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願意把對方或自己當成一個人,而不是某個「身份」或「角色」,或許,我們就有機會不再被對這些身份或角色的期待給困住了,也就有機會釋懷了。
「人生有夢,逐夢踏實!」這是一句大家都聽過的話。
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有朝一日,可以成為一位飛行員。其實,我長那麼大了,也曾經有過兩次機會是可以實現我想飛的夢想,但最後卻總是無法如願。
第一次,是當我還是軍校生,接受分科專精教育時,陸軍航空飛行指揮部曾經來到學校甄選飛行員。當年,我的身高是183公分,理論上並沒有超過標準,但當時的航空隊輔導長說,我戴上飛行盔後會頂到機艙,於是,我就被刷下來了。
第二次有機會成為飛行員的時候,是我退伍後去念大學時。當時華航正招募飛行員,但面試那天,正好學校要考試,我掙扎許久,最後還是黯然放棄。
時隔多年,終於,日前,我在航空公司任職的官校好同學安排下,「飛」了一趟台東機場。
飛行,真是不簡單。
初上駕駛座的我,得手腳併用,並在同時間留意儀表板上的所有數據,包括高度、速度、油門收與放的拿捏,又得注意機艙外的天際線、機場方向位置…,最後,我飛了二趟,才安然「降落」在機場。但是,摸摸我的背,卻全已溼透了。
當然,這所有的飛行動作都只是在模擬機上完成。然而,即使只是模擬機,但我全然享受在有如親駕方向舵的真實感受,想像自己就是一隻鳥,自由的遨翔在天際之間。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但很遺憾的是,不是所有的夢想,都可以有實現的時候。
而在「關係」裡呢?則難免會有些個期待。這些期待,包括對自己的、對別人的,還有別人對我們的。
有人說,「人因夢想而偉大」,而期待呢?如果我們的生命中沒有任何期待,難免就會因此而平淡無味,事實上,也因為我們有期待,才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所以,期待,不是壞事,但有時候,當我們緊抓著期待的時候,可能就會因此讓我們的生命受苦了。
有些朋友,之所以會來求診,常常就是因為他們尚未滿足的期待,和隨之而來的即時反應,讓他們對當下的生活感到痛苦。
有個媽媽,成長過程中,一方面看到自己的媽媽是如何地照顧家人,一方面,她的媽媽不時耳提面命地叮嚀她,要怎樣做一個「好」媽媽。
所以,當她有了自己的孩子,有了「媽媽」的這個身份及角色之後,所有的心力,就都放在孩子的身上:深怕孩子不快樂、努力地盯著孩子的一言一行,即使孩子都成人了,當孩子晚歸時,都還是會繼續地奪命連環扣,詢問孩子在哪裡?為什麼孩子那麼晚了還不回家…?
這個媽媽深怕家庭氣氛不和睦,會因此讓外人認為她這個媽媽是失敗的,所以只要家中成員一有不愉快或者紛爭,就會努力地討好每個人,討好先生、討好孩子…。
期許自我要做個「好媽媽」、期許被人認定是個「好媽媽」的結果是,親子關係就因此出了嚴重問題,孩子不領媽媽的情,媽媽也感受到極度的挫折…,情緒緊繃到了極點的結果,就爆發了,又引發了更大的親子衝突;而因為和先生對孩子的教育態度不一,也造成夫妻關係的緊張。
同樣地,也因為帶著自己對媽媽角色的期待,因此對於別人是不是一位「好媽媽」這件事,就會不自覺地戴起了放大鏡去檢視對方,久而久之,也造成她與其他媽媽們關係上的緊繃。
其實,從我們的童年開始,每一個人每天都在處理期待。在一個普通的生命循環裡,多數的期待也許都被健康而滿足的方式處理了。
然而,有些未被滿足的期待,卻可能因此而觸動了當事人一些即時反應的感受,例如:受傷、憤怒或者恐懼…。
每個期待的背後,說著的也是當事人內心的某個渴望。
有個女孩,給自己列了很多的清單,清單上頭寫著很多想要完成的事情。其中有一條是:想要一個人出國一、二年,過自己想要過的生活。
既然期待是生命中的必然,那麼,我們要如何處理心中那些尚未滿足的期待呢?
首先,或許就是「放下那些尚未滿足的期待」。
當然,要放下自己心中想要的,難免會感到失落,但失落感是正常的,也是合理的,所以,我們可以做的,是無需要逃避它,而是學習接納自己這份失落,並欣賞自己所擁有的,和自己。
如果放不下,那就試著「找出滿足自己那些尚未滿足期待的方法」。
現實生活中,誠然,我不見得有機會駕駛真實的飛機,但我很感謝我三十年好同學的協助,完成了我「飛行」的夢想。
當然,你也有權「決定依然保有那些尚未滿足的期待」。
但是,接下來就得思索:可能付上的代價?或者說可能有的「好處」?
一個人會緊抓著期待不放,或許有心理學上的所謂「次級獲得」。例如前面提到的「好媽媽」---當事人實現了自己做為一個「好媽媽」角色;以及外人對當事人的讚許。
或者,就「回到自己的渴望的層次」。
就像遠赴日本住上一個月的這個女孩,藉著離家,滿足她內心「想要自由」的渴望。
最後一個處理尚未被滿足期待的方式,就是,我們可能需要尋求一些協助,幫助自己去處理可能的一個舊有的信念。
我在高中畢業後決定去念軍校時,曾經想過,自己大概就是幹到廿年後領終身俸退伍為止吧。但等我服役六年期滿前,忽然覺得,自己真的不是那麼想在軍中終老一生。總覺得自己還是可以試著尋找軍中生活以外的天空。
於是,在當年,我就去尋求一些專業的協助,探索我原本的思索是什麼?然後試著為自己找出其他的可能性,很幸運地,老天眷顧,在我不惑之年,找到自己人生下半場的志業。
親愛的朋友,您的期待或者夢想是什麼呢?
你/妳如果還有夢,我個人真的會很鼓勵你們去逐夢,但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我們都得學習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至於如何面對「萬一期待一直無法實現」這件事,也許有個方法可以參考:那就是,把對方當成一個「人」來看吧。
既然是人,就一定會有不完美的地方,你/妳是、他/她是,而我呢?更是。像我,就常會做些豬頭事,把我老婆氣個半死。
當我們願意把對方或自己當成一個人,而不是某個「身份」或「角色」,或許,我們就有機會不再被對這些身份或角色的期待給困住了,也就有機會釋懷了。
當然,這是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的功課。
記得:即使做得不好,也不代表失敗,而是「我們正走在讓自己更好的這條路上。」
(本文獲「杏語心靈診所」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