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山下英子用半輩子傷痛 淬鍊出走紅全球的三個字 斷捨離女王告白 如何不讓過去阻礙了未來

山下英子用半輩子傷痛  淬鍊出走紅全球的三個字 斷捨離女王告白  如何不讓過去阻礙了未來

你一定聽過「斷捨離」收納整理術,但這三個字,可不只有「丟掉雜物」這麼簡單,而是山下英子這位家庭主婦,耗盡半生領悟出來的生命法則。三個字,讓她從黑暗中重新走了出來,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

斷捨離」是近年日本傳來台灣最有名的流行語,這種「減法概念」的整理術,不只讓你丟掉雜物,還能整理人生。二○○九年至今,「斷捨離」系列出版逾三十本書,總銷售量破三百萬本,近期不僅在台灣出版新書,更在八、九月分別打進西班牙與法國市場。

掀起全球「斷捨離」熱潮的作者,曾是尋常家庭主婦的山下英子,短髮幹練,總是一身素雅套裝,舉手投足散發名媛貴婦的氣質。但她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透露,原來,「斷捨離」是從她一生傷痛的歷練、大徹大悟後的結晶。

簡單三個字,藏著多少淚水?山下英子又是怎麼單靠這三個字,從人生的悲劇中走出來,還帶著全球三百萬讀者,把這套哲學發揮在生活各層面?

 

大學時期的瑜伽啟蒙  運用印度哲理,職場、減肥都搞定


斷捨離,源自印度瑜伽中的斷行、捨行、離行,意思是要人們切斷欲望、捨棄執著,學會放下,自在生活。早在就讀日本早稻田大學時期,山下就透過學習瑜伽接觸了斷捨離之道,「希望日子過得愜意舒適,沒有什麼不對!」她輕鬆解釋核心精神,但要懂得將自己不要的、令自己不愉快的環節去掉,騰出餘裕去享受,這趟過程,卻得經過反覆思考與自我檢視。

山下把印度古老哲理,應用在現代人經常遇到的職場、人際、夫妻關係,甚至是減肥難題上,並導入哲學辯證的深度,重新檢視人與事物之間的關係。

舉例來說,她將「時間軸」帶進整理過程中,認為人們無法捨棄不必要的物品,就是擔心「有一天會派上用場」、「未來可能會想要使用」,然而這個想法,卻是用「過去」的囤積去設想「未來」,反而造成「現在」的困擾,也局限了未來的可能。

丟掉不必要的物品,就如同整理自己的過去一般,唯有釐清過去與現在的關係,才能看見未來。山下英子走過了人生大半輩子,才領悟出這番道理,也因此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山下出生在東京,家中成員有父母及一個長她六歲的姊姊。「我的母親是一個性格非常強烈的人。」她說,母親對金錢及物品非常執著,家裡總是堆滿東西;若與脾氣不好的父親吵架,也會抱怨一整天,最後全家吵成一團。

 

衣物

 

段捨離

▲點擊圖片放大

 

躲進婚姻逃避現實  母親強勢、婆媳問題, 差點壓垮她


「年輕時的我,只想逃離母親的束縛。」山下回憶當時,是一種看似貼合著斷捨離的情緒,而婚姻,就成了她的逃避出口,沒想到,婆媳相處也出問題。「婆婆是那種人……,家裡每個成員的生活作息,都要在她的掌握之中。」極度貼心造成極度壓力,山下每天都處在擔心婆媳關係惡化的焦慮中。

「那時我還不理解,問題不在於家、不在婆婆,而在於我當時太依附別人而活,只在乎別人的眼光。」如今,山下可以雲淡風輕地直指問題核心,但在婚後不久的一九九○年,日本邁入「失落的十年」,社會氛圍悲觀凝重,三十六歲的山下,也因極度焦慮的情緒影響到健康。她嚴重掉髮,瘦成皮包骨,經檢查,還發現白血球急速減少。「當時我真的到了極限,甚至覺得會這樣死去。」

她毅然決定,寧可背著不孝的罵名,也要與丈夫搬離婆家。「再一次,我又逃離另一個母親,卻仍沒有解決問題。」山下說,斷捨離的必要修鍊,是「充分品嘗斷去、捨棄、離開的痛苦」,但無論是離開母親或婆家,都只是純粹的逃避心態,這樣的斷,不是斷。

真正的體悟,是在她離開婆家之後才開始;一連串「充分品嘗斷捨離痛苦」的考驗,先是來自於從小一起成長的姊姊罹癌過世。山下感嘆,姊姊的女兒有性別認同障礙問題,無法認同自己的生理性別,姊姊難以接受,心理壓力造成癌症惡化,早早離開人世,「沒有多久,她的女兒、我的外甥女,也因為壓力而選擇輕生,跟著走了。」

「不能互相接受,是因為沒有拋下成見。」山下這才體悟,不只是對事物,人與人之間也充滿應該斷捨離的包袱。

但接下來的幾年,情勢卻不容她深入細想,父親與公公相繼去世,母親與婆婆則是罹患癌症,需要她的長期照護。同時,丈夫的身體也出現問題,她必須在丈夫經營的公司幫忙。山下透露,當時「就像是被困在看不見出口的隧道一般無助。」

 

一個人的寺廟修行  體悟為自己而活,放下無用的包袱


這樣的生活,山下過了十年,也一直在檢視自己的人生,為何這麼「衰」?她不斷在滿足他人的期待之間取捨拿捏。○一年,她獨自一人到山中寺廟修行,她說:「當時僧侶只給我一套僧服,然後我才發現,原來我需要的東西,竟是如此之少。」


點點滴滴的取捨、拿捏、自省,逐漸匯聚,在她心中形成了一套哲理系統,「那是在四十七歲那年,我終於領悟,是自己的過去阻礙了我的未來。」山下決定,接下來的每一天都要為了自己而活,她要放下所有不必要的包袱。
 
大學時代就聽過的瑜伽哲理,經過生命中極端情境的淬鍊,終於再次成為山下的指南針。她辭掉丈夫公司的工作,騰出自我實現的空間;她把生命中第一個被她「斷捨離」的母親接回家中,畢竟,當年的斷,不是斷,現在的山下,已學會如何與固執的母親相處。

 

山下智子

山下英子(站立者)目前有開班授課,舉辦集訓, 參加人數累計超過一萬人。 (圖/翻攝山下英子臉書)
 

半生考驗重見光明  自創「雜物管理師」,關心更多人


 「重見光明時,我都快五十歲了。」她自我解嘲,但是,這半生的考驗,也都是悟出斷捨離的糧食。她笑著說:「這畢竟是急不得的,斷捨離的真諦,在於必須徹底理解並接受。」
 
整理完自己,山下也有能力關心更多人。她開始將這半生的體悟,精鍊成斷捨離哲學。起初,她只是邀請附近的主婦們,在家中客廳分享討論,經口耳相傳,想找她取經的人越來越多,授課的場地也越來越大,她當時甚至自創「雜物管理諮詢師」的特殊職業。
 
後來,有人請她到日本各地開講,邀約越來越多。經過無數的講座,山下認為自己對這套哲學的思考已經成熟,○九年便下筆寫出「斷捨離」系列的第一本書,隔年即獲選日本年度流行語大獎;兩年後,《斷捨離》再版三十九次,她也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事實上,「斷捨離」三個字已是一個註冊商標,山下即是商標擁有人。
 
「斷捨離並不是規則,更不需要嚴格執行!」山下解釋,「我喜歡把斷捨離比做是樂器。」實踐斷捨離,絕不是要你一步登天,而且沒有任何人能馬上做到。「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做不到而氣餒。」她再次強調,斷捨離的實踐永遠都不會停歇,你可以不斷地思考、讓步、調整,藉由過程的反覆,目標才會越來越清晰。畢竟,她自己也是花了半生時間,才幡然體悟。
 
生命中的快樂與苦痛總是環環相扣,斷捨離,就是讓你更從容面對一切的工具,切斷、捨棄、離開。山下提醒:「人生就像搭上一部空間有限的列車,抵達終點站時,又有多少行李能陪你到最後?既是有限,更應該好好選擇不是嗎?」

山下英子
出生:1954年生
現職:雜物管理諮詢師
學歷: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系
家庭:已婚

以精準音樂推薦演算法提升用戶黏著度

 

喜歡音樂的人對 Spotify 應該都不陌生,Spotify 的營運地區涵蓋全球 61 個國家,台灣也是其中之一。無論是免費或付費用戶,皆可無限制的聆聽歌曲,差別只在提供音樂服務給免費用戶時,會穿插廣告以賺取廣告收入。

 

我個人是 Spotify 的忠實用戶,主要原因是 Spotify 推薦的歌曲實在是深得我心。所謂推薦歌曲指的是 Spotify 會根據某用戶聆聽音樂行為,找出其他音樂品味類似的用戶,並把其他用戶也喜歡、但某用戶尚未聽過的音樂推薦給他。另外,Spotify 也會蒐集並分析網路上的評論,為每首歌標記曲風,而對那些較無用戶行為與評論可以參考的新歌,Spotify 則會根據音頻去分析歌曲本身的風格,然後,再根據用戶的喜好推薦風格類似的歌曲。對這個功能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這篇文章,在此我就不贅述演算法的細節。

 

而隨著 Spotify 的用戶持續增加,這些聆聽音樂的行為資料庫也變得更加龐大,不僅音樂推薦系統得以優化,還能進一步提高用戶的黏著度。關於用戶黏著度,根據Spotify 於 F-1 揭露的數字,平均每月流失率 (Churn Rate) 從 2015 年的 7.7% 降低至 2017 的年 5.5%,而這個數字與許多同樣提供訂閱制服務 (Subscription Model) 的公司相比,可說是相當健康。此外,顯示用戶黏著度的 DAU/ MAU (每日活躍用戶/ 每月活躍用戶) 由 15Q1 的 37% 上升至 17Q4 的 44%,Content Hour per MAU (每月活躍用戶聆聽音樂時數) 則由 15Q1 的 19 小時上升至 25 小時,在在都顯示了 Spotify 的用戶黏著度持續成長。

 

Spotify 的用戶黏著度持續增加 (資料來源:Spotify F-1)

 

營收持續成長,然高昂權利金卻為未來獲利性增添變數

 

Spotify 的營收成長狀況相當健康,2015-2017 的年營收分別為 US$ 2.4 billion、3.6 billion、5.0 billion (註 2),分別年增 79%、52% 與 39%,其中音樂串流收入貢獻了將近九成的營收,另外一成是廣告收入,2017 年底的月活躍用戶數與付費用戶數則分別為 159 million 與 71 million。

 

Spotify 的主要營收來自付費用戶的訂閱費 (資料來源:Spotify F-1)

 

然而,由於 Spotify 需支付唱片公司高昂的權利金,淨損也逐年增高。三大唱片公司 The Universal Music Group、Warner Music Group 和 Sony 掌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音樂版權,若再加上 Merlin Network,Spotify 有高達 87% 的串流量來自這四家公司,唱片公司擁有相當強的議價權,也因此 Spotify 所需支付的授權金始終居高不下。

 

Spotify 和唱片公司之間的授權金採營收抽成,或是依用戶數與歌曲播放次數計算 (註 3),但無論是哪種方式,都意味著 Spotify 的成本至少將隨著使用者和營收的增加而等比例成長,並沒有邊際成本遞減的效益,導致公司毛利率一直維持在 11-20% 的水準。相較之下,同樣提供串流服務的 Netflix 只需支付一次影片授權成本,因此毛利率隨營收放大,由 2012 年的 12.6% 一路上升至 2017 年的 32.4% (這也解釋了為何 Netflix 享有 7.9 倍的市場營收比,相較之下,串流音樂服務因高授權成本壓低毛利率,因此 Spotify 與 Pandora 只有 4.3 倍與 0.8 倍)。再扣掉研發、行銷、人事與財務成本後,Spotify 2017 年仍虧損 US$ 1.5 billion,於是許多投資人對串流音樂是否是一門賺錢的生意抱持著高度疑問。

 

Spotify 淨利率逐年下降,使投資人對於未來獲利性存疑 (資料來源:Spotify F-1)

 

Spotify 的競爭者,如 Apple Music、Amazon Prime、Google Play Music,都有大公司撐腰,甚至有資源推出自己的音響設備。對這些大公司來說,音樂串流只是他們主要產品服務之外的附加服務,即便本身是個低利潤的商業模式,為了提供消費者更好的整體體驗,集團永遠都有足夠的資源來支持這個低毛利的生意,相較之下,須憑一己之力撐起這個商業模式的 Spotify 便顯得十分艱辛。

 

掌握用戶行為或許能為公司取得更低的授權成本

 

老實說,Spotify 是否能成功壓低授權成本並提升獲利,沒人能說得準,但近來有許多跡象顯示,唱片公司已願意在授權金上讓步。Spotify 在 2017 年已與 Universal Music Group 談定合約,只將旗下的音樂內容提供給付費用戶,而非所有用戶,唱片公司就會降低授權金額,因此,公司毛利率也由 2016 年的 13.6% 上升至 2017 年的 20.8%。

 

另外,我認為 Spotify 手上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上億用戶的資料與音樂偏好。Spotify 在 2017 年推出 Spotify for Artist,亦即將用戶的基本資料與聆聽行為,如居住地區、聆聽音樂時間等,提供給唱片公司,幫助他們理解聽眾的喜好,以提升行銷的精準度,取得更多的聽眾與追蹤者,進而提升在 Spotify 上的能見度,甚至創作出更受市場歡迎的作品。如果可以善用這些資料,估計將能使 Spotify 有更多的籌碼去取得更低的授權金。

 

Spotify 日前公布了 2018 年財務預測,其中提到今年營收將成長 20-30% 至 US$ 6.0-6.5 billion,付費用戶也將由去年的 71 million 持續成長至年底 92-96 million。不過,公司對今年毛利率的預測為 23-25%,仍維持在 17Q4 24.5% 的水準,這似乎預告今年尚無法與唱片公司重新談判營收分潤。

 

總結來說,我認為雖然眾多大公司競相投入串流音樂服務,但 Spotify 畢竟是唯一專注於此服務的公司,也是最願意投入資源、並不斷優化消費者聆聽體驗的公司,因此,Spotify 的用戶成長與顧客黏著度皆相當健康,未來預計也將維持這樣的態勢,而股價表現也證明了投資人認同 Spotify 的價值與未來成長性。只不過,公司最終是否能將串流服務轉化為一門能營利的永續生意,或許就只能看它是否能夠將用戶行為資料轉化為對唱片公司有用的資訊,來提升自身的議價能力,而這也將是資本市場未來持續關注的重點。

 

註 1:各家公司的 2018 年營收預估來源如下 (1) Spotify 參考公司 2018 年財務預測,取營收年增率 20-30% 中間值之 25% (2) Netflix 參考 18Q1 財務預測 之年增率 36% (3) Pandora 參考公司 2018 年財務預測 年增率 7-10% 中間值之 8.5%。

 

註 2:F-1 原幣別為歐元,此處以歐元/美元匯率 1.23 換算成美元。

 

註 3:Spotify 支付權利金的方式與用戶付費與否有關,若是付費用戶使用服務,權利金的計算方式為 (1) 營收抽成 或 (2) 按用戶數計算,取金額較高者。若是免費用戶使用服務,權利金的計算方式為 (1) 營收抽成 或 (2) 按歌曲播放次數計算,取金額較高者。

 

不想錯過對數位經濟的深入分析,請關注AppWorks的FB粉絲頁

 

作者簡介:

現任AppWorks分析師,負責投資,表面上是個冷靜理性的金融人,但其實對創業有莫名的熱忱,立志成為台灣網路創業家與資本市場的橋樑。先前於凱基投顧擔任 Research Associate,主要負責產業研究和財務分析。台大財金系畢業,大學時期活躍於創意創業學程、不一樣思考社。

 

 

延伸閱讀
「斷捨離」最大功效是「變有錢」!買便宜貨=買窮人…學5個讓自己擁有更好生活的絕佳方法
「斷捨離」最大功效是「變有錢」!買便宜貨=買窮人…學5個讓自己擁有更好生活的絕佳方法

2024-01-29

女強人30歲財富自由關鍵「和弟弟、妹妹斷捨離」:扛下養家重擔,給手足第一筆錢就說清楚「最多養到18歲」
女強人30歲財富自由關鍵「和弟弟、妹妹斷捨離」:扛下養家重擔,給手足第一筆錢就說清楚「最多養到18歲」

2024-01-17

離開20多年職場,朋友一夜之間去蕪存菁!50歲後人際關係斷捨離:這不是討厭對方,而是善待自己
離開20多年職場,朋友一夜之間去蕪存菁!50歲後人際關係斷捨離:這不是討厭對方,而是善待自己

2023-06-20

少即是多,五重點做到身心靈全方位斷捨離
少即是多,五重點做到身心靈全方位斷捨離

2023-01-18

斷捨離教我的3件事:「珍惜物品」並非緊抓不放,而是在能陪伴時用心對待,需要道別時坦然離開
斷捨離教我的3件事:「珍惜物品」並非緊抓不放,而是在能陪伴時用心對待,需要道別時坦然離開

2023-01-05

斷捨離:瀕死意外,讓我體會萬般帶不走的道理,簡約的心靈,就是最安逸的生活方式!
斷捨離:瀕死意外,讓我體會萬般帶不走的道理,簡約的心靈,就是最安逸的生活方式!

202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