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當時尚在高中就讀的女兒拿《82年生的金智英》這本書推薦我看。一口氣讀完之後,忍不住對她說:「這簡直就是我以前的日記本啊!被寫走了。」
文/諮商心理師林靜君
《82年生的金智英》書寫韓國社會重男輕女,女人在被要求以家庭、以他人為重下的環境下成長過程的點滴。據說,在韓國這本書引起熱烈爭議,女藝人公開表示讀過此書,即成為網路公審與攻擊對象。
此書情節描述平淡樸實,並未刻意煽動煽情,引發韓國性別歧視議題的後座力,以及網路所展現露骨的仇女言論,著實令人驚訝。
日前到東京旅遊時,看到《82年生的金智英》在書店陳列的宣傳上,強調此書在台灣受到歡迎。對照韓國年輕人的反應,深感台灣這麼多年性別平權的努力,是有一些成效。
結婚後,妳只是某某媽媽、某太太嗎?
讓我更進一步關心的是,1980年出生的嬰兒迄今已是年過40的中年人了,這些在父權威權下成長的女人們,現在過得如何?
在父權體制下,要求絕對的服膺權威,女人被要求以奉獻為美,以溫良為傲,被期許要當個好女兒、好太太、好媳婦、好媽媽。而所謂的「好」強調的是付出,是配合,有時是犧牲。
所以,步入婚姻之後,許多女人都是為了子女、老公、家庭而活,習慣的身分是XX媽媽、X太太。
付出、犧牲、奉獻是些社會對女人稱許的評價,也強化了女人的被需要感。
沒有孩子、老公之後,我到底是誰?
但是,當子女長大離家,當母親、太太的角色降低甚至消失之後,一開始可能有鬆一口氣的解脫感,但隨之而來的是沒有照顧對象、沒有被依賴的人,突然不知道要做什麼,還要面對「角色」被剝奪之後的失落感。
在一次空巢小聚的私人活動裡,幾位女士坦露自己失去角色的感受。說時,或是語露委屈或是神情微怒,更多是無奈。這種複雜的心情,是同路人才能懂的幽微苦楚。
簡單摘要幾句:
「覺得自己愈來愈沒用。」
「根本沒有人在乎我。」
「女兒要我愛自己,不要管別人。但什麼是愛自己?」
「媳婦要我兒子勸我這老媽,人要培養自己興趣、要懂得為自己而活。顧家就是我的生活,有錯嗎?說得好像我賴著他們一樣。」
「如果沒有我做得半死,一家子能有今天的好日子?」
總結來說,大家意識到:
過去,被要求要犧牲自己的需求,以成就家庭社稷。
現在,「無法做自己」被當成無能與累贅。
所幸,大家也意識到應該要思考的是人生過半,接下來呢?
女人空巢期後,2個方法把自己找回來!
女人該如何面對這個問題?如何把自己找回來?怎麼做,才能找回發自內心、真正的快樂?
就像找東西一樣,我們會先把遮蔽物拿掉才找得到東西,「找自己」和找東西的原理一樣,先把障礙物拿掉,就會容易許多。
我觀察阻擋女人感受自在的兩大障礙物,一是討好,二是批評與抱怨。
當我們忙著討好,忙著抱怨,就無法有餘裕看到自己。新的一年開始,建議可以將這兩個動作當成為自己生命花園除雜草。
1. 停止討好
家族治療薩提爾模式中有一個方法,是將人的溝通類型姿態,用肢體的動作表達出來,其中「討好」的姿態是單膝高跪,雙手前伸向上,仰頭望向對方,身體姿態有如在向對方乞憐。
總是想要討周邊的人歡心,總是要求自己要當好人,但多半時候別人不一定領情。
花5分鐘的時間練習,感受身體維持在討好的姿態裡有多不舒服。當人在討好時,心理上的不舒服就是如此難受,只是常被忽略。
一昧討好,委屈了自己,被對待的人其實也無法悅納。
不要壓抑自己真實的想法,直接表達出來,一開始自己會不太習慣,身邊的人甚至會錯愕,覺得妳變了。但這就是讓自己不再委屈討好的第一步,以心理姿態來說,就是不再跪著求回應,而是站起身來,和對方平等相待。
試試看,妳會發現不刻意討好別人,反而讓彼此都舒服。
2. 停止抱怨
抱怨是有毒物質,先毒到的是自己。研究顯示,人在抱怨時會激發壓力賀爾蒙,造成身體的負面反應,影響到免疫系統,危害身體健康。
但麻煩的是,抱怨時我們會認為自己只是在說事實,並不會認為自己在抱怨。所以,要如何停止抱怨呢?
我自己運用的方法是,開口前先自問「這樣說對誰有好處?」說話或處事,最高之處是利己利人,如果不利己又不利人,還執意要說那就是蠢,如果利己但不利人,則要衡量後果,不利己但利人,則要評估代價。
當能做到不討好,不抱怨時,「我就是我」的輪廓會更清晰,不用等人來愛,給自己的關心夠用,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