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之一。」在日本,每五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就有一位罹患失智症。人口老化率居世界之冠的日本,所面對的失智風暴,比台灣來得更早。
根據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在二○一七年的調查統計,日本失智症盛行率,是三十五個先進國家中最高的;二五年,失智人口更可能突破七百萬人。
「失智症對策,將不再只是厚生勞動省(相當於台灣的衛福部)的責任,政府將團結一致,提供失智症患者全方位的生活支援。」對此,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於一四年宣布,將失智症政策拉高到國家戰略層級,聯合內閣府(相當於行政院)、文部科學省(相當於教育部)、總務省(相當於內政部)等十一個部會,頒布涵蓋宣傳教育、醫療、照護層面等七大目標,擬訂出一套為失智症量身訂做的作戰計畫(俗稱「橘色計畫」),誓言打造重視失智症患者身體及心靈的友善社會。一八年,中央總共投入九十七億日圓的預算,其中超過七成都是用於人才培育及地方活動支援。
-
橘色計畫:為2015年日本厚生勞動省頒布的失智症施策,並於2017年再度修訂「新橘色計畫」。
加強宣導》 讓小學生也懂失智症
為了達到失智症宣導的目標,日本開創世界先例,推動「失智症幫手」育成制度。簡單來說,政府會在各地舉辦認識失智症講座,不論年齡、職業,只要完成課程,就會授與失智症幫手的資格。聽起像是乏人問津的政令宣導,但目前全日本的失智症幫手人數,已經超過一千萬人,比失智症患者還多。
日本的失智症照護,本著長照系統的資源,從治療到照護都有完整規畫。
「一開始,講座是為了扭轉失智症的負面形象。」厚生勞動省認知症施策推進室組長石川直人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這麼說。
和台灣一樣,過去失智症被稱為「痴呆症」。因為病名帶有歧視意味,許多患者即使發病都不願意就醫,民眾也對這個疾病充滿戒心。因此,日本政府先將痴呆症正名為「認知症」(日文病名),接著廣開講座,場地從鄉鎮市公所到公司行號,最近更延伸到中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