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說個好消息。我們「不必」去依附。其實有更好的方式,那就是「放手」。剛開始可能很可怕,但最後對所有人都好。
凡事為他人而活,結果便是失去自我
我們可能習慣去依附,包括憂心忡忡、一直回應,而且忍不住想操控。也許與我們同住的人或所經歷事物,曾失控過。
也許採取執著與控制的做法,讓我們能使事情達成平衡,或者暫時讓情況不會變得更糟,所以我們便一直這麼做下去。也許我們害怕放手,是因為過去我們放手時,發生過可怕痛苦的事情。
也許我們長期以來一直都依附他人,凡事為別人而活,結果全然失去自己的生活。我們認為保持依附比較安全,至少在應對時我們知道自己還活著,或者當我們在執著、掌控時,自己還有事可做。
基於諸多原因,有些人傾向依附著問題或旁邊的人。他們不在意擔憂無法解決任何事情,不在意這些棘手問題根本少有解決之道,不在意自己因太執著,無法好好讀一本書、看電視或散個步。
不在意個人情緒因對方說的話或沒說的話而不斷起伏波動;不在意自己正在做的對別人沒有幫助!不論代價如何,我們還是會咬緊牙關,緊抓繩索,比過往還抓得更緊。
有些人可能甚至沒意識自己會抓那麼緊,有些人則可能說服自己抓這麼緊有其必要,並深信要這樣執著地回應特定問題或人,是別無選擇的。我常建議別再依附某個問題或對象,結果對方往往很害怕。「那怎麼行!」對方會說。
「我絕不能這麼做。我太愛他(她)了。我太在乎他,所以無法這麼做。這個問題或這人對我太重要了。我『一定得』繼續依附下去。」
我的回答是:「誰說你一定得這麼做?」
我要說個好消息。我們「不必」去依附。其實有更好的方式,那就是「放手」。剛開始可能很可怕,但最後對所有人都好。
(本文摘自遠流出版《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當我們為自己負起責任,就能真正放手,做自己》梅樂蒂‧碧緹著,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