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鈺與丈夫結婚多年,生了兩個小孩。平鈺與丈夫各自有工作,由於丈夫在外縣市工作,週末才會返家,因此照料小孩的責任,就落在了平鈺身上。
文/ 周慕姿
卡在婚姻的女人:離婚等於失敗
身為一間公司的主管,平鈺工作忙碌,加上要照顧小孩,且婆家在附近,公婆年紀又大,因此平鈺也擔起了替先生照顧公婆的責任。有時也會陪著公婆去看醫生、幫公婆買菜等等,每天都非常地忙碌。
在小孩上國中之際,平鈺無意間發現,丈夫居然有婚外情。
平鈺質問先生這件事,丈夫一臉無奈地說:「我一個人在外地工作,每天工作壓力都很大,想要打電話回來跟你聊聊天,你卻常常都在忙。跟我說沒幾句話,就說你要忙什麼,然後就掛斷我電話。我實在是很需要一個人陪我聊聊天,讓我有一個抒發的管道,而我跟你,實在是聊不來。」
聽到丈夫這樣說,平鈺覺得非常震驚。
自己為了這個家付出這麼多,還負起丈夫應該盡的責任,奉養公婆,結果換來的居然是丈夫的抱怨。
當平鈺回家跟父母講這件事時,媽媽居然還把錯怪在平鈺身上:「發生這種事,你老公固然有錯,但你也應該要反省一下。你為什麼要對他這麼冷淡呢?你就是都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上,沒有照顧你老公,你老公才會外遇。」
當平鈺說自己考慮離婚時,爸媽都極力反對:「你們都有兩個孩子了。你老公平常對你也還不錯,錢都有拿回家。男人一時被迷惑、走偏也是有的,你不要動不動就說要離婚。你離婚,有沒有想過孩子怎麼辦?別人會怎麼看你?以後你如果回家住,左鄰右舍會怎麼說?」
聽到父母這麼說,平鈺心情很複雜。
一方面是自己面對丈夫外遇的婚姻危機時,父母不站在自己這邊,還責怪自己沒有盡好妻子的責任。當自己對這個婚姻失望時,父母也不理解自己的痛苦,反而拿社會期待的那一套來壓自己。
但另一方面,平鈺也忍不住考慮父母所說的話。
「的確,如果今天離婚,必然會影響孩子。而且,如果我離婚了,別人會怎麼想?因老公外遇而離婚,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是失敗者?」
平鈺深深地感覺到,在這個年紀,身邊大部分的朋友都結婚了,若自己離婚,還帶著兩個孩子,感覺自己就和別人「不一樣了」,會有很多標籤貼在自己身上:「失婚婦女」、「女強人,所以沒辦法維持婚姻」、「她一定有什麼問題,所以老公才會外遇」……
平鈺突然感受到,這社會對女性的確非常嚴苛,而自己,是否有能力、有勇氣面對這些不公平的期待?
於是,幾經思考,平鈺決定不離婚,和先生各過各的。
她努力撫養兩個小孩,期待丈夫年紀大了之後,會「浪子回頭」,知道自己錯了而回歸家庭……
近年來台灣女性意識抬頭,女性比起以前有更多的選擇。但是,在我們父母的年代,甚至是現今,女性面對「離婚」的社會壓力,仍然比男性高出許多。
當社會期待男性成就高,女性則是「家庭要顧好」,因而出現「是否要離婚」的選擇時,女性更容易因為社會期待與壓力,為了孩子,為了周遭人的眼光,而吞下許多委屈,以保有這個「已婚」的身分。
甚至,認為這個「已婚」的身分,是自己的權利,是代表自己成為社會主流價值接納的一分子,而非一個「失敗者」的關鍵。
有的時候,有些女性不見得害怕面對社會主流價值,尤其是面對另一半出軌時,她們或許原本願意為了自己真正的需求與感受,而非為了社會期待或別人的眼光而犧牲,留在一段不滿意的婚姻裡。
但若身邊的人不支持,甚至認為「男人會逢場作戲是正常的,最後都是會回歸家庭的」;或把男人出軌、婚姻出問題的責任都怪在女人身上。
甚至認為是因為女人「在外工作太優秀,造成老公的威脅感或不顧家庭」、「都在家,像黃臉婆一樣,讓老公沒興趣」,使得女人似乎背負需要「維持家庭」、「維護關係」的「完全責任」,因此女人要吞下委屈,留在婚姻,似乎成為一種「必須」、「不自私」且「負責任」的選擇。
(本文摘自《他們都說妳「應該」:好女孩與好女人的疼痛養成》,寶瓶文化,周慕姿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