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教育小革命 國二拍紀錄片、高二創線上雜誌 楊逸帆 學習有理 探索無價

教育小革命 國二拍紀錄片、高二創線上雜誌 楊逸帆 學習有理 探索無價

歐陽善玲

個人成長

攝影/林煒凱

900期

2014-03-20 13:14

為了破解社會就業與教育迷思,十九歲的楊逸帆拍攝紀錄片,創辦線上雜誌,嘗試幫助青少年找到自己,提供自我探索的平台。

「你覺得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最基本的,應該是為了讓自己出社會後能活下來吧?」「如果,現在不用為基測而讀書,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歷時五年,《學習的理由》紀錄片誕生,導演楊逸帆年僅十九歲,著手碰觸這個「大議題」時,他才國中二年級。

開拍這部影片前,他對中學教育還沒能有太多想法,只是為了讓社區開課報名人數「好看」,被母親硬拗參加;拍攝紀錄片,充其量只是一份作業,但他投入後,竟拍出使命感。現在,他窮盡自己的力量,幫助青少年探索人生舞台。

「年輕人為何在教育體制中迷失自己?學生既然是教育主體,為何卻常因為制度而被改變?」楊逸帆在拍攝紀錄片過程中,不斷思考這類問題。

他念的學校──宜蘭人文國中,是一所強調「行動學習」、鼓勵探索自我的學校,父親是人文行動高中校長、母親也是學校老師;在這裡沒有分數、排名,學好數學和學會獨輪車一樣重要。

但為了升學,這所學校卻在二○○九年首次面對基測。在好奇心驅使下,楊逸帆以此為素材,用鏡頭記錄在面對新遊戲規則時,同學們選擇變或不變?

另一方面,為理解升學壓力的心境,楊逸帆決定親自體驗,準備基測。「對我父母來說,考試是檢測自己學習的方式,而非目的;當我提出想考基測時,原本很怕他們反對,認為我會浪費很多時間在準備考試。沒想到,父親認為作為一名導演,這是很負責任的作法;而在短短二十多天準備基測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竟也不自覺地為了考高分,而忘了學習、拍攝目的,滿腦子都是考試策略。他深刻體認到,現行以考試掛帥的教育體制,徹底剝奪了學生認識世界、自我的機會,內心對教改的渴望,也更加澎湃。

基測放榜後,他被分發到一所台北市公立高中;但開學不到一周,就為了拍攝紀錄片蹺課,之後就再也沒踏入這所學校,回到宜蘭人文行動高中就讀。高二那年,他創辦了《Awakening》線上雜誌,獲得二○一二年台灣國際社會企業論壇青年提案冠軍,團隊在機緣巧合下,一年內擴張到兩岸三地,成為跨地區、跨專業、跨世代的對話平台。

「紀錄片、《Awakening》及教育革命這三件事,不停在我心裡撞擊;我翻遍國內外書籍、教育文獻,發現社會就業問題與教育制度關係重大。而現在我們做的,就是嘗試破解就業與教育迷思,幫助青少年自我探索,並與就業需求及社會資源連結。」楊逸帆不脫稚氣的臉龐背後,展現的是推動教育創新的決心。

 

楊逸帆

為詳細考察國外教育方式,2012年楊逸帆(中)採訪美國 「Occupy」(占領美國)活動。(圖/楊逸帆提供)


紀錄片導演
楊逸帆
出生:1995年
學歷:宜蘭人文行動高中
 

延伸閱讀
每一個呼吸 都是為了保護山林與維繫原民生計 廖鎮洲 人不入山我入山
每一個呼吸 都是為了保護山林與維繫原民生計 廖鎮洲 人不入山我入山

2014-03-20

建立陪讀班、送菜給獨居老人 解決隔代教養問題 陳澤胤 為偏僻小村注入活水
建立陪讀班、送菜給獨居老人 解決隔代教養問題 陳澤胤 為偏僻小村注入活水

2014-03-20

「麻辣鮮師」引導學生喜歡學習 曾明騰 上課玩搶答 翻轉教育
「麻辣鮮師」引導學生喜歡學習 曾明騰 上課玩搶答 翻轉教育

2014-03-20

跑遍全台學校 帶領學生探索自我 創致 開發桌遊課 學習變有趣
跑遍全台學校 帶領學生探索自我 創致 開發桌遊課 學習變有趣

2014-03-20

從一棵百年老樹啟發 在自家周邊老屋找歷史 何承翰 用熱情說自己社區的故事
從一棵百年老樹啟發 在自家周邊老屋找歷史 何承翰 用熱情說自己社區的故事

2014-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