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回憶或收藏品,留存的分量記得要控制在八分、七分,甚至六分滿左右即可。老後的生活想要過得清閒、安穩,這樣做就不至於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困境。
帶有回憶的物品,留下多少才恰當?即使想「留在內心深處」,也得有個限度
近年來相當熱門的「斷捨離」概念,以一種生活革命的姿態,為日本人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省思的機會。
我請教了一些實際執行過這個做法的人,真正的「斷捨離」,是除了生活所需最低限度的物品之外,全都不能留下。我曾經看過完成整理的書桌抽屜照片,裡面真的只有兩、三本筆記本,以及剪刀和五個夾子,果然清空得十分徹底。
假如家中的每個角落都像這樣整理得幾乎空無一物,我想自己應該會感到寂寥吧?甚或還會覺得難受呢。
畢竟,五十年的人生就會留下五十年份、七十年的人生就會留下七十年份的足跡,不是嗎?或許有些人認為,將回憶「留藏在內心深處就好」,但是,將一些能夠喚起昔日生活點滴的紀念品、或值得回憶的物件擺放在客廳之類的地方,對於老年人的心境還是有重要的撫慰作用。
當然,再怎麼珍惜回憶也要有個限度,否則上了年紀後,要是讓「家中堆滿垃圾」可就不妙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如果要留,就只留下那些確實很重要的回憶物品吧。在心中掂好某個自我衡量的尺度,也不失為取捨的好方法。
孩子獨立、結婚、孫子出生和長大......五十歲、六十歲,甚至在此之後的人生道路上,還是會繼續出現許多重要的回憶啊。以照片或影像保存這些記憶時,也無需留存一大批,只要挑出決定性的場景或時刻。在記憶體裝置越來越方便的時代,懂得如何取捨,相對來說就更為重要了。
此外,無論是回憶或收藏品,留存的分量記得要控制在八分、七分,甚至六分滿左右即可。老後的生活想要過得清閒、安穩,這樣做就不至於讓自己陷入兩難的困境。
(本文摘自《活出醇美大人味》,方舟文化出版,保坂隆著,陳怡君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