02-21

武漢肺炎》「病毒」和「細菌」最怕免疫力高!研究證實:謹記這5招,抗感染、傳染、排毒最有力
武漢肺炎》「病毒」和「細菌」最怕免疫力高!研究證實:謹記這5招,抗感染、傳染、排毒最有力

2020-02-20

武漢肺炎》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怎麼做?秒懂完整防疫Q&A:「這樣」杜絕病毒最有效!
武漢肺炎》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怎麼做?秒懂完整防疫Q&A:「這樣」杜絕病毒最有效!

2020-02-19

武漢肺炎》出現咳嗽、喉嚨痛要通報隔離?家人出現上呼吸感染症狀,這2地方快用酒精、漂白水稀釋消毒
武漢肺炎》出現咳嗽、喉嚨痛要通報隔離?家人出現上呼吸感染症狀,這2地方快用酒精、漂白水稀釋消毒

2020-02-18

武漢肺炎》國內出現首例死亡好害怕?醫師:只要1個小動作,阻斷傳染途徑
武漢肺炎》國內出現首例死亡好害怕?醫師:只要1個小動作,阻斷傳染途徑

2020-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