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棒球場上,曬得黝黑的歐吉桑們,緊盯場上美濃少棒小球員,「這些小男生都很皮,不看著,就怕有個閃失。」義務教練鍾沛東說。國中隊接著上場,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訓練有術,鍾沛東點點頭,才放心跟小球員們到場邊投球。
鍾沛東(右)向美濃小球員示範投球,一氣呵成。他說棒球是他人生最美好的一部分。(圖/攝影組)
找徐生明打棒球,「害我沒球打」
那是半世紀前,一樣的場景、一樣的動作。那年,他小學四年級,「那年代,打棒球很奢侈的,老師一個月薪水才一千多元,一顆棒球就要二百多元。」
「練習球常被打到『皮開肉綻』還捨不得丟。」他回憶,當時擔任美濃少棒教練的父親鍾美連,常把棒球帶回家,一針一線地縫補。
那也是少棒風靡全台的一九六○年代。繼一九六八年台東紅葉少棒隊擊敗日本關西明星少棒後,隔年,金龍少棒又奪下美國威廉波特世界少棒冠軍,也帶動台灣棒球運動盛行至今。
徐生明、李居明等知名球星,也在那個年代,從少棒、青棒、成棒,一路打進世界舞台。而徐生明會踏入棒球界,鍾沛東是關鍵推手。
當年,為了打球,個頭小的鍾沛東努力拚上全班第一名,父親才答應讓他進球隊。未料,他這個美濃少棒第一投手位置還沒坐熱,隔年,身材壯碩的徐生明進球隊,他只能退位當第二投手,「他是我們班同學,是我介紹他來打球的。」
雖鍾沛東半開玩笑地埋怨,都是徐生明害他從此無球可打,才不得不早早看破轉行當記者。但他與徐生明、當時捕手張發昌,三個客家小子當年隨著美濃少棒四處征戰,一起立下戰功,也一起幹架、一起被處罰,而培養出深厚的革命情感。
即使後來鍾沛東走上聯考升學之路,而徐生明始終堅持在棒球路上;張發昌則留在美濃基層當教練;人生旅途,三人從此分道揚鑣,但逢年過節返回美濃故鄉時,相約打球,已成彼此默契。
鍾沛東嘆口氣說,可惜一九八○年代後,隨美濃人口陸續外移,小球員難尋、資源不足等種種因素下,球隊幾度解散,美濃少棒風光不再,甚至消失了三十餘年。
徐生明、張發昌、鍾沛東兒時一起揮棒征戰球場,也在退休後返鄉重振美濃少棒。(圖/張發昌提供)
擬10年計畫募款,「我就是好事」
直到八年前,徐生明卸下興農牛(後更名為義大犀牛)總教練返鄉後,幾次與兒時一起征戰的張永昌、張發昌、鍾沛東等人聊起,不捨美濃少棒就此走入歷史。於是眾人找來一群愛好棒球的地方仕紳,擬定十年計畫,募資五百萬元,並招募一批義務教練團,促成二○一二年美濃少棒重出江湖。
「很多出身美濃的企業老闆,像是維麒科技總裁張吉安、羽絨衣大廠廣越老闆吳朝筆,都是出錢又出力。」而當年那批美濃少棒小球員,如今有的是餐廳老闆,有些是老師,還有記者、公務員,也紛紛加入義務教練團。
其中,張吉安堪稱美濃少棒的「經費救援投手」,幾次球隊外地比賽旅費不足,他總是慷慨解囊。張吉安表示,兒時看球賽是精神寄託,對美濃少棒有很深的感情。
徐生明更是親自上陣,教導小球員。「別看他一個大教練,每天早上七點多就來陪小孩一起跑步、練球。一旦決定要做,他就會認真到底。」鍾沛東說。
鍾沛東也是發起人之一,他一度婉拒受訪:「我就是好事而已。」沒說出口的是,那份對故鄉的愛,以及想傳承少棒的使命感。當時他仍任職《聯合報》採訪中心副主任,一有空就往美濃跑。
未料,美濃少棒重出江湖僅一年, 靈魂人物徐生明就因心肌梗塞驟逝。「我到現在還很納悶,我不喝酒,出事前一天卻帶了一瓶酒去找他,他那天吃素,竟為了我破戒喝酒。」
提早退休訓練新血 「比上班還忙」
為了一圓與摯友一起許下的未竟之夢,去年,鍾沛東五十五歲,決定提早退休,「我跟太太都是媒體人,退休前存了些積蓄,沒有經濟壓力。」全心投入美濃少棒的他,經常親自開車載著球隊遠征台中、花蓮、台東等地參賽。「比上班還忙,但做自己喜歡的事,心情是愉快的。」
只是,熱血歐吉桑們使盡全力,偶爾遇到「小朋友練球不認真時,也會覺得累呀。」鍾沛東指了正在除草的張發昌說,「經費有限,這個球場都是他親手拔掉一根根的草、搬走一堆又一堆的石頭才整平的。」
小朋友一看到張發昌,紛紛圍上來,「教練爺爺幫我買球套,教練爺爺我想要新球鞋⋯⋯」、「你們要認真打球呀!」張發昌語重心長說。
如今,五年過去,小球員們陸續升上國中,就讀國二的楊鈞說:「義務教練們沒領薪水,卻心甘情願付出,我們想把球打得更好。」美濃國中棒球隊三十多歲的教練曾國光說:「從職棒退下後,沒機會回鄉。有了十年計畫,美濃國小、國中都有球隊,終於有機會返鄉服務。」
美濃少棒選手楊鈞、李昌洲打出好成績,入選U12國手(十二歲以下國家代表),鍾沛東欣慰,但也建議:「楊鈞功課好,當然去升學。」
看著場上的年輕球員,他感性說:「我們把種子撒出去,不管未來他們是否繼續打球,只要記得打球的感動,將來有能力,換他們回來繼續播種,這就是傳承。」
鍾沛東
出生:1958年
職場:《聯合報》 採訪中心副主任、 記者生涯三十餘年
退休:2015年
逐夢:號召同好與地方仕紳,重現美濃少棒昔日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