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五月,聯想集團新任總裁楊元慶來台訪問,台灣股市掀起一陣「聯想概念股」旋風。誰能拿到聯想釋出新台幣兩百億元的大訂單,已成為投資人買進買出的重要參考。
過去一年,全球電腦產業大幅衰退,只有中國市場一枝獨秀;台灣廠商攀上中國資訊大廠,已成為下階段在全球市場中,最重要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全新的中國市場,提供了全新的機會,對台灣新近崛起的資訊廠商而言,更是一重新洗牌的機會。短短三年間在大陸家用電腦市場搶得一席之地的 TCL 王牌電腦,即為顯例。 同樣的,原來只居於二線的台灣廠商,是否可以藉著代工中國品牌而躋身一線廠之列,值得拭目以待。
去年五月底,一位從香港轉機來台的大陸客人,班機尚未落地就已造成台灣媒體一陣騷動。這位引起許多台灣資訊業界高度重視的人物,就是來台參加台北國際電腦展的聯想集團總裁楊元慶。
當時,大家最熱中的議題,就是「聯想會帶來多少商機?」股市甚至還流傳著所謂的「聯想概念股」明牌。因為,這家中國大陸最大資訊電腦廠商,年營業額高達新台幣一一三六億元(人民幣二八四億元〉 ,預計釋出兩百億元代工訂單給台商,難怪引起許多人關注。
如今,事隔近一年,「聯想概念股」是不是還停留在概念的階段?誰是「聯想概念股」下真正的受益者?
聯想集團策略投資部副總經理蔣北麒說,台灣電腦產業的發展時間較早,許多技術都比大陸成熟,因此聯想早期就採購很多台灣的產品,不見得任何東西都要自己做。未來會持續強化與台灣的合作關係,而且會擴大範圍。
楊元慶積極外包策略──二線廠商成為優先合作對象
楊元慶接下聯想集團總裁約一年,一年來,他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大陸市場,努力捍衛聯想在中國第一大品牌的地位,由於市場競爭已從品質、通路擴及到價格戰,聯想只有加速產品外包,才能因應日益熾烈的戰事。而台灣資訊業者,在聯想的外包策略中,無疑將扮演重要角色。
有趣的是,在聯想合作的台灣廠商中,除了少數是一線廠商,二線廠反而占大多數。例如大眾電腦在筆記型電腦市場中,目前已遠落後於廣達、仁寶等一線大廠之後,為什麼聯想在選擇合作對象時,沒有挑上一線大廠,反而找到二線廠的大眾?
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王勝宏指出,一線大廠目前服務的對象是像戴爾、康柏及惠普這類世界級大型企業,這些公司的訂單數量都遠比中國大陸的廠商大。以筆記型電腦而言,全世界年產量約二千萬至三千萬台,依照大陸 CCID 的資料統計,大陸僅占五十七萬台,其餘多為歐美大廠所有。因此一線廠商目前仍以供應歐美大廠為主,等到中國大陸市場成熟以後,一線大廠肯定不會放棄競逐這塊代工市場的大餅。
中國是新興市場──新的競爭者有機會冒出頭
王勝宏認為,中國是一個全新的市場,機會還很多,因此除了現有台面上的大廠以外,新的競爭者也很可能有機會冒出頭,因此,如果國內二線廠商抓住機會,藉由中國廠代工訂單翻身也說不定。
除了聯想以外, 方正、長城及 TCL 王牌電腦等公司,都與台灣廠商有一定的代工關係,至於長城則還與 IBM 合資設立公司,為其生產所需的電腦產品。
不過,也有不少人懷疑,大陸廠商由於成本低,若在與台商合作後,學到產品如何設計及生產,很可能就會自己做,不再下單給台商。這是許多人擔心在與大陸廠商技術合作後,可能產生的後遺症。
一位業界人士就指出,如果純就代工關係來看,台商為大陸廠商代工,基本上與替歐美廠商代工沒什麼兩樣,但由於過去台商發生過不少被大陸廠商吃掉的例子,確實增加了台商的經營風險,這也是台商在與大陸廠商合作時,很關鍵的考量點。
而且,台商與大陸廠商的代工關係,與替歐美廠商代工不同,因為台商與大陸品牌廠商間,在價值鏈的分工部分出現重疊。台商與大陸廠商合作時,具有被取代的潛在威脅。
個人電腦產業的價值鏈大約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研發、製造、全球運籌(global logistics〉 、通路管理及品牌。其中,全球運籌及通路管理又可以定義為廣義的通路;早期,台商在個人電腦的研發及製造有相對的競爭優勢,因此從原廠委託製造( OEM 〉 一直進展到原廠委託設計製造( ODM 〉 ,到了後來,幾乎主流的歐美大客戶都找台商代工生產。
台灣與大陸的資訊廠──供應鏈出現競合關係
後來,台商又逐步建構優勢的全球運籌能力,所謂的全球運籌包括將產品直接出貨給客戶( direct shipment 〉 ,也就是所謂的包產到戶,像戴爾、IBM、惠普這些大公司,幾乎在過程中都可以不必碰到電腦產品,台商就把電腦直接出貨給這些大公司的客戶,造就了許多歐美電腦大廠成為無電腦的電腦公司(computer company without computer 〉 ,台商也逐漸建構在全球運籌的能力,並與這些歐美大廠形成緊密的價值鏈分工關係。
不過,台商為大陸資訊廠商代工時,在價值鏈的分享上將面臨被壓縮的挑戰。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大陸廠商即使委由台灣廠商製造代工,但在大陸市場的運籌體系上,依然擁有很強勢的主導力量,這部分很可能還是由大陸本地廠商自己掌握,不會放出來給台商。
換句話說,台商未來即使抓住大廠的代工機會,很可能會演變為純粹提供研發及製造的代工廠商,在價值鏈中無法取得更多優勢,屆時,台商對產品的掌握程度會明顯降低,與大陸廠商的合作關係,恐怕也無法長久。
不過,無論如何,面對中國大陸這塊高成長的新興市場,成長已近飽和的台灣廠商,當然也要尋找下一波高成長的商機,中國顯然已是唯一的選擇。