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和堂,迪化街唯一正港百年的中藥行,它孕育出台灣第一位女中醫師莊淑旂,它替人看病,不收窮人的錢,它採購藥品,精準不假冒,誠實信用的招牌,讓它在迪化街屹立不搖……
莊添慶說,早期替人看病,大人兩角,小孩一角,貧苦的人不用錢,他們與病人間是主客,也是朋友關係,彼此間講的就是「信用」兩字,雖然當初的廣和堂沒有大富大貴,但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儘管替人看病賺不了什麼錢,但廣和堂的名聲卻在迪化街逐漸地響亮,主要原因在於廣和堂不只醫病,也批發中藥材。
藥材採購就像是「土裡挖金」,藥材相似、假冒極多,識貨的,依其行、色、氣、味特性,挑出珍貴藥材,價值當然三級跳;反之,就可能差之毫釐,傾家蕩產。廣和堂就是憑著行醫多年的老經驗,成為迪化街中藥的一方之霸。
「寶島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或『熟地』,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這首以中藥材入詩的作品,就是出自莊添慶之手,他坐在店裡的櫃台內,隨手拿起三百年歷史的分釐鼎,手中撥弄百餘年的檀香木算盤,回頭指著成立於一八七七年的廣和藥行匾額,嘆了口氣,神情似乎有點感概,眼神像飄到了他那個年代,一個旁人無法理解的年代……
創辦人莊阿炎從童工做起──邊做邊學會幫人看病抓藥
其實,翻開迪化街的歷史,初期中藥材行,都只是藉著迪化街南北貨往來之便,經營中藥材的買賣,後來因為中藥需要很高的專業知識,因此一些中藥商就開始擔起進口單項藥材的業務,與南北貨業者分道揚鑣。北市中藥商同業公會理事長林進益強調:「迪化街中藥的銷售額,最少占台灣五五%以上」,顯示迪化街在台灣中藥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
廣和堂是迪化街唯一「正港」的百年中藥行,由莊添慶的父親莊阿炎開設,莊阿炎十五歲從大陸廣東梅縣獨自渡海來台,先是到處幫人打雜,後來到中藥店當童工,他負責幫人家盛飯,然後以桌上剩下的醬油、土豆佐飯打工度日。他也曾到菸館替人通鴉片菸管,倒痰盂、尿壺,一直到陳海濱家當學徒,他的人生在此出現了極大轉折點。
莊阿炎勤奮、肯學習,掌櫃先生不藏私地教他漢文和記帳,同時也學到許多藥理,到二十多歲時,就會幫人看病,漸漸有了名氣。後來他自立門戶,創立的廣和堂在迪化街因醫術高明賺了不少錢,當時富裕的莊阿炎,光在外吃飯,就有三個廚師來伺候,其奢侈程度可見一斑。
然而不善理財的莊阿炎,過世後留下不少債務,廣和堂則由其大女兒莊淑旂以及兒子莊添慶共同接管。而莊淑旂就是在台灣推廣防癌體操,深獲社會大眾敬重的旅日醫學博士,她是台灣第一位女中醫師,也是國內知名的食療養生專家。
莊淑旂的「千金小姐」藥包──吸引掛號人數高達百人
莊淑旂與莊添慶從小在家就常看夥計們洗藥、切藥,久了也懂得一些藥名。許多中藥藥典,如《湯頭歌訣》、《本草備要》、《本草綱目》等,都是姊弟天天背誦的玩意,在父親過世後,他們倆就到櫃台幫忙包藥。
當時台灣民間有個說法,病重者如果吃了未出嫁少女包的藥,病很快會減輕,因此十幾歲的莊淑旂一出現後,患者湧至,而「千金小姐」當爐包藥的名聲也就傳開來,廣和堂的名號在迪化街更加響亮起來。
此後,莊淑旂開始研讀中醫的書籍,五十年前,參加政府的中醫考試,藥物學、藥理學、診斷學等術科成績都高分通過考試,唯獨憲法一科考卷上只寫了「不會」兩字,後來經過補考,才通過中醫資格考試,成為國內第一女中醫,當時,莊淑旂醫術高明,吸引很多病患,由於病人實在太多,最後還得限制掛號人數,以一百人為限,盛況空前。後因被奸人設計,莊淑旂遠赴日本留學。
在莊淑旂赴日後,廣和堂由莊添慶獨挑大樑,由於用心經營,做批發生意,謹守本業,極盛時期,曾聘請十餘位工人炮製藥材,桃園以北的中藥商皆來批售,自今,倏忽一甲子。
莊添慶的苦守並沒有白費,他謹遵祖訓,與人為善,雖跟當年父親經營時的規模差不多,並非大富大貴,但「廣和堂」這三個字,似乎在迪化街就是中藥材的代言詞,從他侃侃而談的模樣,不難看出他還是很高興自己一直待在迪化街。
/小檔案/
廣和堂藥行小檔案
生日:一八七七年
經營:莊添慶(第二代,八十三歲)
特色:台灣第一女中醫莊淑旂博士的老家,迪化街唯一正港百年藥鋪
店址:迪化街一段兩百零七號
祖傳商道:「醫者施小術也,救人為宗旨,不願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是醫德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