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段段旅程的串接,進入退休階段,你是否想過要怎麼安排精采的生命旅程?根據《今周刊》調查,有近五成的人表示,未來退休後,想搬遷到另一座城市或小鎮過生活。有鑑於此,我們特別走訪全台各地,根據氣候、生活機能、醫療、交通、地價、休閒等項目,嚴選出12個退休小鎮;同時,也提出中國十大退休城市。在這裡,你可以預見並遇見你的幸福!
騎著沙灘車,見到六十度的陡坡絲毫沒有遲疑,反而加足馬力往上衝;繞行地勢起伏不定的山徑小路,依然沒有減速的動作,「坐好嘍!」眼前這位玩得很凶的大小孩警告說,「前面比較崎嶇,小心抓穩。」
這般騎車的猛勁,很難想像騎乘者是一位六十六歲的長者,他玩沙灘車、玩輕航機、玩重機......,總之,偌大的庭院裡擺放著許多他所戲稱的「玩具」,在海邊,他還有一艘「發呆號」遊艇可隨時出海捕魚,海陸空玩具應有盡有。
大頑童到台東尋夢田 從上櫃公司老闆 變身夾腳拖玩家
他,是人稱「酆哥」的酆裕國,過去是西裝筆挺的上櫃公司和平資訊老闆,現在,是天天穿著夾腳拖到處趴趴走的退休玩家;過去,他住在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園旁的豪宅,現在,他住在比大安森林公園不知大幾倍的台東都蘭山中的二十二坪鐵皮屋內。
「以前職場的老朋友來台東看我,都會說:來看看你在山上的豪宅。我會回說:豪宅沒有,只有鐵皮屋、茅草屋幾棟。」說這句話時,酆哥好自在,笑容好真誠,可以感受到他根本對於「豪宅」還是「鐵皮屋」一點都不上心。
「我其實住在豪宅中的豪宅,看到沒,我家的池塘有兩顆大石頭:蘭嶼和綠島。」他哈哈大笑了起來。
「來這裡,就是要體會大自然的美,一個人可以睡幾張床?講難聽一點,不過就墳墓般大小。大房子不是重點,重點是要『往外發展』,住在鐵皮屋內,我自在得很!」坐在貨櫃屋二樓陽台的吊籃椅上,瞇著眼睛,酆哥望向美麗的都蘭山,「你看,這片綠意、這片美景,怎麼會捨得待在房子裡呢?」
有一種富貴叫「元氣」,在酆哥身上,我們看到了不是金錢可以取代的富貴,他真的元氣十足,真的天天都玩得好開心。不過,說他的生活只有「玩」,他可是會辯駁的,「來到這裡,什麼都得自己動手做,這邊每一棵樹都是我種的,有時候我還要開怪手整理庭園或山溝。」見到酆哥開著怪手移開大石,操作頗為複雜,但他卻相當嫻熟,問酆哥,怪手不容易開喔?他點點頭,「不過,好玩!」
酆哥是道地的退休玩家,海陸空「玩具」應有盡有。
坐在貨櫃屋二樓陽台的吊籃椅上,酆哥說, 這樣的美景,誰會捨得待在房子裡呢?
開怪手、種樹、修馬桶 體認生活真義
一顆赤子之心,難怪退休後,他一心一意要遠離台北。「我還記得,那一天來到台東都蘭,剛好是一二三自由日呢!」好巧的緣分。
回想起尋找退休桃花源的往事,酆哥陷入二○○四年的記憶,「那時候五十六歲,準備退休,反正就是不想待在台北,有一次,到綠島遊玩,回來時經過台東,我才發現,原來台灣本島也有這麼漂亮的海景,this is it(就是這了)。」
於是,酆哥絲毫不留戀地把台北所有資產處分掉,就連房子也賣了,算是連根拔起來到台東都蘭。
退休前,酆哥是公司老闆,凡事有祕書幫忙打理,他笑說,自己連到銀行提款都不會,因為「壹到拾」不知怎麼寫;但是來到都蘭,則是所有東西都要靠自己,馬桶壞了,自己修!山路被土石掩埋,自己拿著工具去開路!
「以前是個廢人,現在是個有用的人。」酆哥有感而發地說,當老闆時反而找不到成就感,來到這裡,才終於體認「過」生活的真義。
問酆哥會不會無聊?他提高聲調,「無聊?我忙得要死,有時候連吃飯時間都沒有。」但問他忙什麼,他則笑說,還真的想不起來在忙什麼,反正天天一定要做的事情就是巡巡菜園、果園、拔草,「這草還真是永遠拔不完!」
最近酆哥則多了一項忙事,那就是他準備開一家披薩店,他找老師來教他做窯,攤開兩隻手,這裡受傷、那裡黑汙,果真什麼都要自己動手。
來到台東,酆哥把股票換成了土地,他說,過去股價在高檔時,一張也沒賣,等到退休時,他用低價全部賣出,「如果活到八十歲,子彈還夠,但萬一在這裡太開心,活到一百多歲,就要預做準備了。」這是酆哥未雨綢繆開披薩店的緣由。
坐在原本是廢棄工寮前的一張大桌眺望大海,就是眼前的這片無敵海景,讓酆哥眷戀。他說,有一次與朋友約在淡水辦事,因為視線捨不得離開這個景觀,所以遲到了。
「我現在回台北會害怕,整個人緊繃得像要作戰一樣。」在台北生活了大半輩子,如今「故鄉」讓他卻步,「很奇怪,每次我只要去台北,呼吸道就不對勁,一直想咳嗽,屢試不爽。」酆哥也好奇地自問,這到底是身體上的問題?還是心理面的因素?
人生是一段段旅程的結合,退休,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埋有一塊夢田,問酆哥退休前,是否想過退休後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思索了一下,他說,「我覺得我有,以前就想過農夫生活。」很多時候,這塊夢田的播種與發芽,是從退休開始。
做農事是一種享受,割草時被噴得滿身、然後沖個澡也是一種享受,王財貴如是說。
一圓高中時代的夢想 退休前是操盤手 退休後享受園丁生活
王財貴,退休前是立源私募基金執行董事,退休後,他在新竹山上樂當「園丁」, 「這是台灣香檬,野生的;這裡可以結芭樂,但不好吃,如果不噴灑農藥,只有五%的芭樂會留下來,可以從中體會農藥是不可避免之惡;這裡柑橘類的果樹好種;這棵樹為什麼長這麼高,因為周圍競爭太過激烈,樹幹得想辦法撐高,才能讓葉片獲得足夠的陽光 ⋯⋯ 」王財貴像位園藝專家、鉅細靡遺地介紹屋後的那片果園。
「我現在做的事情,與高中時代的期望一模一樣。」升大學時,王財貴的第一志願是台大園藝,後來考上政大心理,科系別把他拉離了最喜愛的園藝,不過,繞了一大圈, 待過科技業、當過操盤人、做過企管顧問,「我還是最想要接近山林。」王財貴道出了心中最深處的渴望。
王財貴心目中理想的「山林屋」必須符合幾個條件,第一,最好距離目前的台北木柵住家約一個小時車程。他解釋,他目前處於「小退」狀態,不為員工、不為股東、 但還須為家裡負責,孩子尚未成家立業、經濟獨立前,山上的家是他的second home(第二個家),因為周周往返,所以車程要控制在一小時內。
第二,既然山上的家是次要住宅,那麼就不應該花大錢,預算最好為主要住宅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不要超過二分之一;第三, 有鑑於「千金買房、萬金買鄰」的原則,附近一定要有認識的好友;第四,海拔在一千公尺左右,這樣夏天可以避暑。
山林綠意話家常 好友也跟進成為鄰居
綜合這些條件,在尋找十多年後,王財 貴終於在新竹山上,找到了那個在高中時代就已在心靈深處所描繪的迦南美地。
現在,王財貴每個星期有一半時間會留 在山上,而山上十戶鄰居中,有三戶是他的好友,「我們是一個拉一個來。」事實上, 山上鄰居間的聯繫會更熱絡,「有時候是竹筍 party 、有時候是櫻花 party ,前一陣子,才剛舉行賞油桐、吃西瓜的活動。」王財貴 說,不需要奢華,只要看著山林綠意,望著雲層變化,與鄰居閒話家常,有靜有動,就是千金買不到的享受。
從以前就不喜歡人多的地方,住家是這樣,所以他選在台北市區邊緣:木柵,而他過往操盤時,也謹記這個重點: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因此,他心靈豐盈,財富也累積至一定的程度。二 ○○ 八年、五十二歲時,王財貴就正式宣告退休,他圓了高中的夢,到山林與植物做朋友,也與植物做深層對話。
面對山林,王財貴自有一套思惟,他把八○%的地還給大自然,保持原生狀態, 「你會發現,任由土地自然成長的植物,比苦心栽種、照顧的還好,這何嘗不是一種生命的智慧?」於是,王財貴很願意放手讓大自然自己去經營,而身為荒野保護協會的一員,他更懂得與大自然維持平衡。
對於王財貴來說,在山林中撥彈古琴、吟唱古詩,是人生一大樂趣。
大自然間彈琴吟古詩 身心靈極致饗宴
屋內的大片窗戶邊,擺放著一張長桌,長桌上則躺著一架「古琴」,這是王財貴在山上常做的娛樂:撥彈著古琴、吟唱著古詩。採訪當天,王財貴信手拈來吟唱了一首,旁人或許聽不懂古詩的內容,但在這樣被山林包圍的環境,加上這樣彈奏的意境,是會讓人感動有幸身在其中。
對王財貴來說,做農事是一種享受,割草時被噴得滿身,然後沖個澡是一種享受,對著大片山林彈琴吟唱,更是一種無比的享受,這,就是他的退休生活。
「我現在每到周五,都巴不得趕快結束手上的事情上山來。」連續四、五 年,這片山林把王財貴牢牢牽引住,但他也強調,這是只有退休後才能獲得的「自在」,「如果人生的任務未了,小孩尚未成熟,我想,再怎麼樣喜歡山林, 還是得來去匆匆。」
退休,的確可以是人生中最豐 富、最貼近心靈的旅程,你,是否想過要如何經營這段旅程呢?或者期待在哪裡自在地「過」生活呢?
退休地渴望大不同 北部人想遠離都會 中、南、東部留原地
根據《今周刊》所做的網路調查,未來退休後,想要移居另一座城市或小鎮的比重有近五成,經交叉分析後發現,年紀三十一 到四十歲的族群,對於搬遷至小鎮最熱中;另外,居住北部的人對移居則是相對渴望。
當問及退休後最想在哪個區域過生活時,居住北部的受訪者,有四九%表示會留在北部,想移居至中部、東部者則都有約一八%。
但相對來看,原本居住在中部、南部、 東部等地區的受訪者,退休後打算留在原地的比重則都在七成以上。
對此,台大社工系教授古允文解析,生活在北部的人,或許因為生活步調快、壓力重,較有「逃離」的念頭。但如今北部交通發達,連接宜蘭、桃園極為便利,形成一日生活圈,而這些區域就可找到適合的退休居住地,加上近年來倡導在地老化,因此也出現北部人退休後,有近一半人願意留在北部的現象。
為了幫助讀者找出最適合移居的退休小鎮,我們參考美國調查機構 Sperling’s Best Places 所提出最適合年長者居住的城市評選標準 ── 九類關鍵考量:醫療保健、 交通、住房、社會、環境、經濟、健康與長 壽、精神生活、犯罪活動,調整為適合台灣民情的氣候、生活機能、醫療、交通、地價、休閒等項目,並根據台灣房屋所建議的退休小鎮,走訪全台各大區域,在考量區域平衡下,嚴選出十二個退休小鎮。
部分小鎮與二 ○○ 五年《今周刊》所選出的十五個退休小鎮重疊,但也有幾個區域因地價攀高或被過度開發,未再度入選;另外,則有近幾年交通、醫療越臻完備的新入榜者。十二個退休小鎮各具特色,值得考慮移居的人參考。
移居小鎮須務實以待 最好「長住」體驗
而從這次的調查發現,民眾在選擇退休後居住地的考量方面,「生活機能佳」、「空氣好環境優美」、「可從事喜歡的休閒活動」分居前三名。「是否離醫院近」,則不是民眾太關心的事項。
對此結果,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表示並不意外,因為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一般人自七十五歲後,健康狀況才會明顯往下轉,年齡未到時,通常不會認為醫療便利性是重點。
但他提醒,六十歲或六十五歲退休的健康高齡族群,確實可以選擇遊走或定居在自己喜愛的區域,等到年近七十乃至七十五歲時,就要務實考量醫療及長期照護的問題。
而移居小鎮除了好山、好水的考量外, 還要思考會不會「好無聊」。
精英人力資源公司董事長、五零七零企管顧問資深顧問劉匡華屆臨退休前,也曾經尋覓退休桃花源,他原本中意四季如春的中國雲南昆明,以前旅遊便去過好幾趟,退休前再請仲介公司帶看,並且刻意選擇天氣不佳時去「長住」。
「真的長住後,才發現社交圈很重要。」劉匡華提到,那裡雖然天氣好、風景優,但一個人都不認識,也是住不久。後來,他選擇人親、土親的台南為退休移居地。
其實,移居小鎮是需要「務實」以待的,不能光從「想像」出發,「如果只是為了看螢火蟲、賞油桐,就迫不及待地移居鄉間,這太初級、也太粗淺了。」王財貴強調,逃離都市與喜歡山林是兩回事,需要細細琢磨。
無論如何,在退休的這段人生終站旅程中,確實應該活出自己、也活得自在,就像大前研一在《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中所說,五十歲後已退休的人在做的每件事情, 都是為了要在最後能說出:「啊!我的人生過得很好。」所以,如果你心中對回歸自
做好7個準備,找到桃花源
1. 評估自己的適應力:
鄉間的退休小鎮,生活機能與都會一定有落差,「動手自己來」是基本條件,休閒娛樂也不可能多彩多姿,因此,認清自己是否適合便很重要。
2. 確認責任告一段落:
真的退休年齡不是自己的年齡,而是孩子的年齡,就算到了65歲,如果孩子還在高中就學,考量交通問題,移居偏遠小鎮行不通。
3. 經濟完全獨立:
退休到小鎮得具備一定的經濟能力,如果還須提供孩子金錢支柱,那麼很可能快樂一陣子後,就要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煩憂,無法真的享受閒適生活。
4. 培養解悶的興趣:
好山好水看久了,也會漸漸無感,大前研一說,退休前最好培養20個嗜好,這樣才能成為快樂的退休玩家。
5. 弄清買地蓋屋法規:
依《農發條例》相關規定,興建農舍之農地面積至少需0.25公頃(756.25坪),買地遷籍兩年以上才能蓋農舍,並注意相關規定是否變更。
6. 移居前試住3~6個月:
想像與現實總是會有落差,移居退休小鎮有成功案例,也不乏失敗案例,因此,先「長住(long stay)」再決定,降低失敗風險。
7. 認清小鎮房子是消費財:
台北的房價會不斷飆漲,但大台北以外地區,房價漲幅溫和甚至不動如山,小鎮的房子不比都會,應認清它不是資產,而是「消費財」。
編按:本文摘自6月5日出刊之《今周刊》859期封面故事「嚴選全台12個幸福退休小鎮」,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宜蘭頭城 美食、海景、人文俱全」、「宜蘭員山 賺到最豐富生活」、「花蓮壽豐 愛上山居好歲月」、「台東都蘭 山海共譜快樂頌」、「高雄美濃 淳樸農村好愜意」、「台南白河 實現樂活田園夢」、「嘉義竹崎 山間打造夢想莊園」、「南投埔里 遇見生命奇蹟」、「苗栗公館 重現古詩田野意境」、「新竹寶山 竹科人的祕密花園」、「桃園龍潭 雙享鄉村閒適、都市便利」、「新北三峽北大特區 兼具藝文味、都市感」、「中國十大退休城市 養老、長住皆宜」等系列報導,更多內容請參閱859期《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