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說「薑是老的辣」,經驗資歷在職場上是有價值的。現在,不得不坦承「肝愈新鮮愈好」,據說30歲在IT業已經是老人。高速變化的職業環境裡,中年人萬一失業,要如何度過職涯險境?
文/諮商心理師林靜君
就業市場翻天覆地衝擊是全面性的,但比起年輕人,中年人的就業處境更難。資歷價值因年紀貶值,體能也開始走下坡。
根據日本早稻田大學和大阪大學去年的研究發表,日本中年男性的自殺率在星期一早晨上班前飆升,多數40-65歲的男性選擇在周一早上4到8點自殺。
台灣關於自殺的統計數據顯示,前年自殺死亡率最高的年齡層落在45歲到64歲這區間。
如果可以瀟灑揮手,誰想要每天當狗
有天,我發現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用來自嘲的「社畜」兩字,竟在網路圖片庫裡有專門分類。圖庫中一張張中年大叔鬱悶、狂躁的圖片,讓人心驚。
中年人,高年資易被當包袱,加上組織變動快速,隨時都有被裁員的可能。每天超時的工作、加班,公司三不五時提cost down(降低成本),員工已非公司最大的資產,年資高者動輒成為公司勸退的對象。
在電子業工作的E說,「過了40歲,年紀就像是原罪。」焦慮歸焦慮,想到父母年老、子女還要讀書、房貸還沒繳完,懷著不安繼續為公司賣命。
E說:「如果可以瀟灑揮揮手說老子不幹了,誰想要每天累得跟狗一樣?」
人前好風光,人後心超慌
「沒有名片之後,我是誰?」這是許多人前風光高階主管的迷惘。
人生黃金時期,都貢獻給事業,沒有時間經營親密關係,錯過婚齡期,已婚者則是錯過孩子的成長期,沒有時間給自己。有時候不是不願意離開賣命模式,而是離開了,然後呢?
如果是中低階主管,要有心理準備面對年齡障礙。這個位置是職場三明治經典款,上有主管下有部屬,向上溝通是資方眼中的勞方,要帶領團隊是勞方眼中的資方。
老闆用「能者多勞」的角度期待你,年輕部屬追求生活品質,多講兩句就離職追尋自我去了。中年小主管,肩負雙重的身分,加倍的工作量,隨時可能被拋棄,是壓力最大的一群。
難道一生就這樣過了嗎?不能選擇棄業築夢這條路嗎?
坦白說,棄業逐夢這種心靈雞湯,過度簡化挑戰的難度,也省略個人條件差異。貿然棄業,是應付職場中年危機常見的陷阱。
度過職場危機,先問自己2個問題
如果你是目前工作不開心而想要離職的中年人,請先問自己兩個問題:
1. 我現在正在經歷些什麼?我的感受如何?
2. 我要往哪裡去?這真的是我要的嗎?
如果你對無法對自己說清楚,卻一心想離開,那有可能你被情緒給接管了。理智退位,是難以做出好選擇的。
先客觀釐清楚自己的處境。例如,你是因為和主管相處不好想離職?還是對工作內容無法勝任想離開?
「我想先休息一下,再想下一步怎麼走。」當你有這樣的念頭時,要注意休息是一定要的,但沒有想好下一步時,不要隨意離職,因為這樣做往往讓人陷入更大的焦慮。
切記,要與家人先溝通好、達成共識,避免職場焦慮移轉成家庭衝突。
把天花板轉為職涯新跳板
如果不知道要去哪裡,何不暫時就地盤點資源,用熟悉的環境,替自己累積籌碼。
中年的職場規劃要和之後的退休生活一起考慮,要將職業壽命納入考量,將現在累積出的資源,當成轉職的墊腳石,讓限制你發展的天花板,換個角度成為你職涯的跳板。
如前述,先盤點個人有的資源,找出核心競爭能力,並研究如何運用核心能力延伸。
例如,如果核心競爭力是業務能力,可將自己塑造成業務專家,未來可當業務諮詢顧問,或是業務訓練講師等。透過為公司人員教育訓練,下班後寫文章、經營部落格都是累積的方法。
日前參加茶會遇到一位花藝師,她的轉職經驗是先利用假日上學費較低廉的社區課程,略具基礎後再上專業進修課,利用假日在花店打工。在一次公司的優退方案中選擇領錢走人、正式轉行。
少一點的錢,多一點的時間給家人,她覺得這樣的生活剛剛好。
別擔心!總會有好事發生
日本心理學者河合隼雄曾提過「好事不成雙」法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萬一遇到被迫要離職,也別過度擔心。我也曾被裁員,回頭看,一切都值得。
年輕時,對成功的定義是更多、更高、更好。但人到中年我們不妨將工作看成是旅行,旅行可以有目的地,也可以隨遇而安漫遊,重要的是過程,危機因應也是經驗的一環。
面對職業生涯變化,一定有高低起伏,中年人越過山丘,萬般都是風景,而我相信櫻桃小丸子說的,「只要好好活著,就會有好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