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別讓長輩覺得一無是處:丹麥照服員的溝通課

別讓長輩覺得一無是處:丹麥照服員的溝通課

2018-03-23 15:54

我在丹麥居服中心見習時,來了一位照服學校 (SOSU) 的老師,名叫德瑞。她在簡報時談到居家服務品質,特別強調溝通的重要性,以及相關課程的重點內容。

 

文/周傳久

 

她說,每個客戶的環境與生活方式不一樣,但為了維持良好的互動氛圍,照服員進到客戶家中以後,一定要記住,口出任何言語,都絕對不能讓老年人覺得他做什麼事情都是錯的。

 

專業人員言語不當

長輩被當小孩指責

 

這話很有道理。想想看,不少老年人的人際關係越來越少,居服員可能是老人家一個星期見面最多的人類。若是來了一位讓自己感受被指責的人,心裡當然不舒服。

 

可是,居服員怎麼會故意找老人家麻煩呢?其實不是故意的,而是輕忽了溝通的細緻度以及對照顧品質的認知。

 

例如,看到老年人冰箱裡的食物,可能不符合居服員學校教的標準,覺得不夠衛生。又例如,看到老人放置藥品的方式,可能造成細菌感染或不利保存。當然,這還是經過兩年訓練,富有知識的居服員才有辨識警覺。

 

這時,如果居服員很直覺地說,這樣不好、那樣不對,活一輩子的老人家等於被當成小孩一樣的指責。

 

這種情況只有丹麥要注意嗎?華人文化號稱,要讓西方人羨慕我們的社會較尊重長者,然而在發展高齡社會居家服務的過程中,還得看是什麼生活習慣、背景的人從事第一線服務。

 

而且,許多人因訓練時間太短,對於分辨「專業溝通」和「依直覺說話」的能力還不足,所以有時候講話脫口而出,非常傷人。

 

居家訪視遭投訴

溝通能力待加強

 

2018 年開春以來,台灣幾個縣市衛生局都為了同一個問題很頭痛,就是有一些接受居家服務評估的客戶投訴,認為到家裡訪視的照顧管理專員,姿態太高或出言不遜。這和前述丹麥老師講的問題相似。官員感到很挫折,認為他們快速推動也提供經費的服務,怎麼老是得到這種回應。

 

我自己也親眼見過台灣的營養師居家訪視,一打開糖尿病獨居老人的冰箱,就碎碎念,然後看到桌上有中午吃剩的鹹魚,也講個不完。哪個營養系教學生這樣和人溝通?不會吧!可是在實際場合,這位營養師的心態尚未預備好,從事專業服務了。

 

照顧管理專員的情況也是類似,拿著檢查居服條件的表格,用機關槍的速度問長輩問題,態度就像在問案一樣,老人家怎麼會覺得舒服?

 

說話別傷長輩的心

台灣需強化溝通課

 

丹麥的老人足部預防護理課程,也很強調溝通的重要性。老師在教導技術與示範動作之前,每一次都先告訴學生,在看長輩的腳和鞋子時,要一邊告知有哪些問題以及如何處置,而且千萬不要說出任何嫌惡的話,因為這很傷老年人的心。尤其是「買鞋要花錢」這類的話,容易讓老人家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不要讓活了一大把年紀的人覺得一無是處」是所有老年人照顧者的必修的一門溝通課。但看看今天台灣新進居服員上過多少溝通課程,以及怎麼教、教什麼之後,不難發現,真的有很多努力空間。

 

不論是政府訪視還是私人的照顧單位,丹麥老師講的溝通原則都一樣重要,因為每一件做在老人家身上的事情,即使是對不能言語者,也是透過溝通完成。

 

透過「溝通」,使人意識到自己是人,因為有一個形象相似的動物在你面前,用你的語言向你表達,這是晚年最大的福利與尊嚴來源之一。

 

我們有些第一線的照顧者,本身就在言語暴力或高壓環境下長大,如何幫助他們在到府工作前,有專業的溝通自覺,是訓練的必要一環。不過,這不是用一大堆投影片講一些溝通模式圖,再舉幾個例子就可以達成的。

 

丹麥需實習一星期

以色列請演員協助

 

在丹麥,資深的居服員會帶著新進的居服員實習一周,第二周再由學生獨自做一個星期給老師看。如此一來,可以觀察學生如何與客戶溝通、是否有效運用溝通模組課所教的內容。

 

在以色列,若是大學有開設相關的訓練課程,還會設置單面鏡教室,再請專業演員來輔助教學。為什麼他們這麼看重溝通能力?因為這對照顧品質與資源投入都有非常大的影響。

 

重視溝通能力

維護照顧品質

 

不要輕忽「溝通」的重要性,因為這對敏感、失落又獨居的老人家來說,溝通能力的好壞,其效應有可能放大好幾倍。尤其是居家服務中,需要溝通的頻率可是比急性醫療的頻率高出很多。

 

所謂「照顧」,究竟何謂照顧?溝通方式是第一關!

 

到了現任市長柯文哲任內,洪致文不顧當時台灣興起「白色力量」,毫無避諱地批柯市府的西區門戶計畫是「設計師的浪漫」與「偽文青的想像」,使洪與其他文史團體遭柯文哲戲謔為「文化恐怖份子」。

 

洪致文近年所發動的最強大「恐怖攻擊」,是針對亦敵亦友的台鐵局。他在著作《像我們這樣的文化恐怖份子》中感嘆:「這一役非常辛苦,是鐵道文化資產保存上最艱辛的一次。」他口中的戰役,就是他爭取後留下的這片土地:「台北機廠(北廠)」。

 

爭取台北機廠「存活」  炮轟政府「賣祖產補虧損」

 

一九三五年啟用、占地近十七公頃的台北機廠,位於松山文創園區與京華城之間的精華地段,是台灣規模最完整的鐵路車輛修理工廠,見證台灣鐵道發展史,但台鐵二○一二年將維修廠遷至桃園楊梅富岡基地後,北廠這塊「金雞母」,被台北市政府與台鐵局規畫開發為商辦、住宅。

 

眼看北廠即將被政府「瓜分」,著有逾二十本鐵道研究書籍的洪致文,自然難以接受,靠著長期研究的知識,不斷奔走於文資、都審等會議中;他甚至還曾炮轟,政府賣文化資產補貼台鐵虧損的政策是「賣祖產的不肖子孫行為」,字字句句都毫不留情。洪致文的「恐怖行徑」引起公民團體關注,再加上管碧玲與時任立委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大力聲援,逼得文化部在一五年三月十五日召開國定古蹟審查,十四名審議委員一致同意,將北廠全區列為國定古蹟保留。

 

一路走來,身處體制外的「師範大學地理系洪教授」一向炮火猛烈,被官方視為頭痛人物。但也因為他長期對文資的堅持與執著,一七年文化部進駐台北機廠時,立刻找上洪致文討論,如何運用這項文化資產,並達成設立鐵道博物館的共識;今年八月十三日,行政院核定設立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時,洪致文理所當然成為鄭麗君第一個想到的主任人選。

 

接獲徵詢當下,洪致文不禁自問:「我向來在民間發聲,進入籌備處得管理這麼大的計畫,做得來嗎?」但這個問題沒有困擾他太久,他認為,自己長期參與北廠保存、研究,了解博物館未來發展方向,應不會慌了手腳,因此九月十七日在臉書上宣布,他將「承擔這個許許多多人曾經努力與倡議數十年,建構台灣鐵道博物館的重任。」

 

雖然洪致文接掌的是數十年來全心投入的領域,但從體制外的「恐怖份子」轉進體制內,甚至還得和自己過去撰文痛批的政府官員攜手合作,執行保存車輛、規畫鐵道展覽等業務,角色如何轉換調適,成了他不得不面對的課題。與洪致文「交手」超過二十載的台鐵機務處處長宋鴻康就認為,洪致文忽然從「在野黨」變成「執政黨」,未來勢必會比較辛苦。

 

「我好像不是體制內,也非體制外的人,我現在進行的任務,就是這幾十年來做的事啊!」布達儀式隔日,洪致文在同一地點接受《今周刊》專訪,脫掉西裝、身著工作服的他,完全擺脫了前一天的緊張尷尬,對於身分轉換,顯得老神在在。

 

但笑望碩大廠區的洪致文,回憶過去幾年的衝撞,從起初不知能否救回這座古蹟,到能在二○二六年將北廠轉型成為國家鐵道博物館,仍覺得一切有些不真實:「我從沒想過有這天,我們以為有個地方擺放火車一、二十年就不錯了,怎麼敢想到有機會成立鐵道博物館。」

 

但回到現實,洪致文聊起如何打造他理想中的「活的博物館」時,幾乎不需要草稿,畢竟這些想法,早已深深埋藏在他腦海中數十年。

 

記者安排他在組立工廠拍照時,日本的臥鋪列車車廂、被稱為「藍寶寶」的柴油客車,靜靜地坐落於廠中,廠內的油漬、器具依舊,彷彿時空凍結,不少人希望就此保留原貌,他搖搖頭地說:「這不是我想要的氛圍,我希望它們不是標本。」

 

打造「活的博物館」  「被觀看者」也是「目視者」

 

洪致文環視廠房解釋,火車不僅是「被觀看者」,也是連結線型空間的「目視者」,既是活歷史,就需動態展示、會說故事。「你看這幾台藍寶寶,流線型外觀可展現三○年代的設計思潮,二戰後又被配合克難運動變成『克難號』;一九五六年後又轉型為『飛快車』,車上的『飛快車小姐』成為女性在鐵道職場的代表。」

 

  • 克難運動:1950年,台灣面臨風雨飄搖,政府發起「克難運動」,讓社會充滿克難、簡樸風氣,一切從簡、度過難關。

 

洪致文比手畫腳,強調一輛車可講設計、歷史、女性勞動史,展區只需每幾個月更換主題,就可說不同的故事、吸引民眾、穩定收入。「這是台北機廠誘人之處,不像國外只是擺一堆火車的常設展,不是『木乃伊火車』。」他閃爍著期待的眼神,此刻的他不是「籌備處主任」,反像是純粹熱愛鐵道、到處追火車的男孩。

 

儘管擁有豐富的鐵道知識與滿腔理想,但一起推動鐵道古蹟保存的文化部主任祕書陳登欽,談到「執著」的洪致文,嚴肅地說,洪致文如何在博物館內把歷史講得有趣,讓一般民眾接受是項大挑戰,「他需把高度知識落到凡間。」

 

但○二年就認識洪致文、現為《鐵道情報》總編輯的打狗鐵道故事館館長古庭維認為,洪致文了解全台的文化資產,也長期與台鐵合作,即使籌設博物館得和各方人士打交道,還需緊盯計畫進度,「但他長期嚴謹考據鐵道文史,加上抗壓性高,即使挑戰很大,也能沉穩面對。」

 

就像他在布達儀式宣示:「我相信,只要我們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國家鐵道博物館這班列車的汽笛,一定很快會響起。」早在這條路線上從未離開的洪致文,才正帶領籌備處「空窿、空窿」地駛進名為「國家鐵道博物館」的那一站。

 

鐵道文化籌備局

▲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主任洪致文(中)做出鐵道人員「指差確認」手勢,宣告籌備處正式啟動。

延伸閱讀
長照機構也能很幸福 爺爺奶奶訴說生命故事
長照機構也能很幸福 爺爺奶奶訴說生命故事

2018-03-12

86歲失能奶奶可以獨居 全靠丹麥24小時居服制度
86歲失能奶奶可以獨居 全靠丹麥24小時居服制度

2018-02-26

改革長照評鑑方式 芬蘭打造最適合工作的安養機構
改革長照評鑑方式 芬蘭打造最適合工作的安養機構

2018-01-31

「這有什麼了不起?」優質長照關鍵:對小事忠心
「這有什麼了不起?」優質長照關鍵:對小事忠心

2018-01-29

川普關稅戰進入拐點!誰是張無忌?誰是滅絕師太?謝金河:把台灣當敵人打,美國很難贏!
川普關稅戰進入拐點!誰是張無忌?誰是滅絕師太?謝金河:把台灣當敵人打,美國很難贏!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