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求助於曾經幫助過的人時,毋須任何籌碼,該幫忙的人自會出手,有心無力的人也該感謝。這樣,人際關係才會回歸到交情,而不是交易。
此時,再好的關係也會撞上冰山。
我們都知道幫忙是一種情分而不是義務,哪怕你曾經幫助過對方,也不能要求他按照你的條件給予回報。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別人有困難的時候,借人一筆錢,這是一種良善,也是人情。
但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不能同樣要求對方也借你這麼多,要根據對方的經濟條件,而不是你需要的條件來提出請求。
朋友李蕊最近找我訴苦。
她的婆婆很能幹,以前經商賺了不少錢,家裡的房子和車子都是她買的。李蕊和丈夫結婚後手頭緊,婆婆還金援過他們。
李蕊也知道,自古婆媳是冤家,所以她盡量多回報婆婆。
婆婆給的錢,她堅持要求丈夫和自己一起還清。家裡狀況好了之後,她逢年過節也會送東西到婆婆那裡。一來二去,婆媳關係倒也不錯。
但後面就出了問題。
婆婆希望夫妻倆再生一個兒子。李蕊堅決不同意,她覺得有女兒已經夠了,不想再受罪。
李蕊的丈夫也識相,跟母親說:「生孩子是我們的事,她不願意,我也沒轍。」
所以,婆婆就把火力轉移到李蕊身上。一下講道理,一下苦情戲。李蕊則無動於衷,軟硬不吃。
婆婆無奈,開始道德綁架:「你們倆結婚的時候,我也沒少幫忙,這次就當作是成全媽媽,我做夢都想抱個孫子。」
就這樣一句話,讓李蕊爆炸了。
她本來就因為欠婆婆的人情而膽戰心驚,現在婆婆拿感情來逼迫便觸碰到她的底線。兩人原本和和氣氣,就因為這一件事,鬧得非常不愉快。
我見過太多動不動就揮舞人情大刀的人。在我看來,這種拿人情當籌碼的事簡直太可笑了—欠你人情,難道就得任你宰割?這哪是人情債,分明比賭債還可怕。
其實,任何一段關係最終都會回歸平衡,它會在一次次順其自然的交往、麻煩中,讓雙方都得到幫助和補償。
當你求助於曾經幫助過的人時,毋須任何籌碼,該幫忙的人自會出手,有心無力的人也該感謝。這樣,人際關係才會回歸到交情,而不是交易。
(本文摘自《好關係是麻煩出來的:寫給每個人的社交能力書》,方智出版,格子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