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周二上午六點不到,天光微亮,政治大學體育場上已經聚集不少準備慢走的人群。現年八十九歲的劉瑞貞繞了兩圈跑道暖身後,在老同伴們用手機播放的音樂聲中,開始練起拉筋功,剛從台灣大學外文系教授一職退休的女兒劉毓秀也加入行列。
短短三十分鐘從頭到腳的舒展,將身體各處筋絡拉開。音樂一結束,老同伴們沒有一哄而散,繼續聚集在一起,分享著前幾天友人送的百年店家月餅,分發給每人羅漢果,簡短閒話家常後,再各自安靜離去。
這是劉瑞貞一天的序幕。
早晨運動完,她轉身往政大的風雨走廊前行,準備從山下走到山上後門口附近的傳統早市買菜。對一般大學生來說,這段上山約七、八分鐘路程常走得氣喘吁吁,但她穩健快速的步伐,連記者都差點跟不上。沿路,只見她直挺挺地走著,完全沒有佝僂駝背的老人樣。
「人看待生與死的態度,都是有學習方法的。」女兒劉毓秀看著媽媽健步如飛,滿臉笑意地說。在人生最有智慧、餘裕的年紀,母女兩人身心狀況都非常好,有時間談心、有時間相偕出遊,過著豐富溫暖的日子。
北歐作風的啟發,自理生活、走路吃力還是要出門
劉毓秀說,在二十多年前,她去了一趟北歐,看到當地許多老太太都親自上市場買菜,「我看到,有的推車菜籃有助行器功能,甚至把菜籃蓋子一蓋上,就可以坐在上面休息。」重點不在推車菜籃,而是她看到即使老太太走路稍微吃力,她們仍然不放棄出門購物,「自理生活」這個景象深深植入劉毓秀心中。
當時,劉毓秀父母已經退休,正討論該如何安排兩老的起居生活,「自理」就是她心中最高準則。「我不幫他們請全職傭人,也不跟他們住。」劉毓秀說,住在一起難免就會想幫父母做事情。「這些年來,有人罵我不孝,我心裡想,我不孝,但我父母的生活品質卻很好呢!」劉毓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