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老」這兩個字,意義深遠,既是「服氣」、「服從」,也是「服務」。
不僅要心服口服,還要學習技能,讓自己老得平安,以及懂得伺候比你老得更快的長輩。
青春易老,這是事實。只要年過三十五以後,所有「你看起來還很年輕!」多半都是客套話,頂多就是比同年齡的人表面上稍微年輕一點,由於遺傳基因、個人保養、生活作息等影響,讓你在容貌上暫時不顯老態而已。
你不必對這溢美之詞太過於驕傲,那是眼睛業障重,一切都是假的。
若是透過醫美貢獻而來的人工美貌,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只是基於尊重與禮貌,用祝福的態度,化解眼光交會時那一剎那的尷尬。
變老,真的好容易啊。透過眼角的魚尾游來、額頭的皺紋浮出、熬夜之後的身體疲累、登山或長跑時考驗的耐力不濟,甚至聊到時不我與的話題就突然想生氣。你知道的,自己老了。
即使有時候這些現象未必明顯發生;但和你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當上「阿公」了,或是你的雙親突然之間走到人生的最後一里路,而你成了生命中最孤單的送行者……,忽焉之間,你知道再也無法逃避這個事實:歲月催人老!這早已經不是你要不要、你喜歡不喜歡的問題。
變老,很容易。比較困難的是:接受,以及適應老化的過程。「服老」這兩個字,意義深遠,既是「服氣」、「服從」,也是「服務」。
不僅對於變老這件事情,要平心靜氣、心服口服,還要學習技能,讓自己老得平安,以及懂得伺候比你老得更快的長輩。
「服氣」是情緒上的,你終於不再氣自己力不從心了;「服從」是能力上的,你慢慢開始學習:如何遵從內心與體力,平衡靈性與世俗,好好活在一個逐漸變老的趨勢裡;「服務」是理念上的,你務實地讓自己在老化中活得更好的同時,也能幫助跟你一樣在逐漸衰老的朋友、或自己的親友長輩。
接受老化,就是俗話說的「認老」!適應老化,可以概括說是「服老」。
但無論是「認老」還是「服老」,並不是當下一念有了決心,就能夠擁有義無反顧的能力,因為老化是隨著時間不斷在變化的過程。
例如,剛開始可能只是視力減退,後來要配戴具備矯正老花的眼鏡才能閱讀,再過幾年可能要動白內障手術。又如,最初可能是幾根白頭髮,後來要經常大面積染髮,再過幾年可能是整頭銀白,甚至落髮到童山濯濯。
若有機緣親自照顧年老的父母,是接受與適應老化最好的體驗。
父母化身為菩薩,在你眼前顯化最真實的衰老過程,讓你驚懼、害怕、不捨、心疼,如果你夠有勇氣,也鍛鍊出能力,沒有中途逃跑,最後你將在學習中感恩,並且對自己的老化培養出信心。
或是再積極一點,為了及早照顧年邁的父母,比他們的老化速度更提前一點學習如何面對衰老、處理衰老,以身心靈全面的關照,驕傲地告別青春,徹底地接受老化的美學。
無論身心健康、或有慢性疾病、甚至發現重症,都能安然自在地面對人生最後的一里路,除了幫助父母無憂無懼地老去,也給自己一個無私無畏的老年。
最近幾年,有些年輕朋友在身強力壯的階段,就積極投入長期照護的領域,學習專業技能,把照顧老人當作一生的職業或志業。
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可以從需要被照顧的長輩身上,開始體驗老化、處理老化,面對生死議題時,也比一般人理智而勇敢。並非因為工作而變得麻木或無情,而是要在千錘百鍊中學習安頓身心。
關於衰老與死亡,我們不必盲目地要求自己看淡、看破、看開,而是在每一個時刻,清楚地看見生命如春夏秋冬持續地進展。
在當下接受與適應老化,愛將因此而永不止息。
(本文節錄自《人生,幾分熟?: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吳若權的大人學》,遠流出版,吳若權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